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馬恩桐 汪柔銳)2025年7月15日,廣東醫(yī)科大學藥韻膳心志愿服務隊走進東莞市寮步鎮(zhèn)外國語初級中學,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藥膳文化實踐活動。活動通過理論講解、互動游戲與動手實踐相結合的方式,為青少年帶來了一場沉浸式的中醫(yī)藥文化體驗。
活動以“八段錦”養(yǎng)生操開場,志愿者鄧雯曙帶領同學們跟隨她的示范,認真練習“八段錦”。一招一式間,少年們的身姿逐漸舒展。"八段錦能促進氣血循環(huán),對青少年改善體態(tài)特別有效。"鄧雯曙邊示范邊講解。養(yǎng)生操結束后,不少同學表示"肩膀放松了很多",對傳統(tǒng)養(yǎng)生方式產(chǎn)生了濃厚興趣。
▲圖為志愿者鄧雯曙帶領同學們練習八段錦 供圖 馬恩桐
隨后,藥膳知識課堂在學校多媒體教室開講。"食為民天頭等事,療治百病依天時",志愿者鄧雯曙從《黃帝內(nèi)經(jīng)》"藥食同源"理論講到《本草綱目》中的食療記載,將藥膳文化的起源與發(fā)展娓娓道來。"大家知道廣東人為什么愛煲湯嗎?"她以地域飲食文化為切入點,向同學們分享了嶺南地區(qū)常見的藥膳配方,解析藥膳"因時制宜""因地制宜"的養(yǎng)生智慧,現(xiàn)場互動頻頻,氣氛熱烈。
在"生活中的藥膳"板塊,鄧雯曙詳細演示了生姜紅糖水、山藥粥等簡易藥膳的制作方法。"生姜性溫能驅寒,但陰虛體質的人要少喝。"她特別強調食材的性味搭配,并用生動案例說明"食療不當反傷身"的道理。
▲圖為志愿者李婧怡為同學們介紹常見藥材 供圖 汪柔銳
在熱烈的學習氛圍中,"藥膳猜猜猜"互動游戲掀起活動高潮。志愿者李婧怡以圖片形式向同學們展示了黃芪、枸杞、茯苓等10種常見藥材,詳細介紹每種藥材的形態(tài)特征、性味歸經(jīng)和主要功效。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展開比拼,小組代表們在臺上奮筆疾書,組內(nèi)的“智囊團”小伙伴們則根據(jù)自己聽課時所了解到的知識協(xié)助他們。緊張刺激的氛圍讓同學們大腦飛速運轉,小組比拼逐漸白熱化。游戲化學習讓知識記憶更加深刻。
最令人期待的環(huán)節(jié)是藥膳制作實踐課。志愿者梁曉婷和鄭敏帶領同學們制作經(jīng)典藥膳——山藥紅棗糕。"這道糕點在《紅樓夢》中就有記載,秦可卿用它調理脾胃。"鄭敏講述藥膳典故時,同學們聽得入神。在志愿者的指導下,原本普通的山藥和紅棗,逐漸變成造型精巧的糕點。當蒸籠揭開,濃郁的棗香彌漫整間教室,同學們迫不及待地品嘗著自己制作的藥膳糕點,臉上滿是成就感。
▲圖為志愿者指導同學們制作糕點 供圖 馬恩桐
活動尾聲,志愿者周龍耀發(fā)放調查問卷收集反饋。結果顯示,同學們對本次活動的滿意度高達98%,超過80% 的同學表示通過活動學到了實用的藥膳知識,90%的同學希望今后能多開展類似活動。"讓我看到了中醫(yī)藥的魅力" "學會了辨別藥材,還能給家人做藥膳",同學們的留言真摯動人。
藥韻膳心志愿服務隊隊長李婧怡表示:"藥膳文化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蘊含著深厚的養(yǎng)生智慧。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實踐活動,讓青少年近距離感受藥膳文化的魅力,培養(yǎng)他們對傳統(tǒng)文化的興趣和認同。"
▲圖為志愿者們的合影 供圖 東莞市寮步志愿者協(xié)會
活動在歡聲笑語中圓滿落幕!同學們帶著親手制作的山藥紅棗糕與滿滿的知識收獲離開。這場融合理論講解、游戲互動與實踐操作的文化盛宴,不僅讓青少年領略了藥膳的科學內(nèi)涵,更在他們心中播下了傳承中醫(yī)藥文化的種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