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內容編譯自彭博社。
上周,臺灣半導體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的市值在臺北首次突破 1 萬億美元,受強勁的人工智能需求推動,其銷售預期上調。
這家蘋果公司 (Apple Inc.) 和英偉達公司 (Nvidia Corp.) 的主要芯片供應商的臺灣股市周五攀升至歷史新高,較4月份的低點上漲了近50%。這使得該公司成為自2007年中石油 (PetroChina Co.) 短暫突破1萬億美元大關以來,首只市值超過1萬億美元的亞洲股票。
臺積電股價飆升反映出投資者日益增長的信心,他們相信這家全球頂級芯片制造商將乘著人工智能熱潮,進一步鞏固其主導地位。該公司上周將全年營收增長預期上調至約30%,這表明臺積電可能在日益激烈的人工智能產能競爭中受益。
高盛集團分析師布魯斯·盧(Bruce Lu)在臺積電季度財報發布后寫道:“我們認為,臺積電對先進節點需求的態度更加積極,因為人工智能客戶的需求沒有放緩的跡象。我們預計2026年價格將出現更大幅度的上漲。”
截至周五收盤,臺積電的美國存托憑證(ADR)價值約為1.2萬億美元。對于外國投資者來說,持有ADR股票更加便捷,因為將臺北上市的股票轉換為美國股票需要獲得監管機構的批準。
摩根大通公司分析師 Gokul Hariharan 等在上周晚些時候的一份報告中寫道,臺積電客戶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強勁支出以及晶圓價格的上漲將有助于減輕新臺幣走強帶來的負面影響,并有助于增強該公司毛利率的彈性。
臺積電下一個目標,邁向五千億美元的收入
臺積電最核心的品質在于其始終如一的客戶至上精神。與歐美半導體公司不同,這家臺灣領軍企業從不濫用市場機制來壓榨客戶。他們堅信,只要關愛客戶,就能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
這應該是每家公司的原則,但我工作過的一些公司把投資者利潤和首席執行官的薪酬/獎金看得比客戶滿意度高得多。
盡管臺積電擁有領先的競爭對手,但無論技術還是價格,他們都難以吸引客戶。他們知道,臺積電會長期照顧他們的客戶。
在嘗試理解臺積電之前,理解這一點至關重要。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以客戶為導向的,盡管也可能服務于其他目的。
臺積電在美國投資并非因為白色或橙色政府。該公司是代表其客戶在美國投資,而這些客戶可能與特定政府有更大的關聯。
諸如“加速在美國的投資會損害在歐洲和日本的投資嗎?”之類的問題,人們會嘆息地解釋道:“不會——它們是受不同客戶需求引導的獨立投資。”美國公司內部各部門按季度爭奪資源的非此即彼的思維模式,對臺積電的長期計劃來說從來都缺乏吸引力。
盡管 CC 在投資者電話會議中表現得非常耐心,但看到分析師們試圖說服他或貶低他,而不是簡單地聽他說些什么,還是有點痛苦。
這就是臺積電2025年第二季度投資者電話會議的故事開始的地方。雖然下個季度的業績指引很重要,但鑒于臺積電在行業中的主導地位及其不濫用這一地位的決定,其長期影響至關重要。
雖然以美元計算,本季度營收結果與預期一致,但臺積電的盈利增長與上季度持平,利潤率與上季度持平,但遠高于去年同期。本季度營收環比增長18.5%。
同比來看,營收增長45%,毛利潤增長60%,營業利潤和凈利潤增長69%。
收入和銷售成本的增長速度相似。這表明臺積電供應鏈本季度表現良好,盡管28%的銷售成本增幅與45%的年收入增幅不匹配。
財富現在開始通過供應鏈逐漸流轉。
庫存環比增長10%,表明業務處于可控范圍內,而其他所有財務比率均無異常。
2025年第三季度的預期增長7.1%,而2025年的總體預期則設定為以美元計算增長30%。這聽起來比2025年第四季度的下滑要好,但實際情況確實如此。
當被分析師質問時,魏建軍不以為然,稱這是根據當前形勢和關稅的不確定性做出的最佳判斷。
這位“分析師”試圖讓CC承諾更高的數字,問道:“還能更高嗎?”CC沒有答應,只是表示,臺積電將始終努力優化結果,并將努力實現所有可能的優勢。
關于毛利潤的討論更耐人尋味。“分析師”們又一次試圖讓CC夸大利潤率,而這一次,他們提出了更合理的論據。
臺積電的毛利率一直保持在53%的長期目標之上,并且自上次經濟下行周期以來總體呈上升趨勢。
討論中透露,臺積電因新臺幣兌美元貶值而面臨困境。由于臺積電75%的成本以新臺幣為單位,且近100%的營收與美元掛鉤,因此每美元兌新臺幣匯率每下跌1%,就會導致營收下降1%,毛利率下降0.4%。
2025 年第二季度的貨幣影響為 -40 個基點,而更大的影響來自結構性變化。
海外業務,尤其是美國業務,成本更高,損害了毛利率。第二季度,這一拖累達到了100個基點,預計未來還會進一步擴大。
臺積電預計,未來幾個季度內拖累效應將增至 250 個基點,長期來看將增至 350 個基點。
由于美國最終將占臺積電尖端產能的30%,可能相當于總產能的17-18%,因此可以看出,美國晶圓廠的成本高于臺積電選擇轉嫁給客戶的成本。
這就是為什么美國、日本和歐洲的10家晶圓廠/封裝廠被臺灣的15家工廠所抵消。需要幾家臺灣晶圓廠才能抵消一家外國晶圓廠的產能。
還有一些與成本節約和更好的利用有關的積極的 GM 效應,稍后將會介紹。
毫不奇怪,收入增長是由高性能計算市場推動的,就像過去幾年的情況一樣。
更令人驚訝的是智能手機終端市場,其表現明顯強于去年的季節性趨勢。雖然英偉達H20芯片禁令的影響尚不清楚,但臺積電尚未收到任何關于禁令解除后恢復H20生產的信息。
第一季度至第二季度通常是智能手機收入下降的季度,但終端市場卻增長了 14%。
從長遠來看,臺積電預計包括智能手機市場在內的非人工智能市場將出現溫和復蘇。
除了美國客戶繼續占據主導地位外,中國市場也出現了增長,這與之前提到的智能手機收入增長有關。這兩者都與臺積電關于中國消費者激勵措施將推動額外收入的言論有關。
3nm工藝的收入主要來自蘋果,而蘋果的營收和成本通常以第四季度為中心。這解釋了2nm工藝在2025年第二季度的暴跌,但并未解釋其在2025年第二季度的強勁復蘇。目前,主要使用5nm工藝的GPU和網絡芯片廠商的拉動效應有所增強。
7納米及以下工藝目前占總營收的63%,預計這一比例還將上升,因為臺積電已明確表示不會參與低端邏輯芯片市場的競爭。未來,臺積電將只專注于尖端邏輯芯片和特殊工藝節點。
7nm及以下的高價值晶圓意味著臺積電的很大一部分收入來自其晶圓生產的一小部分。
https://finance.yahoo.com/news/tsmc-joins-trillion-dollar-club-023919891.htmlse
*免責聲明:本文由作者原創。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半導體行業觀察轉載僅為了傳達一種不同的觀點,不代表半導體行業觀察對該觀點贊同或支持,如果有任何異議,歡迎聯系半導體行業觀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