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年初,北京日報客戶端發表《石曉冬:通州北三縣區域跨界協同的空間規劃考量》文章,作者系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黨組成員、總規劃師,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
文章從京津冀協同發展視角出發,聚焦建設現代化首都都市圈,對通州區與北三縣一體化發展重點,以及各階段的進展情況進行梳理分析。其中,再次提到進京檢查站問題。
北京日報客戶端內容截圖
文章提出,通州區與北三縣聚焦一體化機制和平臺和重點領域,最終穩定形成體制機制、生態協同、基礎設施、產業協同、公共服務、改革創新6個方面一體化發展重點。在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方面,全力推進平谷線建設,持續推進通州區與北三縣斷頭路建設,研究進京檢查站外遷,構建通州區與北三縣一體化的快速路網體系。
這里提到的“研究進京檢查站外遷”,應該就是2022年發布的《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區)“十四五”時期交通發展建設規劃》中的,內容如下:
在通州區與北三縣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示范區階段進展中,文章顯示,兩地交通互聯不斷優化,交通服務能力穩步提升。包括京唐城際鐵路通車運營,軌道交通平谷線工程建設穩步推進,在建跨潮白河大橋、廠通路有序推進。開通跨界通勤定制快巴線路11條,引進北京公交線路22條,日客運量達14萬余人次。燕郊西出口立交樞紐通車,出京由原來半小時縮減到10分鐘。
但區域道路交通運行依然面臨較大壓力。目前,結合跨界交通流分析,部分路段仍存在堵點。當前,北三縣通過檢查站進京車流量日均16萬輛、人流量日均40萬人,其中60%以上為通勤車輛和人員,重大活動安保期車輛平均通關時間1—2個小時,為提高進京檢查站的通行效率方面,推動白廟、興各莊檢查站建設公交專用道,開通通勤定制快巴。同時,正在研究進京檢查站外移。
北京市中心城區通勤等時圈 圖片來源:北京晚報
綜合以上兩處表述來看,進京檢查站外移規劃大概率或有,只是目前仍處于研究階段。這個在三河市最新發布的 “三河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批后公布”中也有透露:“加強與北京周邊地區協同布局,理順跨界道路,為進京檢查站外移提供空間保障。”
時隔一年多,關于檢查站外移的消息已經少之又少了,而檢查站最新消息就是燕郊進京白廟檢查站升級擴建完成,且進京通勤效率有所提升,消息如下:
不久前,有關部門對其進行了升級、擴建。這兩日,有熱心讀者反映,白廟檢查站已經升級擴建完成。
實探:
檢查站全面升級,安檢通道增至12條
早高峰,本報抵達通州白廟檢查站,升級擴建后的白廟檢查站“容量”大了不少。多位司機表示,“感覺確實比之前快些了。”但也有司機表示,車流量大的時候還是需要等待一段時間。
其中,白廟南綜合檢查站分為北廳、中廳和南廳,安檢通道拓寬至12條,均已投用。
白廟北綜合檢查站機動車安檢通道拓寬至6條,本報抵達現場時,其中5條用做機動車檢查,1條靈活用做非機動車檢查,可同時進行4組檢查。
非機動車檢查通道設置4座閘機,每個閘機都配置工作人員,高峰期時會增加幾名工作人員輔助檢查。
現場可以看到,新建的檢查大廳采用現代化設計,進京多條車道并行排列,每條車道均配備專業檢查設備與人員,可同時對多輛機動車進行快速、細致的檢查,提高了車輛通行效率,方便過往車輛便捷、順暢通過。
此外,地面標識也更清晰明確,能夠引導車輛有序排隊、分流,減少了車輛交織與排隊等待時間。同時,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也得到了完善,加裝了防護設施,保障了非機動車和來往行人出行的安全性與便利性。(轉自北京青年報)
此次燕郊又沖在了最前面,那么您覺得大廠香河進京檢查站有沒有升級擴建的可能呢?(歡迎下方評論區留言)
還有就是檢查站外移還有沒有實現的可能性呢?(歡迎下方投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