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石家莊,蟬鳴聲聲入耳。走進石家莊市第二十八中學教師孫育紅的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排排整齊碼放、邊角已經磨舊的筆記本。這些被學生親切稱為“心靈日記”的本子,記錄著她近30年如一日的教育堅守。
“孫老師,我被保送研究生了!”手機屏幕亮起的消息讓正在研究教案的孫育紅會心一笑。她放下筆,從書架上找出那個學生的“心靈日記”,泛黃的紙頁上密密麻麻寫滿了師生間的對話。這樣的本子,在她的書架上已經積累了近百本,每一本都承載著一段珍貴的師生情誼。
1995年秋天,剛從河北師范大學畢業的孫育紅第一次站上講臺。望著臺下孩子們稚嫩而期待的目光,這位年輕女教師在心里暗暗立下誓言:“要用愛走進每個孩子的心靈,帶著愛上路,就永遠不會疲憊。”這個樸實的信念,從此成為她教育生涯不變的座右銘。
每晚批改完作業后,無論多晚,她都會認真記錄每個學生的成長細節?!袄钔瑢W今天主動幫同學值日”“王同學的作業比昨天工整多了”“張同學在課堂上勇敢發言了”,這些看似平常的記錄,卻成為學生最期待的“成長禮物”。
張同學的故事尤其令人動容。這個曾經讓老師們頭疼的“問題學生”,上課睡覺、不交作業是家常便飯。孫育紅沒有放棄,她在張同學的“心靈日記”上寫道:“老師發現你足球踢得很好,能教教我嗎?”這句簡單的話語,像一把鑰匙打開了這個叛逆少年的心門。教師節,已經參加工作的張同學寄來一張照片,他穿著筆挺的西裝,照片背面寫著:“孫老師,是您讓我相信,我也可以成為更好的人。”
孫育紅的思政課總是讓學生意猶未盡。40分鐘的課堂,她精心設計了“時政快訊”“美德故事”“今日說法”等生動環節。每接手一個新班級,她都會結合時事熱點,引導學生形成獨特的班級文化。課間時分,常常能聽到學生感嘆:“孫老師的課時間過得特別快!”
課堂上,孫育紅在黑板上寫下“81192”幾個數字,輕聲問道:“同學們知道這個數字的含義嗎?”接著,她動情地講述了飛行員王偉為保衛祖國領空英勇犧牲的事跡。第二天,翻看學生們的“心靈日記”,里面寫滿了真摯的話語:“我要努力學習,報效祖國”“向英雄致敬”“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要培養既有中國情懷,又有國際視野的學生。”這是孫育紅經常掛在嘴邊的話。她精心設計的“追夢少年”主題班會,通過組織學生觀看《大國工匠》等節目,引導學生深入思考責任與擔當。如今在香港工作的學生劉偉,在給孫育紅的信中寫道:“在國外求學時,常常想起您對祖國的熱愛,這讓我更加感受到國家的強大和作為中國人的自豪。”
近30年的教育生涯,孫育紅的足跡遍布數百個學生家庭,發送的上千條生日祝福溫暖了無數孩子的心靈,近百萬字的成長記錄見證著桃李芬芳。她的手機通訊錄里保存著許多畢業生的聯系方式,每逢節日,來自天南海北的問候信息總是絡繹不絕。
“教育不是簡單的知識灌輸,而是要點亮學生心中的明燈;教師不僅要教書,更要育人?!睂O育紅這樣詮釋她對教育真諦的理解。在她看來,那些普通的對話記錄,不僅承載著一位人民教師的教育熱忱,更見證著一個個生命的成長蛻變。
2024年,孫育紅獲評“時代新人·河北好人”稱號。此前,她已獲得全國優秀教師、河北省教書育人楷模等多項榮譽。在學生們心中,她永遠是那個穿著運動服陪他們晨跑和他們一起勞動的“孫老師”。
新學期將至,孫育紅又準備了一批嶄新的“心靈日記”。窗外的蟬鳴依舊,書房的燈光常常亮至深夜。這位普通的人民教師,用執著堅守詮釋著:教育的真諦,就藏在這些日復一日的平凡付出中;教師的幸福,就在這一本本寫滿故事的“心靈日記”里。(記者 劉 青)
來源:石家莊新聞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