堯茂書遇難前一天
堯茂書,四川省樂山市人,1950年4月4日出生在樂山市市中區;他的本職工作是西南交通大學電教室攝影員,但他之所以為世人所知,是因為他首漂長江、并為此付出了生命代價。
那是在1985年,當時有消息稱,美國將派探險隊于當年秋天從長江源頭漂流而下。這讓從1979年便萌發漂流長江念頭的堯茂書做出了一個決定,他說:“漂流長江的先鋒應該是中國人!征服中國第一大河的第一人,應該是炎黃子孫!”
堯茂書最早與長江結緣,始于一次偶然看到中國國家考察隊拍攝的《長江》畫冊。從那時起,他受到強烈震撼,決心要對長江做一次完整的考察。此后,他開始做了大量準備工作,包括在水庫里用舊橡皮筏練習駕駛,到大渡河、沱沱河等地嘗試橡皮筏越險灘,還用簡筏在金沙江中段試漂十多次。
堯茂書原定在1986年下水,美國人要漂流長江的消息讓他把計劃提前了。和堯茂書做伴的是三哥堯茂江。他們兩個帶著橡皮艇和行裝于1985年6月11日到達了長江發源地———格拉丹冬雪山腳下,計劃用100天左右的時間,漂到長江盡頭。
1972年,堯茂書在樂山麻浩江邊寫生
長江的源頭水淺汊多。特制的橡皮筏只能在水深5米時才能漂起來,堯氏兄弟兩個常常只能在冰水里推著橡皮筏前進。到了6月24日時,300公里的沱沱河漂完,堯茂書哥哥假期已滿,帶著第一批成果——18本彩色電視膠片和幾十個膠卷,告別了堯茂書。
此后的路,將只有堯茂書一個人去獨闖。7月3日,船到通天河,進入通天河后,江流開始咆哮起來。一個接一個峽谷,江水如萬馬奔騰。
7月6日,堯茂書稱是最驚險一日,他寫道:“躲也來不及,只見波浪排山倒海向我壓來……我奮力劃槳,越過浪峰,又陷進浪谷,一個幾米高的飛浪對著船首劈來,我心想‘壞了!’波浪涌進船艙里,將我一身打濕,艙中積滿了水。我拚命劃槳,全身神經集于一念:‘翻過浪。’”
7月10日,他漂到七渡口,接下來就進入了通天河的下游;江中峽谷險灘甚多,水勢更大,漂流更加危險和艱難。7月15日,他漂經一處時,當地藏民正在祭神,見到從江上漂來的穿紅衣、駕紅舟的他,以為是活佛顯靈,紛紛頂禮膜拜。
堯茂書被藏民簇擁至扎西寺,給大家介紹了自己的漂流后,住持喇嘛為他念了一卷消災經。7月16日下午4時,他闖過通天河,完成了長江上段人跡罕至、氣候極為惡劣的1187千米的航程,到達川藏青交界的直門達。
在青海玉樹,他受到了當地領導和群眾的歡迎,西南交大也派人送來了一支雙筒獵槍和50發子彈。
1985年2月,堯茂書成功試漂金沙江虎跳峽
7月23日,漂完通天河的堯茂書經過短暫休整,開始了他漂流金沙江的歷程。7月24日,在漂行了1270公里后,堯茂書在金沙江段觸礁身亡。
在他的日記中,人們發現了這樣一段話:“最不能忍受的,是一個現代人孤身進入無人區所遭受寂寞的痛苦,有時我簡直要發瘋。……上游氣候惡劣多變,河道復雜。水浪、冰雹、雨雪交替打進艙內,我幾乎整天泡在濕淋淋的水艙內劃行。天黑露宿,頭一件事就是晾被子和衣服。一遇到有人的地方,我最大愿望就是烤一烤火。”
堯茂書帶著未盡的心愿走了,在那一年、他被評為“全國青年十杰”之一。1986年4月21日,長江科學考察漂流探險隊在成都成立。6月中旬開始,國人漂流長江的行動再次啟動,3個月后,漂流隊成功抵達吳淞口。在這次漂流中,隊員孔敏、王建軍、王振、楊前明和記者萬明獻出了生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