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海澄縣副縣長、福建醫學院統戰部部長
烽火鑄忠魂,南閩寫赤誠——陶明路
燕趙烽火起 太行礪初心
陶明路,1911年1月出生于河北贊皇縣。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后,26歲的他毅然投身家鄉抗日武裝——晉冀游擊大隊。在烽火連天的歲月里,他迅速成長為骨干:同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后擔任黨支部書記、大隊指導員,在冀西山區開展游擊戰、發動群眾,成為插入敵后的尖刀。
隱蔽戰線 智勇雙全
1940年1月,陶明路調往八路軍晉冀邊區司令部駐地山西左權縣,參與核心情報工作。6月轉任晉冀邊區縱隊抗日軍政大學指導員,培養政工骨干。1942年調入太行一分區敵工站,深入敵占區搜集情報、瓦解偽軍。1944年參加太行一分區黨校整風學習,理論素養獲淬煉。1945年抗戰勝利前夕,他肩負特殊使命——在分區敵工站主持日軍戰俘思想改造工作,以人道精神感化俘虜,彰顯中共統戰智慧。
千里南征 劍指海疆
解放戰爭轉折之際,陶明路于1948年4月赴豫北參與土地改革運動,鞏固解放區根基。1949年2月,中央抽調四千余名北方干部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長江支隊”,他編入第五大隊三中隊任縣政府秘書,背負行囊徒步南下。隊伍穿越八省六千里,于8月抵達福建,9月進駐漳州。面對語言不通、匪患未靖的困境,他立即投入政權建設。
海澄奠基 力穩新天
1949年9月起,陶明路任海澄縣(今龍海市)政府秘書、副縣長。在百廢待興的閩南前沿,他參與剿匪反特、恢復生產:組織支前運糧支援廈門戰役,推行減租減息,建立基層政權。海澄地處九龍江口,他常踏泥灘訪漁村,協調解決鹽民、漁民生計,為新政權贏得民心。
杏林深耕 民康為本
1952年,陶明路的工作重心轉向關乎民生的衛生戰線。他扎根龍溪專區(今漳州),從醫院副院長、院長、書記一步步做起,1958年5月升任龍溪專署衛生局局長,為一方百姓的健康福祉傾注心血。
晚晴映霞 丹心不移
1960年代,他調任福建醫學院,先后擔任放射醫學研究所總支書記、武裝部長、總務處長。即便在1971年下放南平農村期間,他對事業的忠誠未曾改變,次年即被任命為南平市衛生局局長。1978年,重返福建醫學院任統戰部部長。1982年12月,為革命與建設事業奮斗近半個世紀的陶明路同志光榮離休。
陶明路(上色修復后)
從太行山麓的游擊烽火,到長江支隊的千里南征,再到扎根福建、服務衛生民生,陶明路同志的一生,是忠誠與奉獻的生動寫照。他輾轉于戰場、隱蔽戰線、地方建設與衛生事業多個領域,始終以一顆赤子之心,在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默默耕耘,在時代的畫卷上留下了堅實而閃光的足跡。
《河南省林縣南下長江支隊英名錄》
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輝煌歷程中,有一支隊伍承載著非凡的使命與崇高的榮耀,它便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長江支隊。這支隊伍的根基深深扎根于晉冀魯豫解放區的太行與太岳兩大革命圣地,由英勇的老紅軍、堅韌的老八路以及解放區內杰出的地方干部和軍隊與地方武裝的精英骨干共同鑄就,肩負著接管新解放區政權、開啟新時代的重任。
在這支光榮的隊伍中,涌現出了一批英勇無畏、身先士卒的領導者。中共林縣縣委書記馬興元,在1949年1月便率先垂范,主動報名南下,他的英勇行為極大地激發了全縣干部的積極參與熱情。林縣12個行政區積極響應,幾乎每區都貢獻了一半的干部,總數達到了114人。這些關鍵人物包括:馬興元(兼任長江支隊第五大隊組織部長)、蔡良承(組織部長)、郭丹(宣傳部長)、楊保成(縣委秘書)、郭景周(副縣長)、董清晨(縣委社會部部長),以及谷文昌、羅全貴、張全金、王虎、張金川、劉成水、袁萬昌、王永邦等杰出干部。他們毅然踏上了南下的征途,被編入南下區黨委第五地委。此外,還有11位巾幗英雄,如鄭惠蘭、王蓉香、趙鋒、李月英、栗秀琴等,展現了女性的堅韌與擔當。
值得一提的是,隨長江支隊南下的還有林縣籍在湯陰工作的楊廷英、郭有藩,在淇縣工作的李宋保,以及長江支隊警衛連的林州籍士兵張春山、李官全等34人。同時期,還有冀南三地委委員兼河北省成磁縣縣委書記萬達、李富華等林縣籍干部,他們則從河北省南下湖南,為新中國的解放事業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長江支隊五大隊三中隊南下行軍大事記,記錄了他們的英勇與艱辛:
長江支隊的南下之路充滿了艱辛與挑戰,歷經9個月行軍,艱苦跋涉6000里,途經8個?。ㄉ轿?、河北、河南、安徽、江蘇、江西、浙江、福建),65個縣,穿越了千山萬水,克服了無數艱難險阻,戰勝了種種困難,終于到達了目的地——福建龍溪地區。
當時的南下干部絕大多數是二十剛出頭的小伙子、大姑娘,當年風華正茂的優秀太行、太岳兒女,如今大多已離世,160多位林縣籍南下隊員將他們的青春和熱血永遠獻給了福建人民。
中國人民解放軍長江支隊,作為人民解放戰爭進入全國勝利決定性階段的歷史見證,其組建與南下歷程,不僅書寫了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篇章,更彰顯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軍隊和人民群眾不屈不撓、勇于勝利的革命精神。這支隊伍中的每一位成員,都是新中國歷史上的璀璨星辰,他們的事跡將永遠鐫刻在歷史的長河之中,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微信公眾號ID:LinzhouInfo
參考資料:
1.《回望太行》(主編 未金林、楊州毅 副主編 張國聲、賈少杰等)
2.林州市新聞中心《長江支隊林縣籍隊員追記》
投稿/建議請發郵件:627005285@qq.com
【欄目導航】
【紅旗渠專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