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寫了一篇關于姚麥火箭老隊員的文章,評論區有不少榜一大哥都在感慨那些年的遺憾,更有一名榜一大哥私信給煙花君,讓我再分析一下當年站在火箭對面的爵士,他就想知道為啥火箭當年死活打不過爵士,難道真的如外界傳言那般,因為姚明太拉了,打不過布澤爾導致頻繁輸球?
榜一大哥的要求,咱必須滿足,眾所周知,當年火箭在2007和2008年連著被爵士淘汰了兩次,2008年這一次因為姚明腳傷賽季報銷,季后賽一場沒打,因此咱就不看這一次了,咱討論的重點,就是2007年這一次,也就是2006-2007賽季,咱們從當年爵士和火箭對位的陣容中,分析火箭打不過爵士,到底是不是姚明的鍋。
首發一號位:德隆-威廉姆斯,場均41分鐘貢獻16分8助攻6籃板1搶斷,3.4失誤,雙項命中率43.3%+13.6%,
這一年的德隆才是二年級,卻已經打出了全明星級別的控衛數據,他的絕對速度并不快,但節奏感超強,在三分線外左晃晃右晃晃,就把人晃得暈頭霧水的,而且德隆還有著體型上的巨大優勢,德隆身高191公分,體重超過了90公斤,力量出色,典型的重型控衛,他對位的阿爾斯通,連皮帶骨頭八十公斤都沒有。
德隆身體的跑跳天賦確實是差了點,不過他把所有的技能點,都點在腚上,老話說得好,女人的腰,殺人的刀,德隆的腚,要人的命,德隆面對阿爾斯通的逼搶,只要把腰一弓,阿爾斯通只能望腚興嘆,突破的時候德隆也是靠這一對大腚,把阿爾斯通牢牢擋在后面,這一輪系列賽打完,阿爾斯通晚上做噩夢,夢見的都是德隆的腚。
不過你非要把火箭輸球的鍋甩給阿爾斯通,那顯然也不怎么合適,阿爾斯通在防守端也不是完全白給,二年級德隆在經驗上顯然欠缺了一點,被阿爾斯通生斷了好幾個,并且德隆低于常規賽的43%的投籃命中率就說明了一切,當然這是全隊的功勞,不過與德隆對位的街球王當記首功。
再者,這輪系列賽31歲的街球王場均出戰近45分鐘,幾乎就是全場不休,沒有功勞也有苦勞,這就要插句題外話了,我嚴重懷疑當年火箭的主教練小范甘迪在如何使用老控衛這方面有些心理變態,2005年季后賽首輪打小牛,火箭的首發控衛,35歲半的大衛-韋斯利場均打41分鐘,第五戰更是打滿48分鐘,把老飛鼠給累的,差點就享年35了……
二號位:德里克費舍爾,場均上場28分鐘得到9分2籃板3助攻,雙項命中率42.6%+30.8%。
是的,當年爵士的陣容就是這么奇葩,讓費舍爾打二號位,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兒,當年的爵士就是沒有好后衛,不得不讓身高只有185的費舍爾頂了整整一個賽季,這一年,老魚在二號位上被凌辱的老慘了,賽季結束老魚果斷提桶跑路。
當然了,季后賽爵士是不可能讓老魚去防麥迪的,他大部分時間都是在防守底角三分球,這個位置有著火箭進攻欲望最低的,整支球隊只有一套底角三分戰術的肖恩-巴蒂爾。
三號位:安德烈-基里連科,場均上場26.7分鐘,得到5分3籃板2助攻1搶斷2封蓋。
事實上,防守麥迪的人正是身高206公分的基里連科。
這一年的基里連科,正在經歷職業生涯中的最低谷,去年的選秀大會,爵士選中了米爾薩普和羅尼-布魯爾兩名前鋒,而且這倆人打的都非常不錯,基里連科在賽季中還遭受到了傷病困擾,種種原因,導致基里連科大量上場時間被分走,前幾年穩定三十七八分鐘拿個15+8+4的數據,今年連三十分鐘都上不了,更糟糕的是,隨著德隆和布澤爾的崛起,基里連科在進攻端的出手權也被大量剝奪,常規賽場均僅能貢獻8分。
種種跡象表明,基里連科正在爵士隊中逐步邊緣化,但是在今年的季后賽,基里連科用十分優異的表現重新爭取到了主教練斯隆的信任,下個賽季基里連科就重新成為爵士核心之一,而讓基里連科重新歸位的引子就是,他在季后賽首輪完全鎖死了麥迪。
整輪系列賽,麥迪場均貢獻25.3分,但雙項命中率僅有39%+25%,低到令人發指的地步,我們直接就可以說,火箭連續兩年過不了爵士,不用賴別人,麥迪絕對是第一責任人,他根本就破不了基里連科的防。
為啥呢?
