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特朗普和軟銀孫正義、OpenAi奧爾特曼站在一起,宣布要搞5000億美元的“星際之門”項目時,這個號稱要“重塑全球AI格局”的超級項目曾讓科技界為之震動。然而短短半年后,這個美日巨頭的“夢幻組合”卻陷入尷尬的僵局。
據《華爾街日報》最新爆料,該項目不僅實際進展緩慢,兩位關鍵人物更是在合作條款上各執一詞,導致這個所謂的“世紀工程”剛起步就面臨難產。號稱要“立即”砸1000億美元的項目,到現在連個數據中心的交易都沒搞定,說好的AI基建狂飆,眼看要變成蝸牛爬。
說起來,這項目的兩個牽頭方:軟銀和OpenAI,現在鬧得有點難看。
知情人士說,倆人在合作條款上吵得不可開交,光數據中心選址就沒談攏。
最讓人唏噓的是項目規模的縮水。當初喊著要搞超大規模AI基礎設施,現在卻改成年底前先在俄亥俄州建個小型數據中心。從“宇宙飛船”降格成“自行車”,這落差也太大了。
對孫正義來說,這打擊可能更大,為了給OpenAI投300億美元,軟銀又是借錢又是賣資產,本想靠這項目在AI圈扳回一局,結果步子還沒邁出去就開始碰壁。
另一邊,OpenAI奧爾特曼也沒閑著。他要算力支撐ChatGPT的下一代產品,等不及軟銀,轉頭就跟甲骨文簽了協議。
這協議狠得很:三年內每年給甲骨文超300億美元,建總容量4.5吉瓦的數據中心,電力夠400萬戶家庭用,比兩座胡佛水壩的發電量還多。
更有意思的是,這事兒壓根沒帶軟銀玩,等于OpenAI自己開了條“快車道”。
上周倆人還在軟銀活動上視頻連線,奧爾特曼說要共建10吉瓦數據中心,喊著“美妙的合作關系”。聯合聲明里也寫著“超大規模推進項目”,可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更像給外界看的“和平假象”。
畢竟OpenAI已經找到新靠山,軟銀手里的籌碼不知不覺少了一大截。
其實這事兒不奇怪。
軟銀想靠資本掌控節奏,OpenAI急著要算力搶市場,倆家訴求根本不在一個頻道。
AI基建這東西,既要有錢,更要搶時間。現在全球都在拼AI算力,你磨磨蹭蹭的時候,別人早就跑出去老遠了。
不過,孫正義似乎還沒放棄,說要給OpenAI追加投資。可能他覺得,只要還在牌桌上,就有翻盤的機會。但明眼人都知道,項目拖得越久,先機丟得越多。
美國本想靠這5000億項目鞏固AI霸權,現在卻被內部矛盾絆住腳,反觀我們這邊,算力集群建設按部就班,華為、阿里這些企業的AI基礎設施一直在穩步推進。
說到底,大項目不是靠喊口號就能成的。
5000億美元聽起來嚇人,但分屬不同利益集團,各打各的算盤,最后可能變成“撒胡椒面”。
至于“星際之門”能不能起死回生,現在還不好說。但它至少證明了一點:再宏偉的計劃,要是少了執行力和默契,最終可能只留下一堆PPT。
孫正義和奧爾特曼的“和平假象”能維持多久,或許才是接下來更值得看的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