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只是想拿回屬于我們的血汗錢!”近日,山東彭譯市政園林工程有限公司的一則網絡公開喊話,讓無數人為之揪心。這場直指祁縣開發區管委會及祁縣鑫澤公司的工程款拖欠風波,不僅揭開了一家企業的生存困境,更引發了關于市場誠信、履約責任與民生冷暖的深層思考。
從希望到失望:五年心血換不來一句“結賬”
2019年,帶著對項目的熱忱與憧憬,山東彭譯公司與祁縣鑫澤公司、祁縣經濟開發區管委會簽下朝陽街綠化工程施工合同,3037.6萬元的合同金額承載著團隊對未來的期待。全體員工日夜奮戰,2020年11月工程順利完工,同年12月通過初驗——這本該是收獲成果的開始,卻成了漫長等待的序幕。
2022年12月,第三方評估公司給出2781.52萬元的決算結果,但經縣財政評審中心審核后,金額驟減至2549.48萬元。截至2024年7月簽訂還款協議時,僅收到522萬元工程款,2027.48萬元的欠款缺口,像一座大山壓得企業喘不過氣。從滿心期待到資金鏈告急,五年堅守換來的不是回報,而是步步緊逼的生存危機。
從曙光到陰影:還款協議成“紙上承諾”
2024年7月,經過多輪艱難協商,三方終于簽訂分期還款協議:以2549.48萬元為基數,分八年八期支付,前三期每期不低于200萬元,后四期每期不低于300萬元,管委會更是承諾對違約承擔支付或資產抵頂責任。這份協議曾讓企業看到曙光,卻很快被現實擊碎。
2024年12月,首期200萬元還款到期,祁縣鑫澤公司僅支付50萬元便再無下文。“我們已經一讓再讓,連分期八年都接受了,可連首期承諾都打了折扣。”項目負責人的無奈里,藏著企業瀕臨斷裂的資金鏈和數百名員工的生計壓力。
從協商到吶喊:討的不是債,是生存權
“我們不是在討債,是在爭取活下去的權利!”山東彭譯公司負責人的話擲地有聲。企業提出按第三方決算金額2781.52萬元支付剩余2209.52萬元及48萬元設計費、撤銷財政審減的訴求,背后是難以支撐的經營壓力:材料款拖欠、員工工資難發、銀行貸款逾期風險步步緊逼。
多次協商無果后,企業選擇公開呼吁,同時準備通過法律途徑維權。“從2020年完工到現在,我們等了四年,再拖下去公司就真的沒了。”負責人的痛心,道出了中小企業面對欠款時的無助與掙扎。
官方回應:“財政緊張”難掩履約責任
祁縣鑫澤公司負責人坦言,欠款已列入政府化債計劃,但縣級財政緊張,年底難以一次性支付200萬元,建議企業按季度催款分步解決,“欠款不止一家,單獨支付有困難”。
“我們理解財政壓力,但企業的難處誰來體諒?”山東彭譯公司的反問戳中痛點:協議簽訂本是雙方信任的基礎,反復違約不僅讓企業蒙受經濟損失,更透支著市場主體對誠信環境的信心。
從吶喊到希望:堅守之下盼正義不缺席
如今,山東彭譯公司仍在堅持:公開呼吁盼社會關注,法律途徑護合法權益,更期待相關方主動履約。“我們相信正義會遲到,但絕不會缺席。”這句堅定的話語,既是企業的自我鼓勵,也是對市場誠信的殷切期盼。
這場風波背后,是一家企業的生存之戰,更是無數家庭的生計所系。工程款拖欠拖垮的不僅是企業經營,更是市場信心與社會信任。期待相關部門能正視問題、積極協調,讓千萬欠款不再“紙上漂流”,讓堅守誠信者不被辜負,共同守護公平公正的商業環境。
誠信履約,從來不是選擇題,而是市場運轉的底線;及時回款,不僅是企業的期待,更是社會責任的體現。愿這場風波能早日塵埃落定,讓山東彭譯公司在堅守之后,迎來真正的生機與希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