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1940年,莫斯科。當時,周總理赴蘇治臂傷,期間會見駐共產國際代表任弼時,這張照片就是在那時拍的。
照片前排最年輕的女孩是孫維世,她是孫炳文烈士的女兒,孫炳文是朱老總的結拜兄弟,也是他的入黨介紹人。孫維世是中國著名的文藝界人士,身兼演員、導演和翻譯三職,她是總理的養女,一直管總理和鄧大姐叫“爸爸、媽媽”。
孫維世的旁邊就是鄧穎超,鄧穎超右側的就是任弼時,當時的他還很年輕,穿一身筆挺的深灰色西裝,顯然精神煥發,氣色也很好,眉宇間流露出自信而從容的微笑。
任弼時的右側的革命女杰蔡暢,她和李富春的革命愛情故事廣為流傳。蔡暢披著一件花披風,顯得特別時尚,她留著短發,面帶笑容。作為黨內著名的“大姐”之一,蔡暢有著崇高的威望。
周總理站在后排的最左側,也穿了一身西裝。不過,不管他站在哪里、穿什么衣服,都是那么風度翩翩。當時的總理年輕而陽光,他的手分別搭在夫人和養女的肩上,“一家三口”其樂融融。
站在總理旁邊的是任弼時的夫人陳綜英,陳綜英比夫君大兩歲,但兩人感情很好。照片上的陳綜英顯得很瘦,臉略有點蒼白,但事實上陳綜英身體很好,她去世于2003年,享年高達102歲。另外,陳綜英的嫂子也是一位大名鼎鼎的人物,她就是著名的抗聯烈士趙一曼。
照片后排最右側的是張梅,現在的年輕人已經很少有人知道這個名字,但在上世紀40年代,她的大名卻無人不知,因為她是名將林彪的夫人!張梅靠自學成為翻譯和醫生,是隨林彪赴蘇治傷的,她個性活躍,喜歡社交,和林彪的深沉內斂有巨大差異,1940年,她和林彪在蘇聯離婚。
02
這張照片拍攝于1949年,是毛主席等和參加政協會議部分代表的合影。
在這張照片中,最為罕見的是,主席沒有出現在C位(中間位置),而是坐在前排最右側,這種情況非常少見,而少奇同志坐到了前排最左側,總理則站到了后排。
整個照片最醒目的位置留給了幾位老同志,包括林伯渠、董必武、吳玉章、徐特立,“延安五老”除了謝覺哉老人之外,悉數出現在這張照片上。而主席、總理和少奇同志則非常謙虛地坐在外側甚至是站在后排。
照片的后排,除了總理、陳云、彭真和陸定一等人外,還有一些非常知名的人物,包括國學大師齊燕銘、曾任政協副主席的邢西萍、“紅色特工”李克農、革命家劉瀾濤和曾任中組部部長的安子文。
照片上所有人都穿著中山裝,雖然大家都很樸素,卻洋溢著自信和輕松,充滿對即將誕生的新中國的期待和憧憬!
03
兩位戰神的合影:粟裕和林彪
04
1951年,任湘潭縣委書記的華國鋒。
05
1955年,在視察途中,經過長沙期間,在火車上與湖南省委主要負責人親切交談。左一為時任湘潭縣委第一書記的華國鋒。
06
這是晚清重臣李鴻章晚年的全家福,照片將古代封建社會的“尊卑有別、長幼有序”表現得淋漓盡致。
在全家福,李鴻章作為一家之主居中央,兩個兒子坐在他的左邊,而且那個凳子比李鴻章的矮了不少。
幾個孫子在最前面按照長幼秩序圍地而坐,而家里的婦女則站在最后面,沒得坐。
07
根據此張照片后胡適所題“十七歲生日攝影”,推斷其為目前所見胡適最早的單人照片,攝于1907或1908年。
此為胡適自覺“極愜余意”之照,任鴻雋攝于1914年胡適在美國康奈爾大學留學時。背面題有贈胡近仁小詩,胡適后來自稱“幾作怨望之詞矣”。
08
清朝末代皇后婉容站立像,一襲長裙顯得身材高挑,就是今天來看也是相當時髦的。
09
16歲的林徽因,花季一樣的年齡,那眼神中的期待如雨后的新竹,令人感動。這一年,林徽因隨父親林長民去英國求學,考入圣瑪利學院。這張照片是后世通過AI技術修復的,照片上的林徽因雖然略顯青澀,但已出落得亭亭玉立,正是這個模樣,讓詩人徐志摩為之瘋狂。
10
1966年,錢學森、鄧稼先、朱光亞三位科學家在天安門城樓上的合影。
11
楊振寧和鄧稼先。1985年,鄧稼先親自指揮了最后一次核試驗后,只能回到北京,住進了解放軍301醫院,此時他已是直腸癌晚期。這張照片讓人落淚,注意看鄧稼先的嘴角,有血跡。要知道此時的鄧稼先正經歷著病痛的折磨,但他的笑容卻無比打動人。
12
1995年,楊振寧和杜致禮夫婦與翁帆的合影。
13
袁隆平難得一見的照片。以前過年的時候最愛玩了,別人放鞭炮剩下的小鞭炮,自己都是撿起來放口袋,然后一個一個地放。原來自己小時候玩的游戲,袁隆平也喜歡玩。
14
年輕時的屠呦呦。
15
這張照片拍攝于1974年,少女的真實身份是17歲的張桂梅。
16
李小龍和他的師傅葉問,20世紀60年代。
17
1924年,印度偉大詩人泰戈爾(前排居中)訪問中國,這張照片中有林徽因(前左)和徐志摩(后排最左)。
18
1930年7月14日,52歲的愛因斯坦在柏林的家中接見70歲的泰戈爾。泰戈爾在1913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愛因斯坦在1921年獲得諾貝爾物理獎,一位是文學巨匠,一位是科學巨匠。
19
美國第 16 任總統林肯的第一張照片,拍攝于1840年,也是鴉片戰爭開始的那一年。
20
1956年在美國拍攝的照片,照片中靠窗戴帽子的黑人叫馬丁·路德·金,他是一名牧師。他乘坐的這輛公共汽車是美國第一輛取消種族隔離的公共汽車。
21
伊麗莎白女王二世1945年在英軍服役的照片。
22
金正日與父親金日成及其母親金正淑于1945年。
23
這位小朋友當年和我們中國現在的孩子一樣,也得完成作業,我想不用介紹他是誰了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