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來臨,熱衷游泳的市民紛紛奔向游泳館擁抱“清涼”,申城不少游泳場所也“人滿為患”。據上海體育“安心滬動”小程序顯示,目前全市共有922家游泳場館,從體育館到健身房、從酒店到校園游泳館,市民可選擇的范圍十分廣。
與此同時,不少市民也對游泳場所的衛生狀況有所擔憂。此前“隨申辦”APP上線了泳池水質查詢相關服務,市民在APP內搜索“衛生監督政務服務”就可以通過“暢游衛士”服務查詢到游泳場所的衛生等級、自我管理情況和水質指標監測數據。
這本是好事。但近日有市民向解放日報·夏令行動反映,自己常去的泳池明明正常營業,“暢游衛士”內卻標記著“休業”,水質數據更新也停留在2024年,市民不免對其衛生狀況產生懷疑。這到底是怎么回事?記者展開調查。
“休業”泳池衛生狀況引市民擔憂
“我前幾天還去呢,怎么寫的休業?”家住浦東新區的市民胡先生發現自己辦卡的“欣亦游泳俱樂部”在APP上卻標記著“休業”,衛生管理自查和水質指標監測數據都沒有更新痕跡,一時有些慌張。他打開“暢游衛士”想要物色新的游泳館,“休業”的不少,而正常營業的游泳館離家也有一段距離,最終沒有找到更好的選擇。
市民查詢發現“休業”。
該游泳機構實際正常營業中。
不少市民和胡先生有同樣“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的遭遇。記者隨機查詢市民提供的游泳機構名單,發現位于浦東新區、長寧區、寶山區、嘉定區的游泳場所都存在假休業而停止水質數據更新信息的狀況。
7月15日晚,記者來到位于寶山區的“萬界游泳健身俱樂部”。記者在門口查詢發現,在隨申辦“暢游衛士”上,該機構顯示“休業”且并未提供水質監測數據。但走進去,盡管是工作日,泳池依舊有很多市民,休閑泳道甚至有“堵車”狀況。經過一番尋找,記者在泳池旁的墻上找到了泳池情況的公示,監測時間為當日12時,水溫、水質透明度、余氯含量、Ph值等數據都有公示,測量指標與其他正常營業的游泳機構所公開的數據指標基本一致。
“暢游衛士”顯示該游泳機構“休業”且無數據。
記者所去泳池旁有公開數據。
明明有監測數據為什么沒有在公共服務平臺公開?記者詢問該機構工作人員,只得到了含糊的回復:“可能我們在這個平臺忘了更新。”
另一位市民馬女士就官方平臺為什么查不到水質數據,詢問了她經常游泳的“IRON燃鐵健身工廠”。工作人員看到截圖后,先表示“這是去年的截圖”,在馬女士證明是即時截圖并詢問原因后,再沒有回復過她。
馬女士詢問健身房原因未得到回復。
其實,市民之所以關注公共服務平臺上的水質數據更新情況,是因為對部分泳池的衛生狀況有所擔憂。市民周女士常去閔行區的“鑫都薈體育”游泳,在線上查詢后發現,這也是一家標記“休業”的游泳機構。據她介紹,她在游泳時僅注意到泳池附近顯示水溫,并沒有看到公開的水質信息,所以十分關注衛生狀況。而該泳池每月有一天換水清洗,換水日當天閉館,她經常為“圖干凈”在換水后就前去游泳,但依舊覺得水有些渾濁。“水中還是有漂浮物,如頭發、皮屑、蚊子等,有時候會想是不是真的換水了,還是換水的時候并沒有清理泳池,僅僅進行了簡單的換水。”周女士說。
能夠在官方平臺上查詢到水質數據,從而讓市民放心“暢游”,這正是2023年“暢游衛士”服務上線的目的。但據記者調查,該服務上線兩年后,部分游泳機構故意規避信息上傳和公開,已經讓市民對泳池衛生產生了“信任危機”。
水質數據公開存在監督缺位
入夏以來,不少市民向12345市民熱線反饋上述狀況,相應區域衛生監督機構接到投訴后,會督促相關游泳機構進行整改。如位于松江區的“35號游泳館”,在市民投訴后被要求整改,目前記者通過“暢游衛士”服務查詢,該游泳機構水質數據已經恢復更新,營業狀態也顯示“正常”。
從上述案例來看,水質數據上傳更新應是游泳機構的“義務”。這項服務剛上線時,市衛生監督機構也曾發文:“衛生監督員應堅持定期、仔細核查暢游衛士上泳館數據。”那為什么會存在這么多明明營業,卻在線上平臺標記“休業”的游泳館呢?
2023年市衛生監督機構發文。
記者聯系上一家游泳機構的負責人,據她介紹,“暢游衛士”系統需要游泳機構法人的信息及營業執照申請開通,一旦出現違規或數據上傳不及時的情況,該機構的法人就會收到消息提醒。目前,需要上傳的數據一般由游泳機構自行測量,以她們游泳館為例,所在區的衛生監督部門設有對游泳場館的通知群,由專人負責督促各場館按時上傳信息,衛生監督部門也會對游泳機構上傳的數據進行實時監督和不定期抽查。
但在現實中,這一數據公示過程存在漏洞。據這位游泳館負責人透露,對經營者來說,一旦營業狀態“正常”,上傳數據就是每日經營的必要工作之一,而一旦不按時上傳,機構法人會不斷收到消息提醒。與之相反,經營者只要在后臺選擇“休業”,就不再需要上傳水質數據了,法人也不會收到提醒消息。這也許解釋了,為什么有部分游泳場館處于正常營業狀態,但在官方平臺查詢時卻是長期“休業”,這樣的漏洞也導致水質檢測等市民關心的核心數據在網上“消失”了。
問題還不止于此,記者同時發現,“暢游衛士”上游泳機構的公開信息包括衛生信譽度等級,即在場館名稱右邊會有一方框內有“A級”“B級”等分級標識,每年由監管機構進行評分,相較泳池水質數據,這一指標對市民來說更容易理解。但在記者查詢過程中,不少機構的評分顯示為“級”,沒有更新評級,很難為市民選擇游泳機提供參考。
作為一個多部門共管行業,游泳場館的監管離不開多部門齊發力。但目前,不少游泳機構在水質信息公開方面存在滯后的狀況,相關監管部門對水質數據公開的監察也存在疏忽,導致市民“查無此館”或“休業不閉門”。基于此,相關部門應當密切溝通、通力合作,做好對游泳場館的評級及衛生監管工作,及時核實游泳場館經營狀態,督促水質數據按時上報,為市民夏日“暢游”搭起緊密的衛生監督防線。
原標題:《夏令行動|明明在營業卻標記“休業”,申城多個泳池信息公開滯后,怎么回事?》
欄目主編:毛錦偉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師夢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