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7月20日),今年第6號臺風韋帕攜帶雨帶劃過珠三角。在廣州的臺風雨中,冼村舊改項目復建區最后兩棟村屋拆除。
這是廣州天河冼村舊改迎來歷史性時刻,1950棟村屋全部“清零”。
這次“清零”瞬間,也濃縮了城市治理現代化的艱辛探索歷程,是廣州市城中村舊改的歷史性時刻。
黎湛均 攝
張志韜 攝
張志韜 攝
黎湛均 攝
黎湛均 攝
提起廣州舊改,尤其是城中村的舊改,繞不開“獵德模式”。一條獵德涌,串起了三條廣州新中軸線旁的三條著名大村:獵德村、冼村、石牌村。
結合廣州亞運前浩大的城市更新步伐,尤其是珠江新城核心區的建設,先于冼村的城改啟動,獵德村先動了起來。
獵德村自2007年拆遷工作啟動,到2010年回遷房的順利交付,再到2015年天匯廣場的全面運營,其改造歷程堪稱廣州城市更新的成功案例。
2007年,改造前的獵德村。遠處,珠江對岸的廣州塔還在建設中。方謙華 攝
2007年,獵德村即將迎來改造拆遷,居民搬運細軟撤出。方謙華 攝
同樣是CBD中的城中村,冼村改造從2009年開始籌備,2010年正式啟動。
改造前的冼村長什么樣子?
同樣是一條市中心的城中村,村民和在這里租房的外來打工仔雜居,編寫著共生關系的故事集,共同營造著屬于當代人生活的煙火場景;也同時與旁邊急速發展的中央商務區有點兒“格格不入”。
2024年1月,藝術家陳洲、張曉靜在一個藝術項目中展出了收集來的舊物件,一則冼村村民交與沙河鎮的報告。任磊斌 攝
2009年8月,鳥瞰冼村全景。遠處的廣州塔已經建成,IFC(西塔)則還在建設中。鄒衛 攝
2008年1月24日,冼村旁的冼村路,路面的積水給交通造成不便。瞧,一女子以雜技一般的姿勢“騎”在環衛工的三輪車上。鐘銳鈞 攝
2009年8月,擁擠的冼村“榕樹頭”區域。鄒衛 攝
2009年8月,冼村外的黃埔大道路邊。每到上下班時段,這里是村中居住的打工仔出行的必經之地。鄒衛 攝
2009年6月,冼村龍舟募捐活動現場。鄒衛 攝
2007年7月,冼村覽青大街,一個工人正在焊接工地的圍欄欄桿。冼村步行街已經投入改造。馬強 攝
2007年7月,冼村步行街已經投入改造。馬強 攝
2010年3月,現場狹窄的城中村街道里,擺了兩家理發店,一位工人在等待段師傅幫他理發。譚偉山 攝
2010年4月,冼村舊村改造村民簽字儀式現場。孫俊彬 攝
2010年4月,冼村舊村改造村民簽字儀式現場。孫俊彬 攝
冼村舊改項目既是廣州市重點舊改項目,也是珠江新城核心區最后一個城中村改造項目。2011年12月9日,保利在廣州市冼村實業有限公司召開股東大會的表決中成功,總投資高達150億元。
項目啟動后,首次拆遷隨即開始。先拆除的空地瓦礫間成了公共空間,形成了一種獨特的生態。還沒搬走的村民、租客和拆遷工人交集其中。
2012年4月,帳篷搭建出來的臨時市場。張志韜 攝
2010年2月,冼村肉菜市場。鄒衛 攝
2010年5月,冼村步行街。鄒衛 攝
2011年3月31日,冼村開拆現場。陳輝 攝
2011年4月夜間,冼村村屋拆除現場。梁煒培 攝
2012年8月,首輪拆遷地塊已經建成了部分回遷房。巨大的金屬板將拆遷區域圍住,僅剩9個出口供居民出入。實習生 凌翔 記者 張志韜 攝
2014年11月,小販推車在冼村路與花城大道的機動車道中間賣飯。梁煒培 攝
