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斑馬消費
隨著多家快遞公司披露半年業務數據,韻達股份的壓力寫到了臉上。
1-6月,韻達快遞單價降幅在加盟制快遞公司中領先,業務量增速卻低于圓通、申通。拿著最少的錢,沒接到更多的業務,讓韻達的收入增速在A股四大快遞公司中墊底。
當下,快遞行業處在新周期的起點上。順豐以價換量,以多網融通提升效率來推動利潤增長;中通意在穩住市場份額,謀求利潤提升;圓通是平衡大師;申通,在阿里和菜鳥的加持下,滿血復活;極兔,背靠拼多多,將中國業務作為主要利潤來源,繼續推動全球化擴張。
相比之下,曾經的快遞業增長王韻達股份,陷入了一個越用力越疲憊的泥潭中。
快遞業,分化加劇
2025年上半年,快遞市場的動蕩正在繼續。
盡管,行業整體業務增長依然相對優秀,7月9日突破1000億件,比2024年提前35天。但是,二季度相對一季度,已經出現了明顯的增速下滑:Q1快遞業務量同比增速為21.6%,上半年則變成了19.3%。
畢竟,隨著中國電商滲透率達到30%的相對高位,作為電商市場的配套行業,快遞業務的存量危機一直存在。
最近幾年,伴隨直播電商和低價電商的發展,快遞市場的小件化和逆向件趨勢,推動了快遞業務量的提升,但低質量增長帶來的行業價值提升有限。
今年以來爆發的即時零售大戰,勢必分流部分電商需求,已逐漸開始影響快遞市場的運行。
近期,A股四大快遞公司陸續披露2025年前6個月的經營數據,快遞巨頭們的分化加劇,也再度擺上臺面。
"平衡大師"圓通速遞(600233.SH),今年上半年的表現依舊均衡。1-6月快遞業務量148.63億單,同比增長21.79%;單票收入2.19元,同比下降6.27%;快遞業務收入325.72億元,同比增長14.16%。
最激進的,當屬順豐控股(002352.SZ)。今年上半年,順豐依舊是快遞價格戰先鋒:1-6月單票收入13.97元,較上年同期的15.93元,下降12.33%,降幅在這4家快遞公司中排名第一;完成業務量78.13億單,同比增長25.73%,順理成章拿下業務量增速第一;快遞業務收入1091.55億元,同比增長10.24%。
如果說,快遞行業的價格比拼是一場消耗戰。那么,定位最高、單票收入最高,規模最大、業務層次最豐富的順豐,勢必擁有最多的子彈。
整體表現最好的是申通快遞(002468.SZ)。這家老牌快遞巨頭,前些年曾陷入長期的業務壓力。直到阿里巴巴徹底控股,并將其編入菜鳥的業務體系,申通便被重新激活了。
2025年上半年,申通快遞業務量123.47億票,同比增長20.73%,單票收入2.00元,同比下降4.15%,快遞業務收入246.93億元,同比增長15.71%。相對較低的折價,獲得相對較高的業務量增速,讓公司快遞業務收入增速第一。
壓力瞬間傳給了韻達股份(002120.SZ)了。
今年1-6月,韻達完成快遞業務量127.26億單,同比增長16.50%;單票收入1.94元,同比下降7.53%,成為首家單票收入階段性低于2元的頭部快遞公司。
韻達單票收入降幅在通達系中領先,但業務量增速在同類公司中墊底,導致上半年快遞業務收入同比增長7.72%至247.31億元,增速在這4家快遞公司中排名第四。
這種尷尬的局面,正在侵蝕韻達股份的盈利能力。2024年,公司營業收入、歸母凈利潤分別增長7.92%和17.77%;2025年Q1,營業收入121.89億元,同比增長9.26%;歸母凈利潤3.21億元,同比下降22.15%。
韻達,壓力何在?
1993年,王衛在深圳創立順豐,聶騰飛在杭州創立申通,算是中國快遞行業的南北雙起點。
5年后,聶騰飛不幸離世,其妻陳小英和她的哥哥陳德軍,繼續領銜申通快遞。聶騰飛的弟弟聶騰云,離開申通,1999年創立韻達。
早年,韻達才是快遞價格戰的急先鋒。最終,在快遞行業一輪又一輪的淘汰戰中存活下來,成為當年"四通一達"中的中流砥柱之一。
2016年-2017年前后,中國快遞行業爆發上市潮,韻達股份借殼新海股份上市,終于拿到了快遞市場的高階競爭通行證,避免了后來匯通快遞那樣的風險。
在當時的快遞行業頭部陣營中,韻達股份以"增長王"的姿態立足,長期位居快遞業務量市場份額前三甲,僅次于中通和圓通。
不過,存量危機猶如達摩克利斯之劍長懸快遞行業頭頂。2019年以來,順豐瞄準電商件,發起曠日持久的價格戰。2020年,極兔速遞在中國市場起網,憑借拼多多的幕后支持快速成長,并通過收購匯通快遞進入頭部陣營。這些變動,徹底改變了中國快遞行業的競爭生態。
今年上半年,韻達股份業務量127.26億單,申通123.47億單。如果不出意外,按照慣性增速,申通快遞將在今年下半年實現反超,韻達股份或將失去市場份額第三的位置。
快遞市場最大的尷尬在于,業務量的爭奪,價格戰一直是最有力的武器之一。因為,各大快遞公司能夠提供的服務高度同質化;即便順豐服務質量和送達效率更高,但在電商快遞市場,其性價比存在分歧。
同時,頭部快遞公司們重新站隊,再次改變了業務量的分配方式。以前,電商快遞公司們圍繞在阿里巴巴周圍。現在,阿里有了自己的全能型選手菜鳥,也有了自己控股的申通快遞;同時,阿里仍然是中通和圓通的第二大股東;京東不僅有自己孵化的京東物流,還趁勢拿下了德邦股份;極兔速遞依然背靠拼多多;就這一點而言,韻達股份最沒背景。
使出渾身解數拿下業務量后,各大快遞公司通過自己的服務體系完成快遞交付,形成行業口碑和復購率。
以前,大家依靠的服務體系,主要是轉運中心、線路和網點。未來,在這些傳統的基礎設施之上,行業競爭可能會更多地取決于航空資源、無人運輸、快遞柜這些差異化的高階基礎設施。
航空運力資源意味著快遞的"快";而最近幾年陸續投入使用的無人運輸,確實能夠大幅降低運營成本。
這些已是順豐控股、京東物流、菜鳥+申通、中通快遞、圓通速遞們的強項,而韻達暫時還比較欠缺。
所以,韻達股份在今年上半年的業務壓力,只是一個開始。如果外部環境和行業格局遲遲不產生變動,它的壓力只會越來越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