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首個用戶數突破200萬的中國豪華汽車品牌,紅旗最近在長春搞了一場特別的粉絲“家”年華。如果說過去幾年中國豪華車市場的關鍵詞是“突破”,那么紅旗這一次,把“用戶”放在了絕對C位。
要知道,豪華車的用戶基盤不像大眾車那么大,要積累到這個體量,不是靠一波情懷營銷就能撐起來的。
很多人會說,紅旗的牌面是歷史給的,畢竟“國車”的標簽擺在那。但如果你真開過紅旗最近幾年的新車,會發現它和過去印象里的樣子,已經不太一樣了。
紅旗其實一直在做兩件看起來不搭的事。
一方面,旗艦車型依舊保留了那種“莊重感”,場合車、接待車該有的氣場它沒丟。
另一方面,它又在拼命追新能源、推年輕化,搞出了天工家族,純電、插混、增程全都安排上了。
這兩條路線看似矛盾,但本質上是一個品牌的分層策略。你可以理解為,它既要穩住老用戶對“國車”的情感,也要拉攏新用戶的興趣。
這次家年華特別開放了紅旗車身試驗室、整車臺架試驗室、環境模擬風洞等專業測試場景,有人可能覺得這些東西太技術流,但它傳遞的核心意思很簡單:車不是說出來的,是造出來的。靠的是產品安全、品質可靠、服務到位,而不是廣告片。
年輕化,必須但不容易
紅旗這兩年的動作,很明顯在往年輕人喜歡的方向靠。
比如活動現場弄了音樂節、露營、后備箱市集,甚至把孫穎莎主題車也搬了出來。過去誰能想到紅旗會玩潮改、玩文創?
但問題是,紅旗的身份天然比較“正式”,它要去跟年輕用戶玩在一起,尺度很難拿捏。太輕了,會被說沒氣質,太穩重,又沒法和年輕人產生共鳴。
所以它現在的做法是加一點年輕的味道,但不徹底放飛自我。你能看到天工家族的設計更時尚了,配置上也更智能化,但骨子里還是那個偏商務、偏安全的調性。
活動當天也公布了七重權益,什么抵扣券、0息金融、置換補貼、潮改基金、旅行基金……站在用戶角度,這些福利其實挺實用的,尤其新能源車送樁和潮改基金,確實戳到年輕人的需求點。
不過,這些都是短期的刺激,真正能留住用戶的還是長期體驗。買車的時候便宜點是一回事,后續用車省不省心、服務靠不靠譜是另一回事。
如果要總結這次活動背后的意圖,兩個關鍵詞最合適:信賴和轉型。
200萬用戶的里程碑,證明了紅旗過去在品質、形象、服務上的積累;而這次把音樂節、潮改、文創統統搬進家年華,則是它和年輕人對話的一種嘗試。
紅旗的新能源戰略在去年已經明確了“All in”,從純電到插混都全面覆蓋。接下來,它不僅要穩住“國車”的形象,還要讓更多年輕用戶覺得:紅旗也是他們的選擇。
接下來紅旗要解決的問題很明確:
新能源賽道怎么卷?現在大家都在推智能化、電動化,紅旗的天工家族已經把產品線鋪得很全,但智能駕駛體驗、續航效率、補能體系這些細節,面對比亞迪、小鵬、理想甚至合資品牌的對手,還需要更多競爭力。
年輕化能不能落地?年輕用戶要的不是“我買的是國車”,而是設計、智能、駕控都在線,還得有點個性。紅旗能不能在保持底色的同時,真正在審美和體驗上說服他們?
服務體驗能不能豪華?豪華品牌拼的不只是車本身,還有用車全周期的體驗。紅旗如果真要從“國車”變成“國民車”,這塊也得跟上。
它的機會是顯而易見的:品牌認知度高,背后有強大的研發和制造體系,過去幾年積累的口碑也還可以。只要產品力夠強,很多人愿意給它機會。
但挑戰同樣大。新能源轉型是個硬仗,年輕化轉型更是慢工夫。尤其是面對已經很會玩的新能源品牌,紅旗得拿出更有誠意的產品和體驗,才不會被年輕人當成“還停在過去的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