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暑期到來,植得口腔醫療集團各院區迎來不少帶孩子咨詢牙齒矯正的家長,但仍有不少人對牙齒矯正時機、方法及影響仍存在認知誤區。
數據顯示,我國兒童牙齒畸形發生率高達72%,其中乳牙反頜(俗稱“地包天”)、牙齒擁擠等問題尤為普遍。然而,部分家長或認為“等孩子換完牙再矯正也不遲”,或擔心“孩子太小無法配合治療”,這些錯誤觀念往往導致錯過最佳干預時機,可能影響矯正效果甚至牙齒發育。對此,本期《都市大醫生·口腔百科》大型科普欄目邀請到植得口腔兒牙學科總監張夢圓醫生,為觀眾全面解讀兒童牙齒矯正的關鍵時期與科學應對策略。
兒童牙齒矯正存在“黃金時期”?
張夢圓醫生指出,兒童牙齒矯正確實存在三個關鍵的“黃金時期”,把握好這三個階段,不僅能夠有效改善牙齒排列問題,還能預防未來可能出現的頜骨發育異常。
乳牙期(3-5歲)
主要針對“地包天”等嚴重乳牙反頜問題進行早期干預。此時孩子的頜骨正處于發育初期,通過簡單矯正器即可引導頜骨正常發育,糾正不良口腔習慣。
替牙期(6-12歲)
孩子牙齒開始替換,頜骨快速生長。如果發現牙齒擁擠、間隙過大、上下牙弓不對位等問題,應盡早進行干預,利用功能矯正器或活動矯正器引導牙齒正常萌出和排列,減少后期固定矯正的難度和時間。
恒牙早期(12-15歲)
此時恒牙基本替換完成,頜骨仍具有一定的可塑性,是進行全面牙齒矯正的最佳時機。此階段牙齒移動速度快,矯正效果更理想。
錯過黃金時期還能矯正嗎?
“如果錯過了黃金時期,孩子的矯正難度會增加嗎?”這是許多家長關心的問題。對此,張夢圓醫生表示,確實會有一定影響——錯過黃金期后,頜骨發育趨于穩定,牙齒移動速度減緩,矯正時間可能延長;此外,一些原本可通過早期干預解決的問題,可能演變為需更復雜治療甚至手術干預的嚴重情況。
但她也強調,即使錯過了黃金時期,只要孩子有矯正需求,依然可以進行正畸治療,只是需要醫生制定更個性化、更系統的矯正方案,通過精準設計彌補時間帶來的影響。
不同矯正方式如何選擇?
家長如何判斷孩子是否需要矯正?張夢圓建議從三方面觀察:
一看牙齒排列是否整齊(如擁擠、重疊、扭轉或間隙過大);
二看咬合是否正常(正常咬合應為上下牙自然對位,若出現“地包天”“齙牙”“開頜”則屬異常);
三看口腔功能是否受影響(如咀嚼困難、發音不清、嘴唇無法自然閉合等)。
一旦發現上述情況,應及時帶孩子到專業口腔機構檢查評估。
目前常見的兒童牙齒矯正方式包括傳統金屬托槽矯正、功能矯治器、活動矯治器以及隱形矯正等。張夢圓醫生建議家長根據以下因素進行選擇:
牙齒畸形程度。如牙齒畸形較嚴重,需較大矯治力,傳統金屬托槽矯正更適合。
美觀需求。如孩子對美觀要求較高,可考慮隱形矯正,幾乎隱形,不影響社交。
配合度。傳統矯正需孩子注意口腔衛生,避免托槽脫落;隱形矯正則需孩子有較強自律性,按時佩戴和更換矯治器。
張夢圓醫生提醒,牙齒矯正初期孩子可能會出現牙齒酸痛、咀嚼無力等不適,屬于正常反應,通常在幾天內緩解。家長可準備軟食幫助孩子適應。矯正期間需特別注意口腔衛生,使用正畸牙刷、牙線、沖牙器等工具保持口腔清潔,避免齲齒和牙齦炎。同時,應避免吃過硬、過黏的食物,防止矯治器損壞或脫落。一旦發現異常,應及時聯系醫生處理。
張夢圓醫生強調,正畸治療是一項以健康為核心的醫療行為,必須建立在良好的口腔衛生基礎上,經過專業評估后制定系統治療方案。矯正過程中,醫患雙方的信任和患者的積極配合至關重要。
口腔健康,全身健康!《都市大醫生·口腔百科》是植得口腔醫療集團和河南廣播電視臺都市頻道傾力打造的大型精品口腔科普欄目,希望傳遞前沿的口腔疾病防治經驗、口腔醫療新技術,解答民眾日常最關心的牙齒問題。植得口腔作為河南本土的大型口腔醫療品牌,其強大的“好醫生”團隊、豐富的臨床經驗和中德技術合作基礎,為《都市大醫生·口腔百科》提供了堅實的專業支撐,植得將發揮“好醫生在植得”的優勢,精選30家院區骨干醫師參與科普,力求通過科學、準確、實用的內容,培養“預防大于治療”的意識,實現口腔疾病早預防、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