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化垃圾分類工作實效,推動環保理念深入人心,7月21日,北京市大興區亦莊鎮組織了一場覆蓋全鎮社區的垃圾分類志愿者專項培訓活動。此次培訓以“理論+實操+情景模擬”三維模式為核心,通過專家授課、案例解析、互動演練等環節,為數十名志愿者注入專業動能,助力打造一支“懂分類、會宣傳、善引導”的環保先鋒隊伍。
專家授課:破除誤區,筑牢知識根基
培訓特邀大興區垃圾分類資深專家,圍繞《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展開政策解讀,并結合亦莊鎮社區實際,重點剖析居民高頻混淆的分類場景。例如,針對“椰子殼是否屬于廚余垃圾”“過期藥品如何規范投放”等易錯問題,專家通過實物展示、視頻對比等方式,明確“椰子殼因質地堅硬需歸為其他垃圾”“過期藥品需連同包裝投入紅色有害垃圾桶”等操作規范。志愿者李女士感慨:“以前總被居民問倒,現在能準確解釋‘污染紙巾屬于其他垃圾’‘快遞紙箱需去除膠帶后壓扁投放’等細節,宣傳更有底氣了!”
實操演練:模擬場景,錘煉實戰能力
為強化志愿者的現場指導能力,培訓現場設置“模擬投放站”,要求志愿者在3分鐘內完成混合垃圾的分揀任務。指導員針對操作中的問題即時糾偏,如“廚余垃圾需破袋投放”“大棒骨因不易降解應歸為其他垃圾”等。此外,通過角色扮演模擬“居民不配合分類”場景,傳授“先傾聽后引導”“用數據講環保”等溝通策略。志愿者王先生分享經驗:“遇到老人分不清垃圾時,我會用‘剩菜剩飯能變花肥’‘舊衣物可換生活用品’等生活化語言,效果比單純說教好得多。”
全民參與:從“志愿先行”到“全民共治”
作為北京市垃圾分類示范鎮,亦莊鎮已形成“志愿者引領+居民參與+科技賦能”的立體化推進模式。全鎮19個社區均設立“垃圾分類桶前值守崗”,志愿者通過“看桶、守桶、護桶”引導居民正確投放;同時,引入智能回收箱、積分兌換機等設備,實現垃圾分類的數字化管理。數據顯示,自2025年初以來,亦莊鎮居民垃圾分類準確率提升至82%,廚余垃圾分出量同比增長35%,資源化利用率顯著提高。
“垃圾分類不是一時之功,而是長久之計。” 亦莊鎮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將持續壯大志愿者隊伍,創新宣傳形式,通過“環保主題嘉年華”“綠色生活挑戰賽”等趣味活動,讓垃圾分類從“政府推動”轉變為“全民自覺”,共同繪就美麗宜居的綠色社區新圖景。
此次培訓標志著亦莊鎮垃圾分類工作邁入精細化、長效化新階段。隨著志愿者隊伍的專業化升級,更多居民將加入到環保行動中,為構建“零廢棄”社區、推動首都生態文明建設貢獻亦莊力量。
責任編輯:任芯儀(EN063)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