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一生政敵無數,經歷過的危機也有許多。
其中包括下野、刺殺等等,但要真正細數最為兇險,也是影響最大的一次,當屬西安事變。
在張學良和楊虎城將軍發起的兵諫過程中,蔣介石的衛隊全軍覆沒,包括身旁幾名高官和親隨也被亂槍打死。
后來事變在我黨的斡旋下平安解決,可蔣介石的后續報復也是雷霆手段,殺害楊虎城將軍一家,軟禁了張學良大半生時間。
一直到蔣介石離世之前,還囑咐兒子蔣經國千萬不要放走張學良,由此可見對這次事變的痛恨程度。
事實上蔣介石對張學良和楊虎城的仇恨,除了西安事變讓自己大失面子以外,就是當時在華清池死去的一些人里面,有幾個對于蔣介石太重要了!
那么,西安事變時蔣介石身邊死的人有誰?他們和蔣介石的關系都是怎樣的?
一 死亡名單
西安事變發生前,蔣介石在前往西安的時候,除了身邊的衛隊和憲兵,另外還有一部分南京政府高官陪同。
為了控制住這些人,張學良和楊虎城在抓捕蔣介石的同時,也安排了部隊去關押這些國民黨高官。
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下令讓隨從參謀孫銘九帶隊前往華清池,直接進行抓蔣任務。
孫銘九帶領士兵趕到華清池后,很快就和蔣介石的衛隊開火。
在第一輪的火拼過程中,蔣介石憲兵團的團長蔣堃中彈身亡,憲兵衛隊中16人先后死亡,另有21人受傷。
蔣介石聽到槍聲以后,很快就反應過來是張學良和楊虎城的人打進來了,在親隨蔣孝鎮的幫助下翻墻逃跑。
兩人跑出墻外后,沿著野路往驪山上爬,在此期間,蔣介石腰部被跌傷,但也顧不上查看情況,聽著槍聲越來越近,只能顧著往前跑路。
后方東北軍官兵窮追不舍,蔣介石只能躲避在半山腰的一處洞穴,搜捕官兵來回繞了兩圈都沒有發現蔣孝鎮和蔣介石。
一直到第三次拉網式排查的時候,才抓住了躲在石頭后面的蔣介石和蔣孝鎮,此時蔣介石雖然性命無憂,但在當晚與之相關的人中已經有近二十人先后死去。
等到孫銘九派人將蔣介石押到張學良面前的時候,張學良安排好蔣介石的住宿,就開始派人前去統計雙方的傷亡情況。
蔣介石在名單上看到死去的幾個人以后,臉色瞬間就不好看了,其中除了蔣介石的護衛以外,還有好幾位國民黨高官意外被打死。
其中比較重要的三個人,分別是邵元沖、蔣孝先和王景樾!
在這三人之中,邵元沖的資歷最老,官職也最高,時任國民黨的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和中央政治局委員。
除此之外,邵元沖也是國民黨中的元老之一,蔣介石的堅定擁護者,他在1910年的時候考取法官,擔任江蘇鎮江地方審判庭的庭長。
因為不滿當時的社會黑暗現狀,辭去了法官職位,加入孫中山先生創辦的同盟會,并且到日本留過學。
二 國民黨元老邵元沖
在名動一時的宋教仁案中,邵元沖為宋教仁撰文喊冤,并主張將兇手交給中國政府審判,受到了國民黨內部官員的贊同。
邵元沖和蔣介石是在反袁斗爭中結識的,當時孫中山比起蔣介石,要更為看重邵元沖,讓他擔任了軍政府司令部代理秘書長一職,幫助自己處理政務。
而那一時期,蔣介石還只是一個留在上海大元帥府的參軍,兩人的職位差距不是一星半點。
在孫中山去世前立下遺囑的時候,邵元沖因為獨特的身份,成為了九位見證人之一。
后來蔣介石在國民黨政府內逐漸掌握權力,邵元沖也為他給予過一定支持,兩人感情十分深厚。
1925年西山會議的時候,邵元沖知道蔣介石對共產黨非常仇視。
