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日本參議院大選結果公開,自民黨和公民黨聯盟,沒有獲得確保平穩執政的50個席位,導致在參眾兩院都淪為少數派,而且創下了幾十年來最大的參議院選舉敗績。自民黨總裁兼首相的石破茂可能下野以承擔責任。
日本國會參議院共設有248個議席,議員任期6年,每三年改選一半。本次參議院選舉要角逐125個議席,包括到期改選的124個議席和1個補選議席。選前,自公聯盟在非改選議席中共計擁有75席,所以本次選舉中必須再贏得50席,方可維持參議院過半議席。
然而現實卻給了自公聯盟沉重一擊。據日本媒體統計的最終結果顯示,自民黨僅獲得39席,公明黨獲得8席,兩黨合計遠遠低于維持過半議席所需的數量。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多個在野黨在此次選舉中表現亮眼。立憲民主黨獲得22席,日本維新會獲得7席,國民民主黨獲得17席,日本共產黨獲得3席,令和新選組獲得3席,參政黨更是異軍突起,獲得了14席。
自民黨和公明黨執政聯盟在本次改選中獲得的席位數不足50個,即便加上兩黨的75個非改選議席,也未達到參議院過半所需的議席數。
這一結果意味著自公聯盟在參議院的話語權被極大削弱,后續政府施政將面臨諸多阻礙。以往自公聯盟在參議院占據優勢地位時,能夠較為順利地推動各項法案的通過與政策的實施。
如今淪為少數派,在野黨將有更多機會對政府決策進行制衡,甚至可能導致一些關鍵政策難產。例如,在經濟政策、外交政策等方面,自公聯盟可能無法再像以往那樣按照自身意愿行事,必須更多地考慮在野黨的意見。
此外,此次選舉結果對日本國內政治格局的影響深遠。自民黨長期以來在日本政壇占據主導地位,其領導的執政聯盟一直是日本政治的核心力量。
然而此次參議院選舉的慘敗,打破了原有的政治平衡。在野黨勢力的增強,使得日本政治生態呈現出更加多元化的趨勢。未來各政黨之間的合縱連橫將更加頻繁,政治博弈也將更加激烈。
自民黨需要重新審視自身的政治策略,尋找與其他政黨合作的可能性,以維護自身的政治地位與政策主張。而在野黨則會抓住這一契機,積極爭取更多的政治權力,推動符合自身理念的政策實施。
自民黨在此次參議院選舉中的慘敗,首當其沖受到沖擊的便是現任首相石破茂。
在選舉結果公布后,自民黨內已經出現了諸多要求石破茂辭職的聲音。有黨內人士直言,在石破茂的帶領下,自民黨在眾議院、參議院選舉中接連失利,這已經充分體現了民意,他應該引咎辭職。
自民黨最高顧問麻生太郎也對周圍的人表示“不能允許他(石破茂)繼續任職”,明確表達了想要將石破茂拉下馬的意圖。
石破茂自去年10月上任以來,面臨著諸多復雜的政治經濟問題。在經濟方面,當前物價上漲已成為日本民眾生活中切實面臨的痛點,嚴重影響絕大多數民眾的生活質量。
在外交方面,日美關稅談判陷入僵局,也讓石破茂政府面臨巨大壓力。石破茂曾對美國強硬放話,稱在這場事關國家利益的戰斗中,日本“不能被人小看”,即便與美國是盟友關系。
然而他的這番言論,不僅未能推動談判取得進展,反而在國內引發了爭議。在野黨紛紛指責石破茂逞一時口舌之快,對談判沒有實際好處,甚至可能破壞談判氛圍。
盡管面臨著巨大的壓力,石破茂在20日晚的電視節目中仍表示自己不會辭職,下階段將全心全意履行首相的職責,全力應對日美關稅談判。
但從現實情況來看,他的執政之路已經變得異常艱難。如果不能在后續的工作中迅速扭轉局面,解決經濟和外交等方面的難題,石破茂的下野或許只是時間問題。
一旦石破茂下野,自民黨將需要重新選舉新的領袖,這無疑將進一步加劇日本政壇的動蕩。而新的領導人上臺后,也將面臨著如何整合黨內力量、修復與其他政黨關系以及推動國家發展等一系列艱巨任務。
在此次日本參議院選舉中,除了自民黨和公民黨聯盟的慘敗以及石破茂首相的困境外,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現象,那就是主張“日本人優先”、排外色彩強烈的日本民粹保守政黨參政黨的異軍突起。
參政黨黨首神谷宗幣的政治風格和理念,在一定程度上與美國前總統特朗普有著相似之處,因此被視為日本政壇中類似特朗普的人物。
參政黨成立于2020年4月,脫胎于新冠疫情期間的疫苗陰謀論群體。在成立初期,該黨在日本政壇的影響力微乎其微,但從2022年開始,該黨派的影響力就越來越大。
日本時事通訊社16日發布的民調顯示,參政黨成為選民第三受歡迎的選擇。參政黨的強勢表現,不僅表明其支持群體在不斷擴大,也反映出其保守排外的政策理念正受到越來越多日本人的支持。
參政黨黨首神谷宗幣曾公開表示,他的政治風格受到特朗普的啟發。參政黨的競選綱領主張回歸傳統家庭價值觀、廢除《LGBT理解增進法案》、“保護日本獨特的文化遺產”、限制移民,為每位兒童每月發放10萬日元的補貼,以及停止向非日本人發放福利。
這些主張在當前日本社會經濟環境下,吸引了一部分民眾的關注。由于全球通脹和日元貶值,尤其是食品價格上漲,日本人正感受到生活成本的壓力。
日本大米價格截至今年6月幾乎翻倍,引發政治危機并導致一位內閣大臣辭職。工資增幅未能跟上物價上漲的步伐,使得日本人原本對緩慢但穩定經濟的預期,已被現實中的生活壓力與對未來的悲觀所取代。低收入人群首當其沖,而參政黨正是從中吸引了大量支持者。
此外,日本社會的一些深層次問題也為參政黨的崛起提供了土壤。日本是一個高度同質化、講求文化一致性的國家,盡管面對用工短缺,大多數日本人都接受了引進外國勞動力的必要性,但大量外來人口的涌入仍引發了一定的不安。
參政黨提出的限制移民等主張,恰好迎合了這部分民眾的心理。同時,參政黨擅長利用社交媒體炒作熱門話題,極大吸引了年輕人和保守選民的支持。
在本次選舉中,參政黨通過在社交媒體上發布一些具有煽動性的言論,如“外國人搶走了日本人的工作”“外國人享受了過多福利”等,成功地挑起了部分民眾的排外情緒,從而為自己贏得了更多的選票。
但從長遠來看,這種排外的政策理念不利于日本解決自身面臨的人口老齡化、勞動力短缺等問題,反而可能會加劇社會矛盾,阻礙日本社會的發展。
日本此次參議院大選結果所引發的首相可能下野以及類似特朗普人物崛起等一系列政治變動,反映出日本政治生態正處于深刻的變革之中。
未來日本政壇將走向何方,石破茂首相能否化解危機,參政黨又將在日本政治舞臺上扮演何種角色,都充滿了不確定性,值得持續關注。
美媒:石破茂保住職位“機會或已不多”——參考消息
日本參議院選舉:民粹主義政黨大抬頭,自民黨迎來“歷史性慘敗”——觀察者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