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條“湖北18歲少年669分考上北大”的消息在網上炸了鍋,大家都在熱議這位“別人家的孩子”。
可當看到他選的專業后,網友們卻紛紛皺起了眉頭,直呼“這孩子太天真,不考慮家里情況嗎”。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咱們就來嘮嘮。
故事的主人公叫陳杰,來自湖北黃石。在今年高考中,他以669分的優異成績,通過“強基計劃”被北京大學錄取。
這“強基計劃”可不簡單,高考后還要單獨考核,最后按高考成績和考核分數折算錄取,陳杰能考上,那實力絕對杠杠的。
可網友為啥對他有意見呢?問題就出在他選的專業——天體物理。這個專業聽起來就高大上,浩瀚宇宙、神秘星球,充滿了科幻感。陳杰說,他的航天夢源于一部好萊塢大片《火星救援》,從那以后,登上火星就成了他的夢想。
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卻有點骨感。天體物理專業太冷門了,就業難度大是出了名的。連物理大神張朝陽都直言,這種科研專業,就業崗位少得可憐,除非進科研機構,不然很難找到對口工作。這讓不少網友為陳杰的家庭捏了一把汗。
陳杰的家庭條件確實不太樂觀。他父親陳世興,20多年前北漂,和媳婦經營車票代售點。
原本日子過得平淡幸福,可隨著一雙兒女出生,生活壓力越來越大。
2014年,命運給了這個家庭沉重一擊,陳世興右腿長出大包,檢查結果是惡性骨肉瘤。
第一次手術就花光了家里所有積蓄,本以為生活能重回正軌,3年后病情卻復發,只能再次手術。
兩次大手術掏空家底,一家人無奈回到家鄉重新開始。陳世興當起快遞員,妻子開了家服裝店,日子過得緊緊巴巴。
即便生活這么艱難,陳世興夫妻也沒把病情告訴孩子,一心想讓他們在輕松氛圍中長大。
陳杰從小自律上進,學習上從不讓父母操心。他的床頭還貼著小學暑假制定的作息表,學習、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條。
他不僅自律,還愛思考、愛提問,學習技巧是自己給自己講題,把被動學習變成主動輸出,各類競賽獎牌拿了不少,為考上北大打下堅實基礎。
如今陳杰考上北大,本該是全家歡慶的喜事,可專業卻引發爭議。有網友說:“家里都這樣了,就該選個好就業、能賺錢的專業,先把家里經濟狀況改善了再說。”
也有網友反駁:“孩子有夢想是好事,難道要為了錢放棄夢想嗎?”還有人說:“可以先考慮就業,等條件好了再追求夢想也不遲。”
面對質疑,陳杰父親的一番話讓人感動。他說:“不論生活多難,也必須讓孩子好好讀書,只要他肯讀下去,讀碩士博士,我們都會全力支持,讓他放心去拼搏。”
姐姐此前考上武漢科技大學,如今正在考研,一家人都在為了未來努力奮斗。
在我看來,陳杰選擇自己熱愛的專業,追求航天夢想,這勇氣和堅持值得點贊。夢想不是能用金錢衡量的,有夢想的人生才更有意義。而且,現在社會發展快,誰也說不準未來天體物理專業會不會迎來新機遇。
但網友的擔憂也不無道理,陳杰家庭經濟條件不好,畢業后確實需要承擔起家庭責任。如果就業困難,不僅會給家庭帶來經濟壓力,也可能讓自己陷入迷茫。
大家怎么看呢?是支持陳杰追逐夢想,還是覺得他應該現實點,選個好就業的專業?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咱們一起聊聊這讓人糾結的人生選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