冼村在珠江新城核心區的區位一點都不亞于獵德村。高空視覺中的珠江新城,現代建筑的高樓大廈林立,總在東北角這一塊留下了一片“洼地”。
1421戶村民,1950棟房子。
冼村舊改的復雜情況遠超預期。
冼村的人口密度遠高于同類城中村,土地資源本身緊張,加上珠江新城的崛起,地段價值一路攀升。再疊加村集體財產問題、違章建筑處理、宗親糾葛等因素的影響,利益博弈空前尖銳。
2010年4月,鳥瞰開拆前夕的冼村。孫俊彬 攝
2013年,冼村核心區域仍有大量村民房未拆除。南側的首批復建房接近封頂。黎湛均 攝
2014年后,冼村村民房的核心區開始封閉拆遷,圖為夜間施工場景。該段時期開始,仍在村中居住的村民需要憑證出入。黎湛均 攝
這片特殊的CBD區域中仍然生機勃勃,每年的龍舟季,冼村居民的龍舟活動仍然活躍。在城市的新一代基建上,冼村這片熱土也稱為焦點所在。
中國國內第一條時速160千米的全地下市域快線,于2021年9月28日開通運營首通段,冼村站成為廣州地鐵18號線的始發站。
冼村站施工航拍圖。資料圖/廣州地鐵供圖
2018年12月18日,廣州市天晴晴朗,凌晨一顆流星劃過冼村上空。張志韜 攝
宴開數百席,每年冼村的龍舟飯都是村中的盛事之一。搬走和沒搬走的村民都會回到拆遷區的空地上趁熱鬧。黎湛均 攝
2016年,冼村二期回遷房開工;2018年,冼村三期回遷房開工,一期回遷房啟動搖珠分房;再到2019年3月才出爐冼村改造新方案;2020年10月三期回遷房封頂。
項目節點相比更成熟樣本的琶洲村、獵德村、楊箕村等,冼村的舊改顯得漫長。在冼村逐步改造的這些年中,CBD核心區周邊的房價早已從2009年的8000元-9000元/平方米,漲至如今的12萬-15萬元/平方米。
進入2020年代,十余年歷程,冼村改造范圍內仍留有十余棟村民住宅尚未拆除。
廣州市委市政府、天河區委、區政府對冼村留守戶問題一直高度關注,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多次前往實地調研,并與區職能部門、屬地街道、村公司開展座談,了解留守戶問題的歷史根源,共同商討解決路徑。
2023年11月,天河區委區政府堅持改革創新,在無先例可循情況下率先探索實施依法動遷。2024年5月1日《廣州市城中村改造條例》正式施行。
2024年12月30日,花城大道旁,冼村舊改融資區的1棟5層村民住宅樓正在拆除。
2024年12月30日,福建房區的一棟村民樓仍屹立在原地。張志韜 攝
2024年12月30日上午,隨著“轟”的一聲巨響,冼村舊村改造融資區范圍內1棟5層村民住宅樓應聲倒地,標志著冼村舊村改造依法動遷工作取得了關鍵突破,這是《廣州市城中村改造條例》正式施行以來,廣州市依法動遷成功實踐的第一例。
2025年7月18日,復建房區域內,再有留守村民房屋被拆除。
黎湛均 攝
黎湛均 攝
黎湛均 攝
每次在有最后一批留守戶房屋拆除,村民們都要燒過一串大炮仗。去舊迎新、否極泰來。
歷經15年改造,這條全國聞名的城中村,以依法動遷破解僵局、圓滿收官。
隨著全國首部城中村改造專項地方性法規《廣州市城中村改造條例》實施,冼村成為廣州城中村改造依法動遷成功實踐的第一村。
南方都市報(nddaily)、N視頻報道
南都記者 張志韜 黎湛均 任磊斌 夏嘉雯 鄒衛 馬強 鐘銳鈞 譚偉山 陳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