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中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與高階輔助駕駛需求進一步提高,作為智能底盤核心的線控制動系統正經歷從外資壟斷到國產突圍的深刻變局。
當前,高度集成、降本增效的One-Box方案以高增速成為線控制動技術主流,以伯特利、利氪、比博斯特、同馭、格陸博為代表的本土廠商正加速布局。
一場圍繞產能交付與下一代技術制高點的競速賽正走向白熱化。
搜索添加芯流微信Andrew_7251,深入交流更多汽車行業新進展。市場與項目咨詢、人才服務、決策研判,添加Aristodemus0403。
以下為正文:
01
線控制動加速
當前,汽車行業正向著電子化、智能化轉型,隨著輔助駕駛邁向高階,底盤系統的線控化升級也提上日程。
全球汽車制動領域曾長期是德系供應商的天下,博世、大陸、采埃孚三家德系供應商在較長時間維系著線控制動三分天下的格局。
2022年及以前,博世曾一度占據乘用車線控制動市場的90%,即使在2024年,博世仍以超過50%的裝機量穩居中國市場的霸主地位。
線控制動技術本身也在快速迭代。
目前市場的主流方案分為EHB(電子液壓式線控制動)和EMB(電子機械式線控制動)兩大類,其中EHB根據集成度又分為Two-box和One-box兩種技術路線。
高工智能汽車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市場乘用車前裝標配EHB交付新車1172.13萬輛,同比增長61.24%,搭載率達到55.51%,到2030年,線控制動系統預計在90%以上的乘用車中標配。
分技術路線看,過去一年One Box線控制動方案交付818.82萬輛,同比增長73.25%,前裝搭載率35.72%;而Two Box線控制動方案交付357.12萬輛,同比增長僅4.01%,前裝搭載率下降至15.58%。
值得關注的是,2024年,中國市場搭載線控制動的新能源車90%以上都是One Box方案,One-box方案正憑借高度集成化的降本優勢與裝配便捷度成為市場主流。
中國市場新能源車的高滲透率,不僅加速了線控制動技術路線迭代,還加速了國產供應商的替代進程。
02
國產替代與量產競速
面對外資巨頭的先發優勢,國產廠商順應新能源車企“智駕平權”的號召,從技術和價格入手,加速國產替代。
高工智能汽車研究院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本土供應商在線控制動領域的市場占有率已經提升至30%以上,在One-Box領域,國產供應商的市占率更是攀升至38%。
隨著技術路線逐步完善,國產線控制動競爭已進入量產交付與產能比拼階段,各企業定點項目和工廠建設正揭示出下一階段的競爭格局。
作為國內首家實現線控制動產品量產的國產供應商,伯特利在2021年率先推出One-Box產品WCBS。
據公司官網數據,該產品已經搭載于奇瑞、吉利、北汽、長安、廣汽、東風、理想等眾多汽車品牌車型,累計出貨量近200萬臺。
伯特利之外,線控制動的新勢力陣營競逐格局更顯激烈。
利氪科技采取“力出一孔”的策略,聚焦線控底盤,快速實現線控制動One-Box產品量產上車。據高工智能汽車研究院數據顯示,利氪科技在2024年One-Box細分領域市占率居國產線控制動供應商前三,量產項目公告數位居國內科創公司首位,后續爆發態勢強勁。
資本層面,利氪科技三年累計融資近20億元人民幣,融資金額居線控制動賽道首位,股東陣容包括奇瑞、一汽、北汽等產業資本及眾多知名投資機構。
在產品國產化進程方面,利氪于今年上海國際車展上發布了全棧自研100%國產化的IHB-LK?GEN4,助力主機廠實現線控制動的完全自主可控,該產品計劃于25年年實現量產。
期間同步推出線控底盤2.0核心產品,覆蓋EMB和SBW。據了解,其電子機械自動系統EMB-LK?將于26年在國內頭部車企高端車型中首發量產。
