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謝炎伶 張紅瑤 張婕霓 姜艷群 李欣然 劉欣 曾俊儀 張馨 唐煒 康俊宇 唐媛 程曉冉 范思敏 肖珊珊 何慧婷)“我叫唐煒,‘煒’字出自《詩經》‘彤管有煒’,寓意光彩鮮明。我希望自己能像一盞燈,照亮你們的學習之路。”7月14日,衡南縣三塘聯合學校的教室內歡聲陣陣,一場以“名字的故事”為主題的師生見面會,將姓名這一文化符號轉化為教育創新的生動實踐。衡陽師范學院文學院“寸草心計劃”塘韻薪禾公益實踐團與學生展開深度對話,通過師生互動、姓名解讀與情感聯結,悄然拉近了與鄉村孩子們的心靈距離。
(圖為見面會在歡快的氛圍中拉開序幕 張馨攝)
“你的名字里藏著故事,也藏著爸爸媽媽的期待。”實踐團成員們精心設計 “擊鼓傳花”“名字涂鴉墻” 等互動游戲,鼓勵孩子們主動分享自己名字的由來。當四年級學生蔣雨菡因緊張抿緊嘴唇、手足無措時,教師唐煒輕輕蹲下身,溫柔地輕撫其肩頭:“你的‘菡’字讓老師想起‘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能告訴我們,爸爸媽媽為什么選這個字嗎?” 溫暖的話語如春風化雨,讓雨菡逐漸舒展眉頭、綻開笑顏,最終娓娓道來出生時夏雨綿綿、荷花滿池的詩意故事,贏得在場師生的陣陣掌聲。
(圖為學生分享“名字里的故事” 姜艷群攝)
針對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認知特點,實踐團創新設計 “階梯式鼓勵法”:低年級孩子可以通過涂鴉、聯想游戲自由表達對名字的理解;高年級學生則結合姓名暢談理想與人生規劃。每完成一次分享,老師都會送上一本定制筆記本,扉頁上精心題寫的藏頭詩,巧妙融合了學生姓名與經典詩詞,字里行間滿是期許。
贈予周鴻志同學的題詩 “周行砥礪劍初鳴,鴻雁銜云志未更”,巧妙化用《詩經?小雅?大東》中 “周道如砥,其直如矢” 的意象,寄寓著對他恪守正道、堅定初心、志向不改的激勵;為陳夢瑤同學創作的 “孟陽初破凍云輕,瑤徑新苔染翠明。稚子尋芳歌恰恰,東君已遣百芳生”,則以 “孟” 字起筆呼應姓氏,描繪出初春萬物復蘇的生機景象,末句典出《楚辭?九歌》,以東君喻指其蘊藏蓬勃向上的力量,寄寓才華璀璨、前程似錦的美好愿景。這份匠心獨運的禮物,不僅是一份物質紀念,更是一次深刻的文化浸潤,讓孩子們在墨香中感受中華詩詞的魅力。
(圖為學生們手拿定制筆記本合影 劉欣攝)
此舉旨在通過姓名這一獨特文化符號,溯源典籍精髓,引導學子感悟中華文化底蘊,增強文化認同有自信心,為他們的成長注入精神力量。實踐團負責人張紅瑤表示,這場以姓名為紐帶的活動,不僅是一次破冰,更是一次文化啟蒙。它以姓名為切入點,構建了一個兼具溫度與深度的教育場域。未來,實踐團將繼續創新支教形式,為鄉村教育注入鮮活力量,在孩子們心中種下文化自信與成長希望的種子,引領著孩子走向更為廣闊的天地和道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