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繁華都市的邊緣,
總有一些地方,
宛如被時光遺忘的角落,
靜靜訴說著往昔的故事。
十四號線沿線的那些古村
便是這樣的存在
它們似一本本厚重的史書
寫滿了歷史的滄桑與文化的傳承
勾勒出歲月的痕跡與生活的質樸
當城市與車水馬龍的氣息交織
這些古村卻依舊保持著那份神秘
等待著你來揭開它們面紗
No.1
龍崗古村
明代宗祠
古韻悠揚映春光
龍崗古村
靜臥于廣州市白云區鐘落潭鎮,恰似一顆被歲月珍藏的明珠,散發著明代文化的獨特魅力。村內的曾氏大宗祠,作為白云區屈指可數的明代宗祠,以其獨特的魅力成為2003年白云十景之一的“古祠春暉”,并被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鄭重收錄。
?距十四號線鐘落潭站B2口5.8公里
踏入宗祠,牌坊、門枕、梁柱皆精雕細刻,人物栩栩如生,花鳥活靈活現,造型豐富多樣。宗祠門口的木棉樹,雖已褪去了春日的絢爛,但枝頭的新綠卻充滿了生機,宛如生命的希望在肆意生長。漫步其間,仿佛能聽見歷史的腳步聲,讓人不由自主地放慢腳步,沉浸在這份來自遠古的寧靜之中,感受時光的溫柔。
No.2
錢崗古村
宋風悠長
歷史低吟話滄桑
錢崗古村
坐落于廣東省廣州市從化區太平鎮,是一座承載著800多年歷史的宋代古村落。這里因“宋末三杰”之一陸秀夫的后代曾居于此而聲名遠揚。村中的廣裕祠,無疑是古村的文化瑰寶,被譽為“極其寶貴的建筑標本”。它不僅見證了古村的興衰榮辱,還榮獲了聯合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杰出項目獎,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距十四號線太平站A口9.8公里
郁郁初夏,流溪河的支流沙溪河在村畔潺潺流淌。漫步于古村的街巷之間,腳下的石板路被歲月打磨得光滑圓潤,仿佛在低吟著歷史的長歌。在這里,可以靜靜感受那份來自歷史深處的寧靜與安詳,聆聽古村曾經的輝煌故事,領略其獨特的文化魅力,仿佛穿越時空,與古人進行一場心靈的對話。
No.3
港頭古村
廣府遺風
古韻生機綻新顏
港頭古村
位于廣東省廣州市花東鎮的東北部,依偎在流溪河畔,是一座擁有600多年悠久歷史的廣府民居村落。2014年,港頭古村榮獲第一批廣東傳統村落的稱號,同年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等七部局聯合評定為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村內,文孫曾公祠、云門曾公祠等古建筑保存完好,它們靜靜地矗立在那里,見證著古村的興衰變遷,承載著歷史的記憶,與“東隅港頭、西隅塱頭”的美譽相得益彰。
?距十四號線鐘落潭站B2口10公里
盛夏當途,草木蔥蘢,青磚碧瓦在夕陽的余暉下更顯古樸莊重。重檐飛翹,仿佛在訴說著往昔的繁華,感受著歷史的脈搏在靜靜跳動。藍天白云,田間地頭,麥浪滾滾,讓人暫時忘卻塵世的喧囂與浮躁,沉浸在這歷史與自然交織的美景中。
No.4
鐘樓古村遺址
遺夢鐘樓
文人舊影憶往昔
鐘樓古村遺址
地處從化區太平鎮,名列第二批中國傳統村落,更是目前發現的保存最為完好的古村落之一。其開村祖先乃“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文人歐陽修的后裔,為古村注入了濃厚的文人氣息。99道門的設計巧奪天工,不僅是從化區已發現的規模最大的祠堂,更是古村建筑藝術的巔峰之作。每一道門都仿佛是一道時光的通道,引領著我們走進古村的過去。
?距十四號線神崗站A口5.8公里
如今,鐘樓古村落遺址已被列為廣東省文物保護遺址,雖然已無村民居住,但那份古樸卻愈發顯得珍貴。踏入這片略顯蕭條的古村,仿佛能感受到從前的文人氣息和質樸民風。每一塊青磚、每一片黛瓦,都承載著歲月的痕跡,訴說著古村的歷史滄桑與歲月變遷。
在這里,你可以靜下心來,聆聽歷史的回聲,感受文化的傳承。
古村,是時光的琥珀,封存著往昔的繁華。斑駁的磚墻、古老的宗祠、潺潺的流水,等待著更多人前來傾聽它們的故事,感受它們的溫度。
精彩連連看
來源|運營四中心
文|王瑋
圖|廖楚平 陳濤
編審|楊溢 譚竹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