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快速變暖,清潔能源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尤其是在技術進步推動需求增長的情況下,能源方面的競爭也隨之展開。
人工智能和其他創新技術的運行需要大量電力,因為它們嚴重依賴數據中心和強大的計算基礎設施。現在,世界各國都在努力提高能源產量,投資建設必須全天候運行的新數據中心,而中美在這方面都處于領先地位。
然而,在推行能源發展方向上,中國與美國卻截然不同。中國已經推進可再生能源目標,并加大相關投資。相比之下,美國特朗普政府正在取消其所稱的“風能和太陽能等不可靠綠色能源”的稅收抵免,因為這些能源“損害了美國的電網”。
美國總統特朗普稱風力發電場是“國家的禍害”,并稱大型太陽能項目“效率極低,而且非常丑陋”。考慮到太陽能曾是去年美國增長最快的能源,白宮的政策掉頭可謂是一次重大轉變。
然而僅因為“電力供應不可靠”就拒絕可再生能源是非常不可取的,一般有這種想法往往是電力電網未能充分適應間歇性供電。事實上,美國電網設施已經老化(70%使用超過30年),也難怪特朗普非常反感可再生能源目標。
現在,為了滿足人工智能需求,華盛頓州轉而投資煤炭。眾所周知,煤炭是最臟的化石燃料,也是空氣污染的主要來源。就在上周二,私營企業承諾在賓夕法尼亞州投資數百億美元用于能源和技術投資,但其中不包括可再生能源。
這些新政策將如何影響該行業的長期發展還有待觀察,但可以確認的是,這不利于美國汽車業電動化的轉型,并且會進一步削弱其在國際上的信譽。
與此同時,中國正在大力投資能源基礎設施和新的輸電線路,以將清潔能源項目整合到現有電網中(2024年,可再生能源占中國總發電量的35%)。
以騰訊為例,作為中國最大的互聯網和科技公司之一,去年在位于天津的騰訊高科技云數據中心啟動了一個微電網項目。據公司網站介紹,這是一個“連接主公共電網并產生綠色電力的分布式新能源微電網項目”。
作為該項目的一部分,騰訊在其數據中心頂部安裝了太陽能電池板,現在該數據中心兼作發電廠。雖然這并不能滿足所有能源需求,但“該項目是騰訊實現2030年碳中和承諾的關鍵一步”。
通過引入轉換和存儲設備以及支持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的控制系統來協調如今更加復雜但更清潔的能源管理,解決了諸如電流差異和可再生能源不一致性等挑戰。
目前看來,中國已經是新能源領域的“學霸”,而美國卻想重新押注傳統能源,與世界發展潮流對抗。雖然這一策略有可能在短期提振煤炭行業,但畢竟不是取之不竭的資源,長期來看會有諸多負面影響與局限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