此外,“學院派”在線控制動新勢力企業中占較大比重。
由同濟大學孵化的同馭汽車在2023年9月完成了5.6億的B輪融資,并獲得了7家主機廠的戰略投資,其One-Box產品于24年成功在客戶端量產。
目前,公司產品布局涵蓋線控制動、線控轉向、線控懸架和底盤域控制器。2024年公司獲得60多個新車型項目定點,出貨量超30萬臺。同馭集成式線控電子液壓制動系統iEHB(One-box產品)與10余家整車廠開展配套合作,并實現大規模化量產。
此外,同馭電子機械制動系統EMB目前已完成B樣測試階段,已獲得5個新項目的定點。
目前,同馭的Onebox產品已經通過了功能安全ASIL-D認證,且是國內首家獲得信息安全認證的產品。
其產品特點在于排液量大、建壓能力強,最大建壓能力達到200bar以上,PSU建壓腔排量更是達到了25.3CC,因此能夠覆蓋更廣泛的車型平臺,具備更強的兼容性。
值得一提的是,在智能底盤深耕方面,同馭汽車科技產品布局涵蓋線控制動、線控轉向、線控懸架和底盤域控制器,是全球極少數實現底盤X-Y-Z三軸控制全棧式布局的公司之一,這為其帶來的系統性優勢較廣。
目前,同馭已為一汽、東風、福特、吉利、北汽、零跑、江鈴、江淮、五十鈴、宇通、阿里巴巴、京東、美團等80多家客戶配套200余款車型。
圍繞全國產化芯片解決方案,同馭的Two box方案已經具備全國產化芯片量產能力,One box方案預計2025年具備全國產化芯片量產能力,這對于成本攤薄和自主可控都至關重要。
另一邊,清華系的比博斯特于25年年初完成超3億元B輪融資,由普華資本、東方嘉富、恒隆集團、保隆科技等聯合投資。
公司匯集清華大學汽車安全與節能國家重點實驗室近30年研發積累,核心產品集成式線控制動系統BIBC(One-Box)大批量交付,與采埃孚、奧托立夫同期獲得2024鈴軒獎-量產類底盤系統類金獎,2025年One-Box交付預計將超30萬套。據悉,比博斯特已經獲得吉利汽車定點。
另一家汽車零部件線控制動供應商格陸博科技近期進展迅速,且屬于同行中產品線較全的一類公司。
據業內人士透露,格陸博科技的EPB、ESC、GIBC(onebox)已通過市場驗證并實現大規模量產,成為公司的主要現金流業務。格陸博科技提供性能優異的EPB及制動器總成。
官方數據顯示,自2016年大規模量產,已搭載在數十家國內主流主機廠全線車型上,EPB-MGU累計出貨超過500萬只。公司提供多版本ESC,包含基礎版ESC base、高性能版ESC HP、大容積版ESC pro,可匹配10t燃油車、新能源車各類車型,靈活適配不同車型的不同需求,自2021年大規模量產后,已運用在50+款車型,年產能突破百萬,2026年產能可突破200萬套。而作為創新性線控制動產品, GIBC2.0更是每月持續且穩定的大規模量產,其預計2025年產能將達100萬套。
在穩固現金流業務的基礎上,格陸博科技持續布局前沿技術,搶占智能駕駛時代的技術高地。格陸博科技打造的GIBC(Onebox)+GRBC(冗余式制動控制系統)線控制動冗余方案是國內首家量產企業,廣泛應用于乘用車、輕型商用車、無人物流車等。
L3以上級別的自動駕駛,正常情況下,GIBC負責執行絕大多數制動請求,而GRBC則作為GIBC(Onebox)失效時的冗余備份,可代替駕駛員進行制動操作,以此滿足系統更高的安全制動需求。
EMB作為線控制動系統的終極解決方案,是智能駕駛系統控制執行層的關鍵一環。格陸博量產版全干式機電一體EMB制動控制系統,以全電驅動架構顛覆傳統液壓制動模式,于2025年6月首批訂單下線出貨,標志著格陸博EMB正式進入量產交付階段,進一步鞏固技術領先地位。
同時,iCDS(底盤域控制器)已迭代至3.0運動域控制器版本,進一步強化了其核心技術優勢。“All-in-One”,多合一域控制器方案,高度集成化架構實現整車動態協同,具備可拓展軟件平臺,車輛動態控制VMC和硬件全冗余設計,賦能車企實現動態協同控制與持續迭代升級,在實現技術創新的同時建立起牢固的技術護城河。