原因很簡單,因為麥迪太喜歡中投了,當然,麥迪的中投姿勢確實很優美,但準度其實一直比較一般,更兼基里連科比麥迪高,隔壁比麥迪長,腳下捯飭的速度的也不比麥迪慢,麥迪一味中距離很容易被基里連科的長臂干擾到。
事實上你看完比賽就知道,基里連科不僅能鎖死麥迪,還能限制外線對于姚明的傳球路線,所以你看到,當基里連科在左邊的時候,姚明往往就跑到右邊去要位接球,而當基里連科在右邊的時候,姚明又跑到左邊去,反正就是不能跟基里連科一個側位。
姚明這樣被逼無奈的做法,一來多余消耗了體力,二來,火箭最強殺招,麥迪的外傳內被基里連科一個人徹底限制,這才是火箭死活過不了爵士的根本原因。
你看來年湖人VS爵士,科比就比麥迪聰明多了,科比碰見基里連科,根本不跟你玩什么中投,就是往里造殺傷,當然了,基里連科也不是吃素的,曾經貢獻90秒四帽科比的名場面……
首發四號位:卡洛斯-布澤爾,場均上場38分鐘貢獻24.6分11籃板3.4助攻,投籃命中率50.3%
首發五號位:梅米特-奧庫,場均上場26分鐘貢獻11分8籃板2.4助攻1.7搶斷1.4封蓋,雙項命中率35.4%+27.0%。
對于火箭來說,這是一組交叉換防,姚明防守布澤爾,而奧庫防守姚明,結果悲劇了,布澤爾打姚明采用的戰術是躲著打,各種無球掩護,交叉擋拆,只要姚明的腳下慢了一奈奈,布澤爾立馬祭出扛大炮式的中投,而且也神了,布澤爾的中投在這一輪系列賽中有如神助,扔一個進一個。
其實布澤爾也不是一開始就這么精的,系列賽揭幕戰布澤爾不信邪,非要連續背打姚明和高難度籃下作業,結果被修理得很慘,全場17投僅4中拿到11分,G2學精了的布澤爾就開始躲著打,抓住姚明腳步慢撲不上來的劣勢瘋狂花式扛大炮,全場狂砍41分,然后他就找到對付姚明的竅門了。
而回過頭來,姚明面對的是身高211公分,體重近120公斤的奧庫,盡管奧庫不以防守見長,但身高體重擺在那,他每次防守姚明,奧庫那都是咬著牙憋著勁,雙腿半弓,雙手舉高,用胯部猛頂姚明,即便姚明能夠打進,也極大消耗了姚明的體能。
但盡管如此,姚明依舊打出了非常不錯的表現,場均25分10.5籃板,投籃命中率44%,雖然命中率低了點,但情有可原,他是防對面內線最能打的,打對面內線最能防的,最后的搶七大戰,決勝第四節,姚明放手一搏,拿球也不傳了,就是往內線猛攻,連續造了奧庫三個犯規,單節連打帶罰轟下15分,但關鍵時刻,仍然輸給了奧庫的兩記關鍵三分球。
看到這里有些榜一大哥可能要問了,不對啊,姚明這是一打二啊,火箭的四號位哪去了?
