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天氣炎熱,孩子們對玩水往往充滿興趣,但野外水域(如河流、池塘等)和非正規(guī)玩水場所存在極大安全隱患,容易發(fā)生溺水事故。不過,“防止孩子們玩水” 并非完全禁止接觸水,而是要引導他們在安全可控的環(huán)境下合理玩水,同時嚴格杜絕危險水域的活動。以下是具體的建議:
一、明確 “禁止” 的范圍:遠離危險水域
首先要讓孩子清楚哪些地方絕對不能去玩水,包括但不限于:
野外河流、湖泊、池塘、水庫、水渠、深溝等,這些地方水位深淺不一,水底可能有淤泥、水草、暗礁或雜物,容易導致滑倒、被困或抽筋。
無人看管的工地積水坑、廢棄水井、下水道口等,環(huán)境隱蔽且存在塌陷、中毒等風險。
沒有安全保障的私人泳池、野外 “野泳” 區(qū)域,缺乏救生設施和人員看管。
溝通方式:可以通過真實案例(新聞、安全教育視頻)、實地觀察(帶孩子路過危險水域時強調(diào)風險)等方式,讓孩子直觀理解危險,而不是單純說教。
二、提供 “安全玩水” 的替代方案
完全禁止孩子接觸水可能引發(fā)逆反心理,不如為他們創(chuàng)造安全的玩水環(huán)境,滿足需求的同時規(guī)避風險:
正規(guī)泳池或水上樂園:選擇有資質(zhì)、救生員在崗、設施完善的場所,家長全程陪同,確保孩子在視線范圍內(nèi)。
家庭可控場景:如在家中用浴缸、充氣泳池玩水,提前做好防滑(鋪防滑墊)、水溫適宜(避免過冷)等準備,家長不離場。
親水類活動:比如在家長陪同下去淺灘玩沙、參與正規(guī)機構(gòu)組織的游泳培訓(既學技能又懂安全),將 “玩水” 轉(zhuǎn)化為有指導的活動。
三、強化安全教育,讓孩子掌握 “自我保護” 意識
明確 “四不” 原則:
不私自下水;
不擅自與他人結(jié)伴下水;
不在無家長或老師帶領的情況下下水;
不到不熟悉、無安全設施的水域玩耍。
教授基礎救生知識:比如遇到他人溺水時,不盲目下水救人,而是大聲呼救、尋找漂浮物(如木板、救生圈)扔給對方,或撥打 110、120 電話(牢記家長電話和家庭住址)。
強調(diào) “身體信號”:告訴孩子如果在水中感到疲勞、抽筋,要立即停止活動,大聲求助;即使會游泳,也不能在水中嬉戲打鬧過度。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