格陸博科技這種 “成熟現金流業務+前沿創新產品” 的業務組合,二者相輔相成,既保障了企業當下的生存與發展根基,又鎖定了未來的技術制高點和核心競爭力,短-長期策略穩健。
目前,市場競爭白熱化階段,線控制動企業開啟一波量產熱,速度本身已經成為線控制動企業拉開梯隊差距的護城河。
03
未來戰局
比博斯特創始人劉曉輝曾表示,底盤行業正在經歷從“功能疊加”到“系統融合”的質變,只有具備XYZ三軸融合技術的企業,才能贏下未來。
過去,傳統汽車底盤系統中,制動、轉向和懸架等子系統長期處于獨立運作狀態,而智能化時代對整車協同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XYZ三軸融合被認為是大勢所趨。
XYZ三軸融合指的是,利用統一的控制算法和通信架構,將車輛的縱向制動系統(X軸)、橫向轉向系統(Y軸)和垂向懸架系統(Z軸)三個維度的控制系統進行深度融合。
這方面,同馭是全球極少數實現底盤X-Y-Z三軸控制全棧式布局的公司之一。
比博斯特是國內最早完成智能底盤制動、轉向、懸架XYZ三軸全系列產品布局與融合創新的科創公司,從策略上看,公司通過戰略融資補全三軸的生態護城河。
官方資料顯示,公司于2023年通過戰略融資,引入國內空氣懸架龍頭保隆科技,進軍智能底盤Z軸控制領域,并在2024年引入戰略投資人恒隆集團,切入Y軸智能轉向市場。
蓋世汽車數據顯示,比博斯特智能懸架供氣系統(BAS)訂單飽滿,2025年內將大批量交付客戶;智能后輪轉向系統(BRWS)將于2025年底正式量產,其電子機械制動系統(BEMB)、線控轉向系統(BSBW)以及底盤域控制器(BCDU)等新產品也將于2026年陸續量產。
此外,隨著One-box競爭日趨激烈,EMB(機械式線控制動)正成為下一個技術制高點。
與傳統液壓系統不同,EMB完全實現電子化,便于與汽車其他電控系統整合,發揮制動、ABS、ESP、自動駕駛、能量回收等多重功能,這也獲得了不少線控制動廠商的青睞。
今年年初,上交所官網顯示,伯特利發行可轉債上會獲通過,此次公司募集資金總規模不超過28.32億元,應用于年產60萬套電子機械制動(EMB)研發及產業化項目、年產100萬套線控底盤制動系統產業化項目、年產100萬套電子駐車制動系統(EPB)建設項目等。
利氪科技在25年上海車展期間也推出了線控底盤2.0核心產品,其電子機械自動系統EMB-LK?已經接近量產狀態,預計于26年在頭部主機廠高端車型中首發量產。
格陸博自2019年開始布局EMB領域,2023年其EMB產品首次成功完成冬標測試,在今年年初的冬標測驗中,在響應能力方面,格陸博的EMB產品釋放響應時間小于15ms,夾緊力響應時間小于15ms,達到抱死夾緊力的時間小于80ms,處于行業領先水平。
通過將Onebox、ESC算法移植至EMB,格陸博實現了控制量的轉換與傳感器信息的融合,不僅在EMB的安全性與冗余策略上深耕細作,還推出了多樣化的解決方案。
主機廠在自主可控的趨勢之下也開啟自研潮,比亞迪旗下弗迪科技、長城旗下精工汽車等主機廠背景企業紛紛加入競爭。
總的來看,不論是橫向的線控制動、空氣懸掛、線控轉向三域融合,還是縱向由EHB的Two-Box走向One-Box再延伸出EMB,智能底盤的線控化趨勢已然明朗,下一步的比拼既需要技術的突破,也需要標準的定義。
04
尾聲
從One-Box的產能競逐到EMB的前瞻布局,從單一制動產品的國產替代到XYZ三軸融合的生態構建,中國線控制動產業正經歷一場深刻的質變。
伯特利、利氪、比博斯特、同馭、格陸博等本土力量,不僅以速度與成本優勢撕開了外資壟斷的口子,更在技術路線的定義和系統整合的前沿積極落子。
這場線控制動的突圍戰,又能否從單純的替代進口,邁向更高維度的差異化創新與標準定義?
搜索添加芯流微信Andrew_7251,深入交流更多汽車行業新進展。市場與項目咨詢、人才服務、決策研判,添加Aristodemus0403。
- XINLIU -
喜歡就獎勵芯流一個“”和“在看”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