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飛行學員列隊前往機場,準備進行飛行訓練。張永琪/攝
□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陳姝
□肖航賈偉藝肖澤
盛夏七月,驕陽似火,蒸騰的熱浪撲面而來。
空軍航空大學某機場,一架架戰鷹整齊列陣。隨著塔臺指揮員下達口令,飛行學員宋文慧駕駛飛機升空,奔赴指定空域。完成指定動作后,她駕駛戰機穩穩降落在跑道上,座艙蓋打開時,教員對她豎起了大拇指——這是她與戰友們接受初級飛行階段訓練考核的一幕。
與宋文慧一樣,還有五位女飛行員,都是空軍航空大學與清華大學、北京大學聯合培養的“雙學籍”飛行學員,她們的肩上,既承載傳承名校學術底蘊的責任,也擔負著藍天衛士的使命。
夢想啟航:從憧憬到逐夢藍天
從仰望藍天的小女孩,到駕駛戰鷹的女飛行學員,追逐夢想的每一步都有跡可循。
對于吳彥雪而言,一切都要從12年前說起。2013年6月20日,神舟十號航天員王亞平開展了首次太空授課,數千萬名中小學生通過電視收看直播,吳彥雪正是其中之一,一個關于太空與飛行的夢想就此扎根在她心中。
而陳姝亦的夢想更像是一種傳承。高二時,她偶然遇見招飛宣傳,回家與父親談及此事,才得知父親當年也參加了招飛,卻未能入圍,這成了父親心中的執念。究竟是怎樣的地方,讓父親心心念念二十年?帶著好奇與探尋之心,她堅定踏上了這條與眾不同的道路。
2021年夏天,來自全國各省的十幾名女孩因為同一個目標相聚在空軍航空大學,成為空軍女飛行學員。
自2011年起,空軍開始與清華大學聯合培養“雙學籍”飛行學員,2012年拓展到北京大學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新訓期間,女飛行學員們得知,如果表現足夠優秀,就有機會成為聯合培養的飛行學員。
在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這三所知名高校的校園里,聯合培養學子是一道獨特的風景線,而其中為數不多的女生,總能吸引更多的目光。但只有她們自己清楚,榮耀背后是怎樣的壓力與挑戰。
岐佳悅
初入清華,岐佳悅便感受到了差距。身邊的同學皆是來自全國各地的佼佼者,相比之下,自己的成績并不突出,《航空航天導論》《工程圖學基礎》等理論課程更是讓她頭疼不已,再加上體能訓練,壓力如潮水般襲來。但她沒有退縮,迅速調整狀態,與戰友們組成學習小組:白天沒掌握的知識點,晚上熬夜也要吃透;遇到難題,就一次次向老師和同學請教;筆記本上,寫滿了知識要點和解題思路。每一次課堂上的思維碰撞,每一個圖書館里的不眠之夜,都在為她們的藍天夢想積蓄力量。在挑戰自我的過程中,她們不僅打下了堅實的知識基礎,更培養了自主學習能力和獨特的思維方式,為未來的飛行訓練筑牢根基。
磨礪成長:挑戰中綻放光芒
李卓悅
在同批學員中,李卓悅是當之無愧的“學霸”。在曾是軍人的父親支持下,高考成績688分的她報考了軍校。在清華大學,《飛行器設計》是她最喜愛的課程。課堂上,她與小組成員共同設計了客機模型并驗證成功,那一刻的興奮與自豪,讓她更加堅定了自己的選擇。
大二那年參加的野外生存訓練和野外綜合訓練,對李卓悅來說是一次印象極為深刻的挑戰。如果說200多公里的行軍是對身體極限的錘煉,那48小時的生存訓練就是對意志的考驗。在炎炎烈日下,女學員和男學員一樣,背起數十斤重的背囊,帶上少量的水和壓縮餅干,在山林中艱難跋涉。
面對生存壓力,這六名女飛行員爆發出驚人的耐力和團結,她們一路扶持,臉曬傷了、腳磨破了,卻沒有一個人說放棄。最終,當教員宣布訓練結束、挑戰成功的那一刻,她們緊緊相擁。
徐歡的儲物盒中珍藏著一枚金屬徽章,那是完成跳傘訓練后獲得的合格證明。
800米高空跳傘是飛行學員必須攻克的難關,對于后續戰斗力保存有著重要意義。
在正式考核中,徐歡和戰友們乘坐飛機攀上800米高空,機艙門打開的那一刻,涼風猛地灌進機艙。盡管緊張,她還是毫不猶豫地縱身一躍,匯入空中的朵朵傘花中。“空中跳傘員,你的傘開得很好!”耳機中傳來教員的聲音,讓她心中滿是喜悅與自豪。
2023年夏天,空軍航空開放活動暨長春航空展舉辦,李卓悅和戰友們在空軍招飛展區擔任志愿者,近距離感受到觀眾對飛行的熱情。表演結束后,八一飛行表演隊沿跑道滑行,圍欄外的觀眾紛紛揮手,當看到駕駛艙內的女飛行員時,歡呼聲更是此起彼伏。“飛行是個光榮的職業”,這一刻,她的內心更加堅定。
夢想續航:向著藍天再出發
宋文慧
近年來,空軍航空大學大力開展初級飛行階段訓練模式改革,大幅縮短了初訓周期。作為改革后第一批“雙學籍”女飛行學員,她們壓力倍增。為了適應訓練強度,高質量完成飛行任務,她們常常凌晨起床,深夜才休息。
編隊課目是學員訓練中的“攔路虎”,對此,宋文慧也不例外。在單機訓練中表現出色的她,在編隊訓練里卻反復受挫。看著其他戰友逐漸進步,自己卻原地踏步,宋文慧的內心充滿了焦慮。那段時間,她常常在宿舍里偷偷抹眼淚,但擦干眼淚后,她又重新振作起來。她主動向教員請教問題根源,并與教員共同探討解決辦法。“五一”假期期間,當其他戰友都在休息時,她與幾個同樣遇到困難的學員拿著飛機模型,在演練場反復練習。
烈日下,汗水濕透了她們的衣衫,可她們顧不上擦拭,只是一遍又一遍地模擬著編隊動作,體會教員傳授的方法和要領。
功夫不負有心人。她終于在一次演練中找到了感覺,那種與隊友默契配合的瞬間讓她欣喜若狂。下一次飛行訓練中,她成功得到了教員的認可,那一刻,她覺得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
飛行訓練是技術與心理的雙重考驗,每一個課目,都凝聚著她們無數的汗水與努力。地面準備、飛行訓練、總結講評,周而復始的生活,考驗著她們的耐心和毅力。
不久前,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相繼舉辦畢業典禮,聯合培養的“雙學籍”飛行學員們身著學士服,共同見證了畢業典禮的莊嚴時刻。
“我們將努力飛得更高、更遠,向著藍天繼續勇敢前行。”畢業之際,宋文慧說出了大家的心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