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楊林宋 張瀚允)7月21日,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從福州大學附屬省立醫院獲悉,四日前(7月17日),該院泌尿外科團隊與北京、法國兩地醫療團隊“隔空聯手”,跨越1.5萬公里網絡距離,通過5G超遠程手術機器人,為一名輸尿管閉鎖患者成功實施高難度重建手術。目前,患者恢復狀況良好。
“這位患者在輸尿管結石碎石術后輸尿管閉鎖,腎積水嚴重、組織粘連重,因此需要通過手術進行高精度的分離與縫合,在避免傷及周圍組織的同時重建輸尿管管腔,這對遠程手術來說也是一大挑戰。”7月21日,福州大學附屬省立醫院泌尿外科主任葉烈夫向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表示,此次遠程機器人手術突破了1.5萬公里網絡距離(直線距離9400公里)壁壘,刷新了遠程手術的技術上限。
7月17日,福州大學附屬省立醫院泌尿外科主任葉烈夫正操作國產手術機器人開展手術。醫院供圖
葉烈夫表示,此次手術中,法國和北京兩地專家分別負責不同階段的操作。遠在法國國際微創外科培訓中心的泌尿外科專家、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李學松教授負責暴露受損的輸尿管段;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泌尿外科諶誠教授、楊昆霖教授負責找到狹窄部位;而葉烈夫團隊則可以通過裸眼3D技術觀察手術部位立體圖像,負責縫合。整個手術過程中,三方通過實時溝通共同操控機械臂完成手術。
“醫生向機械臂發出移動、抓取、持握等指令,機械臂就可以精準完成分離、轉動、縫合組織等操作。因此,與傳統開刀或腹腔鏡手術相比,遠程機器人不僅可以實現跨區域‘專家到達’,還能過濾人為手抖,并配合放大10~15倍的手術畫面,精度可達毫米級,患者術后創傷更小、恢復更快。”葉烈夫介紹。
據悉,福州大學附屬省立醫院已牽頭成立福建省泌尿外科5G遠程機器人手術聯盟,首批匯聚10家成員單位,覆蓋全省各地市醫療機構。在葉烈夫看來,目前手術機器人設備價格昂貴,普及率有限。但隨著國產技術的進步,機器人手術可能成為常規選擇。“遠程手術的推廣將有助于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未來甚至可以讓縣一級醫院的病人享受到頂級專家的服務。”葉烈夫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