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光庭,不喜帝宮愛山水
杜光庭,字賓圣,號東瀛子,為唐末浙江處州人士,系唐末五代時期著名的道教學者。杜光庭志趣高遠,學識淵博,曾在唐懿宗年間參加科舉考試未中,遂憤然投身道教,拜天臺山道士應夷節為師,成為司馬承禎的五傳弟子。
唐僖宗時期,杜光庭奉詔入朝,皇帝賜予紫服象簡,任命他為麟德殿文章應制。然而,由于唐僖宗朝政局動蕩不安,杜光庭深知作為出家人,隨侍皇帝四處奔波對修行無益,心生隱退之意。中和元年(881年),他隨僖宗前往四川,因喜愛青城山的清幽,便在山中創建“靈寶道場”,于太人觀設周天大醮,為朝廷祈福。青城山的美景令他流連忘返,尤其是白云溪畔氣象萬千的壯麗景象,令他心馳神往,于是在溪畔古仙人薛昌飛升之處搭建茅屋,靜心修煉。
后來,王建在蜀地稱王,建立前蜀政權,自封為帝。聞聽杜光庭學貫古今,王建遂任命他為太子之師,實則召其入宮為朝政出謀劃策。杜光庭不僅學識淵博,且智謀過人,王建對他贊譽有加,賜予“廣成先生”、“諫議大夫”、“蔡國公”等封號。
盡管王建對杜光庭禮遇有加,但杜光庭更向往清靜自在的生活,于是推薦許寂、徐簡夫接替自己的職務,并請求辭官。王建雖準其辭官,但仍命其留住成都,遇有朝政難題,隨時向他請教。
一天,一位道士來到成都,徑直向紫極宮宮門的道士指名道姓地說:“我要謁見杜光庭先生,請他幫我找個住的地方。”宮門道士隨即進去稟報了杜光庭。杜光庭心中暗想:“你想見我,不就是為了讓我幫你找個住處嗎?何必非得見我不可?這不過是隨便一個管事的人就能解決的事。”于是,他便吩咐手下人為這位來住觀的道士安排了住宿。
這位道士行為頗為怪異,每日只是前往集市賣藥,所得銀兩不論多少,全都用來買酒痛飲。酒酣之后,他便反復吟唱一首詞牌名為《感庭秋》的詞曲。歌詞大意是預感前蜀即將亡國,猶如蕭瑟的秋天即將來臨,萬物凋零的肅殺之氣彌漫在蜀地,傳達出一種“落葉黃花,窮途末路”的悲涼意境。然而,紫極宮的道士們并不理解他歌詞中的深意,都稱這位既怪異又狂放的道士為“感庭秋道士”。
某夜,“感庭秋道士”再次大醉而歸,時已深夜,但他仍毫無顧忌地高聲歌唱。道觀中一片寂靜,平日里鮮有如此越軌之舉,一些道士感到頗為奇怪,便悄悄來到他的窗下窺視。只見“感庭秋道士”的臥室里燈火通明,各種飲酒盛菜的器皿擺滿桌案,顯得極為豐盛。在這狂放道士的左右,侍立著兩名身著青衣的仆童,不時為他斟酒夾菜。
窺視者急忙將所見情景稟報給杜光庭,杜光庭聞言大驚,立刻趕至“感庭秋道士”門前求見,并恭敬施禮道:“我見識淺薄,竟不知上仙駕臨,實乃罪過!懇請您寬恕我的愚昧,念及我一片虔誠,勿加怪罪!”
道士回應道:“何必如此多禮?我即刻出見。”隨即命兩位仆童收拾筵席器具及其他陳設,只見諸多物品竟瞬間變得如小布片般大小,道士逐一將其收入道冠;又將兩名青衣童子按住,待他們漸縮至雨滴般微小,亦收入冠中。道士整理完畢,開門請杜光庭入內。杜光庭環視四周,除那狂道士外,屋內竟空無一物。他當即跪地,虔誠詢問。
道士言道:“你道法尚未圓滿,需繼續修煉真性。現賜你三只酒杯、二炷玉燭。此酒杯乃南海蟠桃核所制,敲擊時聲如金屬,清脆悅耳。你且收下作為信物,三年后,我們自會再相見。”言畢,化作一道金光消失。經此點化,杜光庭此后更加注重心性修煉。
三年后的一天,杜光庭突然對門人道:“昨晚夢見天帝召喚我,命我擔任岷峨的主司,恐怕我將不久于人世。”他飼養了一只白狗,名為“犬云”。杜光庭吩咐手下用麻油涂抹狗的腳掌,并用繒布將其包裹,說道:“我聽說狗腳涂上麻油,便能日行萬里。”料理完這些后,杜光庭身披法服,向天空行禮,隨即仙逝。這一年,杜光庭八十四歲。
杜光庭一生著述豐富,對道教經典、歷史、思想源流、神仙譜系、名山洞府、齋醮科范等領域均進行了系統論述。尤為重要的是,他將《道德經》“以自然為體,以道德為用”的道家精神發揚光大,使老子的思想得以進一步傳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