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比鲐悓幵诠澞坷锪钠鹩H情時,說過這么一句掏心窩子的話,聽著就讓人心里一暖又一酸。老話也常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可這“寶”要是到了八十歲,咱們做兒女的,就得拿出十二分的心思來護著。
尤其人過了55歲,自己也不算年輕了,上有老下有小的日子本就不輕松,可要是家里還有八十歲的爹媽等著咱,有些規矩就得死死守住。別覺得都這把年紀了“隨性點”沒關系,有些事一旦沒做好,往后怕是要悔得拍大腿。人過55歲,家里有八旬父母,這三條規矩必須守牢。
一、守好“不較真”的糊涂,別跟老人爭“對與錯”
人到八十,腦子有時候就像生了銹的鎖,轉得慢不說,還容易認死理??赡苣銊偢f過“降壓藥要飯后吃”,轉頭他就記成“飯前吃”;可能他總念叨些老掉牙的事兒,翻來覆去說上十遍,還覺得是新鮮事。這時候要是較起真來,非得爭出個誰對誰錯,那家里少不了雞飛狗跳。
古人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這里的“老”,不光是贍養,更有體諒。《禮記》里講“謀于長者,必操幾杖以從之”,對長輩的尊重,很多時候就體現在“不爭辯”上。你跟八旬父母爭輸贏,就算贏了道理,也輸了情分。就像鄰居張大哥,他爹八十多了,總說“冬天開窗戶要中風”,可張大哥知道通風對老人好,也不硬頂,就說“爸您說得對,我開條小縫,就五分鐘”。老人聽著順耳,事兒也辦了,這不挺好?人過55歲,得明白跟爹媽爭對錯,是最沒必要的“內耗”。他們要的不是“正確”,是咱們的“順著”。
二、守好“不缺位”的陪伴,別把“以后”當口頭禪
總有些五十多歲的人,覺得自己上有老下有小,事業還沒到頂,忙得腳不沾地。給父母打電話,常說“等我這陣子忙完就回去”;父母想讓陪他們聊聊天,總說“下次吧,下次一定”??砂搜先说娜兆樱拖駢ι系娜諝v,撕一頁少一頁,哪有那么多“下次”可等?
古人說“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世上最扎心的遺憾,莫過于“來不及”?!缎⒔洝防镎f“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陪伴從來不是說出來的,是做出來的。同事李姐五十七歲,她媽八十多了,腿腳不利索。李姐不管多忙,每周三下午雷打不動回家,陪媽曬曬太陽,聽她嘮叨小區里的事,哪怕只是坐著不說話,老人也笑得合不攏嘴。人過55歲,得清楚父母要的不是你飛黃騰達,是你在身邊的踏實。別總把“以后”掛嘴邊,能現在做的,就別等。
三、守好“不逞強”的清醒,別讓自己先倒下
五十多歲的人,總覺得自己還“頂得住”:上要照顧爹媽,下要幫襯兒女,工作上還想再拼一把??缮眢w就像老機器,零件早就不如年輕時耐磨,偶爾熬夜、累著了,第二天可能就緩不過來。要是自己先病倒了,誰來管八十歲的爹媽?
老話講“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這話在照顧老人時尤其管用?!饵S帝內經》里說“五十歲,肝氣始衰,目始不明”,人過五十,身體機能本就在走下坡路,更得懂得惜力。朋友老王,五十八歲時為了給八旬父親蓋新房,天天盯工地,累得突發心梗,雖說搶救回來了,可父親卻因此自責不已,身體也差了好多。人過55歲,照顧父母的前提是照顧好自己。你要是倒下了,爹媽沒人管,那才是真的不孝。該休息時休息,該求助時求助,別硬撐,這不是慫,是對一家人的負責。
父母活到八十歲,是咱們的福氣;咱們能在五十多歲時,還有爹媽可孝順,更是幾輩子修來的緣分。這三條規矩,說難不難,說易不易,說到底不過是“多讓著點”“多陪著點”“多顧著點自己”。
就像老話講的“百善孝為先”,這“孝”字,不光是給吃給穿,更是藏在那些不起眼的細節里:不跟他們爭對錯,是孝;?;丶铱纯?,是孝;把自己照顧好,讓他們不操心,也是孝。能守住這些,不光父母晚年舒坦,咱們自己心里也踏實。畢竟,有爹媽的日子,再難也有個奔頭,不是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