你說到點上了。
查克-海耶斯,2005年落選秀,在訓練營被火箭發掘,姚明受傷的時候他頂上且打的不錯,從而留了下來,他身高198公分,常規賽場均貢獻3分5籃板,當年薪資66萬,是當時NBA最矮,實力最弱,薪資最便宜的首發大前鋒。
當時的海耶斯,除了場均貢獻2個前場籃板之外,其他方面對于球隊的貢獻基本為零,而且最悲催的是,雖然海耶斯身高不高,但其實,他速度還很慢,甚至比姚明都慢,他防奧庫,撲三分撲不過去,G7奧庫那兩個關鍵的三分球,都是海耶斯撲不上去的結果,防布澤爾,那更是背打,中投一個都防不了,簡直就跟白送一樣。
那后續問題就來了,當年火箭全隊,除了海耶斯之外,大前鋒這個位置就沒人了么?
當然不是,還有一名老幫菜,35歲的朱萬-霍華德,霍二叔常規賽還是挺能打的,場均上場26分鐘得到10分,但防守實在是太拉了,腳步移動比海耶斯都慢,他在場上唯一的作用就是扔中投,尤其是力量很差,那海耶斯好歹還能頂一頂給姚明分擔一下防守體力,霍二叔是一點都頂不了,跟紙糊的一樣。
有二叔,自然就有大叔,是的,這個稱謂屬于還有倆月41歲的迪肯貝-穆托姆博,但穆大叔人家正經是中鋒,姚明的替補,也沒人傻到讓姚明和穆大叔一同上場……
其實除了霍二叔和穆大叔之外,火箭還有一位能夠頂上四號位的球員,這個人叫邦奇-威爾斯,這位老哥去年在國王季后賽首輪打馬刺,面對鄧肯場均轟下23分12籃板的狠角色,雖然身高偏矮,但力量極其出色,胳膊大腿一邊粗,能抗能投,一度把鄧肯都打得懷疑人生。
但這位老哥,在2007年的季后賽中,沒病沒災的一分鐘都沒上,因為在常規賽階段,威爾斯因為球場角色問題,跟主教練小范甘迪起了沖突,季后賽直接被小范按死在替補席了,當年小范死活不讓威爾斯出場,也遭受到了諸多批評。
文章寫道現在,基本上就要快結束了,我們總結的火箭死活打不過爵士的主要原因,就是在麥迪和海耶斯的身上,但我還想多說一句主教練小范甘迪身上的鍋也不小。
首先就是前面提到過的不讓威爾斯上場,再者他對于幾名新秀也十分不信任,事實上,小范甘迪整個職業生涯都不怎么喜歡用新人。
比如善射的史蒂夫-諾瓦克,他在下一年三分球命中率高達47.8%,他上場之后,絕對可以為姚明拉開空間,但這樣的人在小范手下硬是一分鐘都不讓上,還有綽號“歐洲科比”的斯潘諾里斯,當麥迪打不開局面的時候,為啥就不能換一種思路,啟用球風更加鬼魅的斯潘,換一種風格,說不定就能收到奇效。
其次,小范在與斯隆的較量中,二人所展現的技戰術水準,臨場發揮能力完全都不是一個水平線上的,瞎子都能看出來爵士的軟肋在二號位的費舍爾,應該糾結火力猛攻二號位,但小范就是無動于衷,任由費舍爾去防守沒什么自主進攻能力的肖恩-巴蒂爾,俗話說,一將無能累死千軍,這一點,才是最為致命的。
各位榜一大哥認為,到底是誰要背上火箭連續兩年被爵士淘汰的鍋,咱們評論區一起討論吧,每天上午八點,煙花君帶來最新鮮的NBA故事,點擊關注和小贊可以讓煙花君的文章第一時間推送給你,每天上午八點定時更新,不要錯過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