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青絲懸日月?
——浙南僑鄉青田縣方山鄉裘山太神奇傳說之五
文/裘俊群(巴西)
“天方夜譚?”
看官且慢驚詫!這方山深處,確有一位半人半仙。三百年前,裘山太在廬山上師從法增廣大師,又在風雪夜得授天書,自此道法無邊。他足踏浮云、手摘星辰,更有一番驚天動地的本領。
下午申時,日頭已傾斜。裘山太執一桿青竹短笛,踏著碎步自龍頭降(裘山出來的一條峻嶺)下山來。笛聲清越,驚得田間插秧的農人紛紛側目。一位老農拄著鋤頭笑道:“先生這般雅興,可是要去何處?”
“去杭州看《梁祝》。”裘山太眉目含笑。
“先生莫要打趣!”老農望著他氣宇非凡,搖頭道,“這日頭都偏西了,就是插翅也難飛到杭州啊。”
裘山太忽從衣襟里摸出個紅繩結,與老農打了個賭:“我保證看罷戲回來,你們還在田間。”
話音未落,他隨手拈起片樹葉,對著田埂輕輕一吹。霎時間,泥漿翻涌,竟竄出千百尾金鱗赤尾的田魚!農人們驚得鋤頭都掉了,顧不得滿身泥水,撲進田里便抓。那魚兒滑不留手,在稻禾間穿梭如電,惹得眾人東倒西歪,濺起丈高的水花。
趁眾人手忙腳亂之際,裘山太忽從腦后拔下一根烏發。那發絲迎風便長,眨眼間化作萬丈青絲光繩,直刺云霄,竟將當空烈日牢牢系住!只見他足尖輕點,身形如煙,轉眼已化作一道青影,直向杭州而去。
說來稀奇,那日杭州城卻遲遲不見暮色。裘山太尋至最負盛名的戲樓,見時辰尚早,便信步走進錢塘江畔的茶寮。忽聽江面傳來絲竹之聲,抬頭望去,只見半空中赫然懸著一座水晶戲臺,云蒸霞蔚間,有衣袂飄飄的仙子正唱《牡丹亭》。裘山太拍案叫絕,連飲三盞龍井,只看得如癡如醉。
戲罷,他猛然想起田間的賭約。當下運起縮地成寸之法,轉瞬已回到方山。只見農人們仍在田里折騰,渾身上下沒有一處干爽。有個精瘦漢子正騎在泥塘里,雙手死死按住條大魚,卻見那魚尾巴一擺,竟帶著他滑出丈遠,在田里犁出條深溝。
“諸位辛苦!”裘山太朗聲大笑,伸手朝西天虛抓。那根懸日的青絲應聲而斷,夕陽頓時如血,染紅了半邊天。他足尖輕點,化作一道清風直上九霄,只在云端留下一串清越的笛音。
自那日起,“裘山太發絲懸日”的傳說便不脛而走。每逢大旱,鄉人便抬著他的神像祈雨;遇上澇災,又請出金身鎮水。更奇的是,后來有人在平水王廟前看見,每逢月圓之夜,那神像腦后的烏發便會輕輕飄動,仿佛仍在守護著這片土地。
如今你若到方山,還能聽老人們說起:當年裘山太懸日的青絲,化作了山間永不干涸的清泉;而那些滑不留手的田魚,至今仍是青田人最愛的佳肴。只是不知那根神奇的發絲,如今可還系著天上的太陽?(由裘姓后人裘樟欽、裘觀偉提供原始材料,裘俊群執筆撰寫,并題三首微詩贊美先祖及導讀讀者)
附:三首微詩贊“裘山太” 《一根青絲懸日月》
?青絲懸日
裘俊群/巴西
一笛驚農。吹葉化成翻浪金鱗
青絲系日——
錢塘歸來。泉涌千澗千年
?一絲鎖斜陽?
裘俊群/巴西
吹葉成魚戲泥田。縮地聽戲
錢塘歸后——
化泉唱,千年猶潤稻花香
?笛懸申時?
裘俊群/巴西
青絲縛赤烏,一瞬輕綰湖光
金鱗栩栩
猶在躍。萬壑清泉漫潤山鄉
【作者簡介】裘(季)俊群,又名季(裘)軍群,浙江青田縣裘山人,旅居巴西,中國詩歌學會會員,鳳凰美洲總社社長。作品散見于《人民日報》《中國詩歌》《中國詩人生日大典》《中國當代詩歌大辭典》《東北亞新聞》《世界日報》等。獲2017年度程麗娥寫作聯盟云帆群星大賽十大文學銀星獎;獲2022年第九屆星際詩人獎(十佳華語詩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