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計增氣1558萬立方米,自耗氣同比減少83萬立方米。”7月18日,中國石油遼河油田興隆臺采油廠新能源技術管理室天然氣開發業務負責人李昊告訴筆者。這是該廠在天然氣開源節流上下功夫,交出的一份亮眼成績單。
今年以來,面對氣藏開發瓶頸與節能降耗壓力,該廠在盤活存量資源與推進綠色低碳轉型上雙管齊下,實現天然氣增產與降耗“雙提升”。
該廠絕大部分油井伴生氣生產,這意味著只要多上措施就能夠多產氣。
然而,隨著老油田開發時間的延長,氣藏主力氣層已全面動用、剩余氣層泄壓問題突出等問題成為天然氣穩產路上的“攔路虎”。
該廠地質技術人員重新梳理剩余氣層潛力。通過細化單砂體多輪次精細對比,從剩余儲量分布研究入手,深化對儲層平面及縱向分布規律的認知,精準挖掘隱蔽單砂體未動用潛力層,進一步盤活井區間天然氣資源。
為充分釋放低產低效以及停產井潛力,地質技術人員翻閱長停井“三老”資料,綜合分析停產原因、井下狀況、地面條件等因素,開展地質工程一體化研究。他們結合復產井潛力大小與施工難易程度進行綜合排序,制定科學合理的復產方案,著力提升措施有效率和成功率。
前6個月,該廠累計實施氣井調補層措施18井次,日增氣4.5萬立方米,階段累增氣695萬立方米;實施油井措施231井次,階段累增氣863萬立方米。
與此同時,該廠積極推進光伏、余熱等新能源利用及燃氣加熱爐電替代工程,通過設備升級換代與系統優化整合,促使節能降耗工作有的放矢。
這個廠一方面對轄區內全部加熱爐開展深入排查,停用高能耗及存在安全隱患的燃氣加熱爐,改用新型低能耗電加熱設備;另一方面深挖新能源設備效能,實施“平臺混輸進站”方案,整合井場的供熱需求,重構地面工藝管網。
此舉不僅讓熱泵機組運行負荷率從32%提升至85%,還直接讓21臺燃氣加熱爐“功成身退”,上半年自耗氣同比減少83萬立方米。
(葛輝 曹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