全文長 2210 字,閱讀大約需要 3分鐘
“縣管”指由縣級教育行政部門統一管理縣域內公辦義務教育學校的教師編制、崗位設置、人事關系、工資待遇、職稱評聘、考核評價、流動調配等事項,實現教師從“學校人”到“系統人”的轉變。“校聘”指學校在縣級教育行政部門核定的編制和崗位總量、結構比例內,根據教育教學需要,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標準,自主聘用教師。學校擁有用人自主權,可以根據自身需求和教師表現進行聘任。教育改革的浪潮里,“縣管校聘”總被寄予厚望,其初衷是打破學校和教師之間的固定綁定,促進優秀教師流動,讓孩子就近遇上好教師??蛇@幾年走下來,不少地方的故事漸漸變了味。
Vol.1
政策最初的樣子:為教育公平搭座橋
“縣管校聘”的出發點,其實很實在。城鎮化進程迅猛,優秀教師不斷向城市聚焦,農村學校面臨著教師數量不足或年齡結構老化等問題,孩子們接受的教育質量差了一大截。2018年推行這一政策,旨在解決這一困境,將教師從“某些學校的專屬資源”轉變成“全縣共享資源”,由縣里統一調配,讓偏遠學校也能獲得優質教育資源。該政策致力于實現三個目標:一是讓教師流動起來,城里的去鄉下帶帶課,鄉下的去城里取取經,別再死守著一所學校;二是打破“干好干壞一個樣”,激發教師提升自我的動力,實現多勞多得、優績優酬;三是解決部分學校教師過剩、部分學校師資匱乏的失衡問題,提高編制使用效率。簡單說,就是“縣里管統籌,學校聘教師”,最終讓每個孩子在自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教育。這樣的設想,顯然合情合理。
Vol.2
現實里的岔路:好好的經,怎么“念歪了”?
教師流動變成了“甩包袱“。“縣管校聘”應是雙向選擇的良性流動,在有些地方卻成了“清理”教師的手段。優秀的教師被學校極力挽留,而被安排流動的,多是年紀大的、家庭事務繁多,或者性格耿直、不擅迎合的教師。有位教學出色的教師,僅因休產假導致考核分數偏低,就被調往鄉鎮小學,這并非是促進教育均衡,反而傷了優秀教師的心。
校長的權力過度膨脹。學校有了聘任權是好事,但缺乏監管就容易滋生問題。有些校長聘任教師不看能力看關系,優先錄用親戚、熟人及善于鉆營者,真正踏實教學的教師卻錯失機會??己藰藴什还_透明,名單提前內定,甚至把聘任權當成打壓異己的工具,如此一來,教師無心教學,反而耗費精力琢磨如何與校長搞好關系。
教育均衡成了“走過場”。政策倡導城鄉教師流動,但年輕人大多希望到城市發展。好學校擠破頭,偏遠學校好不容易分來教師,可干不了兩年又想辦法走了,陷入“缺人—招人—再缺人”的循環。更有甚者,部分地區僅簽訂合同、走個流程,教師實際并未流動,編制調整也只是紙面操作,政策淪為“形象工程”。
Vol.3
為什么會走樣?根源在哪?
配套政策不完善。教師流動涉及諸多問題:職稱如何評定?工資是否會降低?居住問題如何解決?政策雖然提出“要傾斜”,但多數地區并未明確具體細則。有教師意外被調往鄉村后,反而評上了城市需要奮斗十年才能獲得的職稱,這種看似幸運的情況,恰恰反映出原有制度的僵化。
部門之間協調不暢。編制、人事、財政、教育等部門各有規章,缺乏協同。有時候編制凍結了,導致缺教師的學校招不到人;有時候評職稱的標準,跟教師流動的要求對不上;有時候去偏遠地區的補貼發不下來,難以吸引教師前往。這使得縣級層面的統籌工作困難重重。
傳統觀念難以轉變。“鐵飯碗”的想法根深蒂固,一提雙向選擇就怕丟工作,抵觸情緒大。學校也有私心,覺得好教師是自己的“招牌”,不愿意共享。這種“各掃門前雪”的心態,讓改革寸步難行。
歸根結底,是未能在制度剛性和人文關懷之間找到平衡——要么硬邦邦地執行,傷了人;要么講人情不講規矩,亂了套。
Vol.4
往回走的路:怎么讓政策回到正軌?
其實,政策出現偏差不可怕,關鍵在于及時糾正。
縣級層面要把好方向盤。建立全縣教師“人才庫”,明確優秀教師流動比例,對拒絕放走優秀教師的學校,削減其職稱名額。同時,改革職稱評定制度,實行全縣統一排序,保障流動教師的權益。
給校長的權力加個“緊箍咒。教師聘任標準公開,經全體教師討論通過;考核結果全程公示,建立申訴渠道。有些地區讓班主任參與科任教師聘任,既分散了權利,凝聚力團隊力量,也減少了暗箱操作。
為流動教師解決后顧之憂。前往偏遠地區的教師,落實工資補貼,妥善安排住房;在職稱評定、評優評先中,優先考慮有流動經歷的教師;針對教師子女入學、老人就醫等問題,由縣級層面協調解決。解決了后顧之憂,教師才愿意動、動得安心。
改革應循序漸進,避免一刀切。經濟欠發達地方可先從新教師開始輪崗,慢慢擴大范圍;年紀大的教師,不必強制調動,可安排短期支教。改革步伐放緩一些,但能更穩健,讓流動逐漸成為教師職業中的常態。
說到底,改革不是折騰人。評判“縣管校聘”成效的標準有兩個,是否讓更多孩子遇到好教師?是否讓教師覺得教學有前途、有尊嚴?改革難免遇到挫折,可怕的不是出現問題,而是明知偏離方向卻不糾正。只要堅守“教育公平”的初心,多關注教師和孩子的實際困難,這項政策終將步入正軌。屆時,流動的是優質教育資源,留下的是安心教學的教師,受益的是千千萬萬的孩子,這才是“縣管校聘”應有的模樣。
校長派投稿郵箱:xzpxzzk@163.com
編輯丨智庫君
我們在一起,可以成為改變的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