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訊(記者 嚴利君 通訊員 田安濤)每天下午,行走在王益區小吃攤點,整齊劃一的攤位排列有序,各類美食香氣四溢,滋滋冒油的燒烤、熱氣騰騰的麻辣燙、創意十足的飲品,還有各類特色小吃,吸引了不少群眾前來消費體驗、休閑打卡。
“一有空我就會來夜市逛逛,好吃又實惠,大家都很喜歡,家門口有這么一個吃夜宵的好地方,真是太方便了。”正在選購小吃的張大哥說。
“烤面筋,正宗的果仁烤面筋。”“美女,冒菜要辣的還是微辣的。”“老板,來一碗涼拌饸絡,少辣。”市場里,喧囂的人潮、此起彼伏的吆喝聲與攤位上升騰的熱氣,正是王益區借助地攤經濟煥發城市新活力的一個縮影。
在一小吃攤位前,攤主一邊為顧客烤制著各式各樣手工制作的串串,一邊將調好的佐料一一加入,不到5分鐘,一份美味小吃就出爐了。
“孟大姐是一位60歲左右的烤魷魚攤主,從早到晚不間斷,尤其在最近的高溫天氣下特別辛苦,我經常來這家吃美食。”食客王先生告訴記者。
在金茂小吃攤點有一對“80后”攤主經營熱干面、湯圓等,平日里,全家的生活主要是“圍著孩子轉”,聽聞金茂大廈附近可以擺攤,他們便來擺攤賣美食。“我之前是流動擺攤,沒有固定的攤點,有時候今天在這里,明天就不知道在哪里擺攤,收入特別不穩定,自從金茂大廈這邊有固定攤點后,我是第一批入駐的攤主,再也不用東奔西跑了。”攤主孫先生笑著說。
孫先生現在的生意特別好,這里人流量大,生意還不錯,夏天的時候有時候會經營到晚上12點以后,冬天的時候也會營業到11點左右,他們平常閑下來的時候,還會在攤點給孩子輔導作業,今年孩子高考剛結束,賺錢、照顧家庭“兩不誤”。
“在這里擺攤雖然辛苦,但是時間比較自由,收入相對打工來說也能更高一點,所以我們就一直堅持下來了。”孫先生說。不論嚴寒酷暑,都堅守在一隅之地的餐車后面,為幸福生活全年無休地奮斗勞作。
還有華天廣場孟大姐魷魚、大刀涼皮等,他們是這座城市實體經濟最小的單元細胞,讓一座城的“煙火”有了生機與活力。
炎炎夏日,“地攤經濟”也隨氣溫攀升。“我們對地攤點位進行合理規劃,日常工作中不定期走訪攤主和群眾,規定不擾民、不影響交通、不污染環境、不妨礙廣大市民日常生活,增強消費者及附近居民滿意度。”王益區城管執法相關負責人楊瓊說,王益區小吃攤主必須持有本人的健康證,才能領取銅川市食品攤販登記卡,進行正常經營。
王益區“地攤經濟”的發展,在促進就業、拉動消費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各攤位前站滿了“逛吃”的市民,到處飄散著食物的香味和食客們的熱情,它不僅點亮了城市的“煙火氣”,也溫暖了百姓的生活,成為民生畫卷中一抹亮麗的色彩。
編輯:楊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