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好友群里炸開了鍋。
被我們視為“大神”一樣的同學Jaky,那個在BAT拿著近百萬年薪、前途無量的技術P8,突然宣布:他裸辭了,要帶著老婆孩子,回我們那個十八線的老家縣城。
群里有人惋惜,“瘋了吧,放著大好前程不要”;有人羨慕,“太有勇氣了,這才是生活”。而我,和大多數人一樣,是那個默默窺屏、內心五味雜陳的“中間派”。我一邊佩服他的果決,一邊又暗自覺得,這會不會是一時沖動?回去能適應嗎?
兩年來,我們看著他朋友圈里曬出的,不再是項目上線和行業大會,而是釣魚、種菜、陪娃。我們這些留在大城市的“打工牛馬”,嘴上說著“真羨慕”,心里卻總有一絲優越感:他終究是“退”回去了。
直到上周,我出差路過老家,和他約了一頓飯。三個小時的深聊,徹底顛覆了我的認知,才發現,我們錯得有多么離譜。
我原本準備了一肚子安慰的話語,卻發現根本用不上。老同學的狀態,比我們這些在大城市里被KPI壓得喘不過氣的打工人,好太多了。
他沒有我們想象中的落魄和不適應。他利用自己在大廠積累的經驗和人脈,在縣城開了一家小小的數字化營銷工作室,服務本地的中小企業。收入雖然不如大廠,但“利潤率”極高——因為他幾乎沒有生活成本。而且他現在還在研究AI,已然成為了一位全網20萬粉絲和私域用戶的博主。
我問他,會不適應?有后悔嗎?
他給我算了一筆賬,瞬間讓我啞口無言。
他說:“我在北京,年薪百萬,但刨去45萬的稅、30萬的房貸、20萬的家庭開銷,一年下來,真正屬于自己的,不到5萬。這5萬,還要用來維持社交、應對突發狀況。我每天都在為銀行、為房東、為碎銀幾兩而焦慮。”
“現在,我一年凈賺30萬,但住在自己的房子里,每天開車15分鐘上班,能陪孩子吃晚飯,周末能去水庫邊發呆。你說,哪個更‘富’?”
那一刻,我懂了。
我們總以為地理上的中心就是人生的中心,拼命往里擠。后來才發現,內心安寧的地方,才是世界的中心。
我們這些城市留守者,看起來擁有更多的機會和資源,但代價是什么?是健康、是家庭、是內心的自洽與安寧。我們用生命中最寶貴的這些東西,去換取一個看似光鮮的“社會身份”和一份隨時可能被收走的“高薪”。
畢竟這幾年,其實大廠,也在各種人員優化和收縮。
老同學并不是“退”回去了,他是提前“走”出來了。他從那條被所有人定義的“成功賽道”上,主動退賽,去開辟了一條屬于自己的路。
留在大城市,是空間的擴張,時間的壓縮;回到小地方,是空間的收縮,時間的解放。很多人拼盡一生,要的不過是后一種奢侈。
那頓飯的最后,老同學對我說了一句話,我至今記憶猶新。
他說:“別總盯著我失去了什么,多看看我得到了什么。你們看到了我失去的百萬年薪,卻沒看到我得到了健康的身體、安穩的睡眠和孩子的童年。”
人生的下半場,真正的富有,不是看你的銀行賬戶,而是看你的“情緒賬戶”和“健康賬戶”是否豐盈。
這并非勸說每個人都逃離北上廣,畢竟有多少人,其實城市留不下,故鄉回不去,所以才會有杭漂、滬漂,深漂等,大城市有它的精彩和機遇,小城市有它的安逸和局限。
我只是想通過老同學的故事,原來:人生的成功,從來就不止一種腳本,也不止一種答案。
別再用單一的、世俗的標準去評判自己和他人的人生。無論你選擇堅守,還是選擇離開,最重要的,是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并有勇氣去承擔選擇的后果。
如果你在大城市里找到了價值和歸屬,那就請繼續披荊斬棘。但如果感到了疲憊和迷茫,請記得,在遠方,永遠有另一條路,通往另一種截然不同、但同樣值得尊重的人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