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2年俄烏沖突爆發以來,全球地緣政治風云變幻。不僅改變了歐洲的安全格局,也讓世界各國的關系變得更加復雜。
中國作為一個主張和平的大國,始終呼吁通過對話解決問題,避免局勢惡化。美籍華人學者裴敏欣拋出了一個讓人深思的看法:如果俄羅斯打贏了烏克蘭,中國可能會損失慘重。
裴敏欣的觀點解析
裴敏欣是美國克萊蒙特·麥肯納學院的教授,研究中國政治和中美關系好多年了。他公開表示,如果俄羅斯在烏克蘭戰場上占了上風,中國可能會吃大虧。他的核心意思是,中國現在跟俄羅斯走得近,尤其是在經濟上幫了俄羅斯不少忙,可如果俄羅斯真贏了,事情可能會變得很棘手。
裴敏欣覺得,中國目前在俄烏沖突中保持中立,但實際上西方國家認為中國通過買俄羅斯的石油、天然氣,等于變相支持了俄羅斯。
可問題在于,如果俄羅斯贏了,它可能會轉頭跟歐洲修好關系,畢竟歐洲市場對俄羅斯來說太重要了。到時候,中國可能會被晾在一邊,甚至面臨西方的更大壓力。
具體點講,裴敏欣擔心的是,如果俄羅斯勝利,西方國家會把矛頭對準中國。想想看,美國和歐盟本來就對中國有些意見,比如貿易問題啥的?,F在中國跟俄羅斯關系好,西方可能覺得中國“站錯隊”了,接下來可能會加碼制裁中國企業,限制中國商品進入他們的市場。
更嚴重的是,中國的高科技發展,比如芯片、5G這些,可能也會被卡脖子。美國已經開始限制對中國的高科技出口,要是局勢再變,中國可能會更難受。
不過,也不是所有人都同意裴敏欣的看法。有人覺得,他有點夸大了風險。中俄關系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兩國在上海合作組織、金磚國家這些平臺上合作得挺好,共同目標是抵御西方的霸權。
再說,一個強大的俄羅斯對中國來說也不是壞事,至少在國際上能多一個幫手。比如在聯合國安理會,俄羅斯經常跟中國站在一邊,尤其是在涉及“一個中國”原則、反對所謂的“臺灣獨立”時,態度很堅定。
但裴敏欣還有個擔憂,他覺得俄羅斯可能會“翻臉”。他說,中俄現在是利益捆綁,可一旦俄羅斯達到目的,比如拿下烏克蘭,它可能就不那么需要中國了,甚至會跟西方妥協。到時候,中國反而可能竹籃打水一場空。比如在中亞地區,中俄本來就有競爭,中國搞“一帶一路”,俄羅斯有自己的歐亞經濟聯盟,雙方都想當老大。如果俄羅斯緩過勁來,可能會更強硬地維護自己的利益,讓中國有點被動。
總的來說,裴敏欣的意思是,中國現在跟俄羅斯綁得太緊,風險不小。
中俄關系的雙刃劍
這幾年,中俄走得特別近,兩國貿易、軍事合作都上了新臺階??申P系也不是沒隱患,用我們的話說,就是一把“雙刃劍”,用得好是助力,用不好可能會傷到自己。
中俄合作對雙方都有利。中國需要能源,俄羅斯有石油、天然氣,正好互補。2023年,中國從俄羅斯進口的能源比以前多了不少,不僅幫俄羅斯頂住了西方制裁,也讓中國的能源安全更有保障。再加上兩國在國際上立場相近,都反對西方單邊主義,經常一塊推動多邊合作,比如金磚國家峰會、上合組織會議,影響力越來越大。
軍事上,中俄也挺默契。兩國搞過好幾次聯合軍演??梢哉f,中俄聯手,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了西方的霸權,對全球格局是個正向推動。
但這把“雙刃劍”的另一面也不能忽視。歷史上,中俄關系有過低谷,比如20世紀60年代的中蘇交惡,兩國差點翻臉?,F在雖然好了,可利益分歧還是有的。比如在中亞,中國想通過“一帶一路”擴大影響,俄羅斯卻想保住自己的傳統地盤,雙方有時候會互相掣肘。還有能源價格問題,中國希望買得便宜點,俄羅斯想賣得貴點,都是潛在的矛盾。
更關鍵的是,如果俄羅斯經濟垮了,中國也得跟著受影響。俄烏沖突讓俄羅斯的經濟壓力很大,雖然中國幫忙買了不少東西,可如果俄羅斯撐不住,中國的投資和貿易可能也會打水漂。反過來,如果俄羅斯贏了,緩過勁來,它可能會更注重自己的利益,不一定總跟中國一條心。
所以,中俄關系既是戰略機遇,也有風險。中國得拿捏好分寸,既要保持友好合作,也得留一手,避免被牽著鼻子走。
中國在全球格局中的抉擇
俄烏沖突不只是俄羅斯和烏克蘭的事,它牽動著全世界的神經。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直接影響到跟各國的關系?,F在的情況是,中國保持中立,可這中立讓西方不太滿意,美國和歐盟老覺得中國偏袒俄羅斯,甚至說中國破壞了他們的制裁效果。
這就給中國出了個難題。一方面,中國得跟俄羅斯保持好關系,畢竟能源安全、地緣穩定都離不開俄羅斯。另一方面,也不能跟西方鬧得太僵,畢竟歐美市場對中國經濟太重要了。
平衡兩頭,是個大挑戰。
面對這局面,中國得靈活應對。首先,得繼續跟俄羅斯、北朝鮮這些友好國家站在一起,確保戰略上的穩定。比如能源合作,可以再加把勁,通過長期合同鎖定供應,減少外部風險。同時,在國際舞臺上,中國可以多發聲,推動和平解決俄烏問題。
但光靠俄羅斯也不行,中國還得跟其他國家搞好關系。發展中國家是個好方向,像非洲、拉美、東南亞這些地方,通過“一帶一路”,中國已經打開了不少市場。未來,中國可以再加大力度,把這些市場做大做強,減少對西方的依賴。
技術上,中國也得加把勁。西方老想卡我們脖子,尤其是在芯片、人工智能這些領域。過去幾年,中國通過“中國制造2025”已經有了進步,比如5G技術全球領先,電動車產業也風生水起。接下來,可以跟俄羅斯這些國家多合作,搞技術共享,爭取在關鍵領域少受制于人。
中國現在是全球格局里的關鍵玩家,只要策略得當,就能化險為夷。短期看,跟俄羅斯合作有回報;長遠看,得多元化發展,避免被任何一方牽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