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信誓旦旦地宣稱:“伊朗所有三處核設施都被徹底摧毀了,恢復它們需要好幾年!”可就在同一天,美國媒體捅破了這層窗戶紙——軍事評估報告顯示,三座核設施中僅一座被實質性破壞,其余兩座幾個月內就能恢復運轉。
更讓白宮難堪的是,伊朗只用了一枚價值1500萬美元的老式導彈,就精準摧毀了卡塔爾烏代德基地價值超10億美元的核心雷達系統,導致美軍中東指揮中斷整整12小時。
特朗普這次牛吹大了。他原以為空襲能重創伊朗核能力,結果反倒暴露了美軍的軟肋。當商業衛星照片把基地被炸的實錘甩在全世界面前時,那長達18天的沉默顯得格外諷刺。
而就在西方面露譏諷之際,莫斯科冷冷掏出了核彈說明書——佩斯科夫公開重申:俄新版核威懾政策“所有條款依然有效”,任何國家在核大國支持下攻擊俄羅斯,都將被視為對俄發動聯合攻擊。
6月22日凌晨,7架B-2隱形轟炸機趁著夜色撲向伊朗。它們的目標很明確:福爾多、納坦茲和伊斯法罕的核設施。特朗普事后高調宣布“伊朗核計劃倒退十年”,仿佛穩操勝券。
可軍事專家一眼看穿破綻——美國打擊目標畏首畏尾,地下核反應堆和放射材料庫毫發無損,這種“半吊子”襲擊除了激怒伊朗,毫無戰略價值。
伊朗的報復來得又快又狠。他們沒被隱身轟炸機嚇倒,反而用無人機群當誘餌,騙過美軍“愛國者-3”防空系統瘋狂發射攔截彈。就在美軍彈藥見底時,14枚液體燃料彈道導彈突然升空。
其中一枚直插卡塔爾烏代德基地的雷達罩,把美軍中東指揮中樞炸成了啞巴。這記耳光抽得響亮,用上世紀的技術打碎了21世紀的防御神話。
面對鐵證,特朗普政府的辯解蒼白無力。先是咬定“基地毫發無損”,直到衛星照片顯示焦黑彈坑和建筑殘骸,五角大樓才勉強承認“受損”。
更露餡的是總統的表態——7月12日他一邊說“伊朗正在回歸常態”,一邊又宣布新制裁。這種精神分裂式操作,暴露了美國既想逞強又怕大選翻車的窘境。
當特朗普在伊朗問題上焦頭爛額時,俄羅斯的核威懾機器已全速運轉。2024年11月生效的新版核政策寫得明明白白:無核國家若在有核國支持下攻擊俄本土,等同于兩國聯合開戰。
佩斯科夫7月16日再次敲打西方:“關于提供遠程武器的討論,在我們議程里排最前面!”這話看似波瀾不驚,實則暗藏殺機。
最讓北約后背發涼的是新地島的動靜。這個蘇聯時代的核試驗場近來隧道猛挖、建筑狂蓋,連存儲灣都增加了。
俄前國防部官員韋爾霍夫采夫毫不遮掩:“試驗場完全準備好了,隨時能重啟核試驗。”與此同時,攜帶核導彈的俄北方艦隊潛艇在北極冰層下游弋,普京的核警告從來不只是嘴上說說。
俄羅斯的核戰略調整直戳西方軟肋。最新政策把“飛機、巡航導彈和無人機的大規模發射”都納入核反擊觸發條件。
這意味著,如果烏克蘭用西方導彈襲擊俄腹地,莫斯科完全可以“依法”對倫敦或柏林亮出核獠牙。更絕的是,俄方特意強調:核試驗重啟取決于“美國是否在內華達先動手”——既保留主動權,又把道義包袱甩給對手。
西方似乎沒讀懂莫斯科的警告。7月14日,特朗普高調宣布通過北約向烏克蘭運送“愛國者”防空系統。
德國緊跟著加碼軍援,鷹派議員格雷厄姆甚至叫囂對“所有和俄羅斯做生意的國家征500%關稅”。這種“我就不信你敢”的賭徒心態,正在把黑海變成火藥桶。
危險的擦槍走火已然發生。羅馬尼亞空軍F-16戰機擊落俄軍“天竺葵”無人機,開創了北約軍人直接攻擊俄軍的先例。
俄外交部隨即劃出死亡紅線:若烏軍遠程武器襲擊莫斯科,“俄將打擊相關國軍事設施”。這話聽著耳熟?1986年美國正是用同樣邏輯空襲利比亞——你支持恐怖分子炸我,我就炸你老巢!
俄羅斯的核威懾絕非虛張聲勢。面對西方持續突破底線,俄軍西部軍區核武庫警戒等級已提至“黃色”,S-500防空系統構筑起400公里防御圈。
當美國宣布量產射程500公里的PrSM精確導彈,并暗示可能援烏時,俄方立即點明要害:從波蘭發射該導彈可直搗莫斯科。軍備競賽的齒輪一旦轉動,誰都難踩剎車。
伊朗的反擊堪稱教科書級非對稱作戰。他們沒有糾結隱身戰機或衛星制導,而是用飽和攻擊加誘餌戰術,把美軍價值百億的防空網撕開缺口。
更絕的是政治上的“紅臉白臉”配合——總統佩澤希齊揚擺出談判姿態,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則強硬到底。這套組合拳讓特朗普的制裁鐵拳像打在棉花上。
俄羅斯的核策略同樣充滿東方式智慧。他們清楚擁有5580枚核彈頭的武庫是終極底牌,但絕不輕易動用。通過逐步調整核門檻、展示新地島備戰姿態,既避免直接開戰,又讓北約援助烏克蘭時如履薄冰。
當德國援烏“愛國者”系統時,俄方只輕蔑回應:“制裁威脅聽得耳朵起繭了”——手握核按鈕的人,根本不怕經濟牌。
兩場博弈共同揭穿了一個神話:軍事霸權并非無懈可擊。美國在中東的“勝利敘事”加速了戰略透支,沙特、阿聯酋等盟友開始懷疑美軍保護能力,甚至悄悄與伊朗接觸。
而在東歐,盡管西方輸送了價值數百億的武器,俄軍仍通過提升導彈產能和機動能力,讓“愛國者”攔截效率大減。消耗戰的盡頭,沒有真正的贏家。
大國博弈場上的硝煙從未消散,只是換了武器。當特朗普用社交媒體吹噓戰果時,普京默默更新核政策;當伊朗用老式導彈擊穿“愛國者”防線時,俄羅斯在新地島加固核試驗場圍欄。技術讓戰爭變得更精準,也讓和平變得更脆弱。
莫斯科的核文件里藏著一個殘酷等式:300公里射程的導彈+200公里縱深=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味道。而在太平洋另一端,中國學者正從俄伊案例中提煉戰略啟示——核力量與常規軍力的平衡,才是應對圍堵的真正盾牌。
當兩個核大國在懸崖邊玩膽小鬼游戲時,普通人除了祈禱風暴平息,更該看清:所謂霸權神話,不過是紙老虎遇上了真獵手。
信息來源:特朗普稱伊朗應在新地點重建核設施
2025-07-19 22:14·北京日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