所以在會議上替蔣介石說出了“反共清黨”的提議,為后來的四一二政變埋下了伏筆。
因此上對于邵元沖,蔣介石十分器重,曾讓他負責參與國民黨黨史的編撰工作,可以被看作是國民黨的第一史官。
西安事變發生的1936年12月,邵元沖到西安面見蔣介石,在宴會上碰到張學良的時候,兩人就是否和我黨談判合作的問題起了爭執,邵元沖堅持反共意見,讓張學良大為憤怒。
宴會結束以后,邵元沖原本是計劃早于蔣介石返回南京的,但因為西安爆發了一二九學潮,城內有萬名學生走上街頭游行,希望國民黨政府放棄內戰,團結抗日。
這一愛國行動遭到蔣介石的武力鎮壓,城內當時的治安情況十分混亂,邵元沖為了安全起見,只能暫時住在西安的招待所,希望能等學潮平復下來以后再離開。
同月12日,張學良下令部隊前往華清池抓蔣的同時,派出另一支部隊到西安招待所控制國民黨官員。
在與這些官員的護衛爆發沖突后,一部分亂兵對著邵元沖居住的113號房間開了槍,當時躲避在屋內的邵元沖右腦和右肩被子彈擊中,送往醫院搶救三天后死去,享年46歲。
除邵元沖之外,死在西安事變中第二位重要人物就是蔣孝先,相比于邵元沖與蔣介石在政治上的交往。
三 蔣孝先和王景樾
蔣孝先和蔣介石的關系要更為親近一些,兩人是同一個家鄉,按照宗族輩分來說,蔣孝先要給蔣介石叫一聲大叔。
1924年的時候,蔣孝先前往廣州投奔蔣介石,后來被安排到黃埔軍校當兵,畢業后沒多久升任憲兵團第一營營長,成為了蔣介石清除異己的一把刀。
長城口戰事爆發的時候,蔣介石調任蔣孝先為北平憲兵部副司令,在城內軍民抗日救亡的時候。
蔣孝先卻按照蔣介石的命令在城內抓捕抗日分子和進步學生,在北平城內被愛國軍民稱為“惡魔”,名聲很差。
西安事變爆發之前,蔣孝先被升任侍從室少將高參,并負責管理憲兵三團,擔任蔣介石本人的警衛工作,職位相當于副侍衛長。
1936年12月12日當夜,蔣孝先從西安驅車趕往臨潼,在此期間受到東北軍部隊的盤查。
因為和蔣介石有血緣關系,再加上有一定權力,蔣孝先對張學良手下士兵的態度十分惡劣,最終與盤問部隊發生沖突,直接被人槍殺。
最后一個在沖突中死去的重要人物就是王景樾,他當時的職務是邊業銀行西安分行經理,替蔣介石控制著整個西北的財富,是蔣介石的心腹手下之一。
在當晚的沖突中被子彈擊中,后來搶救無效死去,因此上除了朝夕相處的衛隊士兵以外,這三個人的死亡對蔣介石存在較大影響。
雖然事后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國共兩黨展開第二次合作,但蔣介石對張學良和楊虎城的報復并沒有停止。
剛開始為了避免落下秋后算賬的閑言碎語,蔣介石選擇了留兩人一條活命,但張學良和楊虎城都被國民黨特務秘密看押著。
最后楊虎城將軍一家在解放前夕被特務秘密殺害,張學良因為受到宋美齡等人的保護,勉強保全了一條性命,但失去了自由。
1975年4月,蔣介石因為疾病在臺北士林寓所去世,臨終之前他給出了對張學良的最后處置手段,那就是要求兒子蔣經國千萬不要放走對方,以免放虎歸山。
原本以為在蔣介石去世后就能獲得自由的張學良最后空歡喜一場,直到1990年才被國民黨政府釋放,但此時的他已經九十歲高齡。
參考資料:
1、邵元沖:國民黨第一位“史官——《中國檔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72-73,共2頁
2、中華網:《關于蔣介石的鐵血衛隊,你不知道的事》2017.10.11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