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印度,很多人第一反應是就是臟和亂,都說印度的恒河水干一口就是一整個元素周期表,印度的火車大家也都是買的掛票,種姓的區分加上比中國還多的人口,可謂是十分臟亂了。
可就是這么個“散裝國家”,從1947年獨立到現在,居然穩穩當當保持了70多年統一。
有人說靠宗教凝聚力,有人說靠文化認同,印度總理莫迪卻公開表示世人看到的只是表象,真正的答案是因為印度的歷史和地理里。
1947年,英國殖民印度就已經整整200年了,把這片土地折騰成了“民族大雜燴”,北有信奉印度教的印度斯坦人,南有說泰米爾語的達羅毗荼人,東有孟加拉人,西有古吉拉特人,宗教更是五花八門,什么印度教、伊斯蘭教、錫克教、佛教擠成一團。
但英國人也有自己的妙招,為了方便統治,他們刻意放大宗教差異,挑撥印度教徒和穆斯林的關系。
比如1905年把孟加拉分成“印度教孟加拉”和“伊斯蘭教孟加拉”,最后英國人拍拍屁股走人時,直接甩出“印巴分治”方案,把印度分成印度和巴基斯坦,伊斯蘭教為主,兩個國家。
這一分,可把印度坑慘了,原本同一地區的印度教徒和穆斯林被迫“劃界搬家”,光是遷移就死了100多萬人,仇恨種子徹底埋下。
但換個角度看,英國人也給印度“擦了屁股”,巴基斯坦獨立后,印度境內再沒出現第二個大規模伊斯蘭國家,剩下的宗教、民族矛盾全擠在印度這一個筐里。
更關鍵的是,英國300年殖民統治留下了“硬通貨”,統一的鐵路網、英語作為官方語言、現代行政體系。
就像把一堆碎磚塊用水泥粘起來,這些基礎設施讓印度各邦至少“能對話”,比如北方的旁遮普邦和南方的泰米爾納德邦,雖然語言不通,但火車票、法院文書全用英語,總算能勉強溝通。
然而印度的地理位置,簡直像被老天爺“圈”在了一起,北邊是喜馬拉雅山脈,像一堵墻把印度和中亞隔開,西邊是阿拉伯海,東邊是孟加拉灣,南邊是印度洋,易守難攻。
更要命的是,印度西邊緊挨著巴基斯坦,兩國為了克什米爾地區打了三次仗,至今還在邊境對峙。
巴基斯坦就像印度的“防波堤”,如果有外部勢力想插手印度內政,巴基斯坦第一個不答應,是印度內部有人想鬧分裂,巴基斯坦反而會被懷疑“搞鬼”。
不過也正是封閉”,讓印度分裂的“成本”高到離譜,算某個邦想單干,也得先扛住鄰國的壓力、中央的軍隊,實在不劃算。
莫迪在公開表示印度有100種語言,但他們們都信羅摩神,幾千種風俗,但他們都拜恒河,不過,他所謂的這種“文化認同”,到底靠不靠譜?
首先在印度教里,羅摩是“正義之神”,《羅摩衍那》是國民級史詩,但問題在于,不同邦對羅摩的“打開方式”完全不一樣,北印度的北方邦叫他“羅摩”,西部的古吉拉特邦叫他“蘭拜”,別說外邦人,連同一個邦的不同村子,對羅摩的故事都能講出花來。
恒河更是令人擔憂,印度教徒覺得恒河是“圣河”,洗澡能洗掉罪孽,死了骨灰撒進恒河能上天堂,可現實是,恒河污染嚴重,大腸桿菌超標100倍,印度每年有上百萬人因喝恒河水生病。
但你看恒河邊,早上有人洗澡,中午有人洗澡,晚上還有人洗澡,因為在印度教徒眼里,“恒河的神圣”比“恒河的水臟”更重要,這種“信仰優先”的思維,確實讓印度人在文化上有了“共同話題”。
不過,莫迪沒說的是,這種“文化認同”的背后,藏著更現實的東西,那就是種姓制度,印度教把人分成婆羅門種種三六九等,又有成百上千個細分種姓。
種姓制度明面上把人分成了不同模塊,理論上更方便了管理,但換個角度,它也像一根“隱形的繩子”,不管你是哪個邦、哪種語言,種姓身份都能讓你在全印度找到“同類”。
比如一個首陀羅農民,在北方邦種地,在泰米爾納德邦種地,雖然語言不通,但都被高種姓地主欺負,都能在種姓制度里找到“共鳴”,這種“同病相憐”的感覺,反而讓印度社會在分裂的表象下,有了某種“底層共識”。
印度能保持統一,還藏著一個“殘酷的真相”,人多,就是硬道理,有消息稱印度已經快接近15億人口了,這么龐大的人口基數,就算分成幾個小國,每個小國也有幾億人,可是印度政府根本沒能力讓所有人“過得好”,只能靠“大數法則”維持表面穩定。
盡管印度GDP在全球排第五,但70%的人靠農業吃飯,制造業只占GDP的15%,窮人太多了,政府要是搞分裂,首先得面對幾億人的“吃飯問題”,誰都不敢輕易動手。
再加上如今印度夾在中美俄之間,誰都想拉攏,要是印度分裂,周邊國家,比如巴基斯坦、中國、尼泊爾,肯定會“選邊站”,國際局勢立刻亂套。
不過,印度的這種“統一”是脆弱的,2020年新冠疫情暴發時,印度醫療資源崩潰,氧氣瓶價格漲了10倍,農村地區連棺材都不夠用。
可你猜怎么著?除了個別邦偷偷“截胡”醫療物資,大部分邦還是忍著沒鬧,畢竟窮人太多,真鬧起來誰都討不到好。
所以這么看來印度能保持70多年統一,不是因為“文化認同”多強,也不是因為“宗教力量”多深,而是歷史、地理、人口共同作用的結果,英國人留下的爛攤子,地理上的“封閉”,14億人的“大數法則”,讓分裂的“成本”高到沒人敢試。
但這種統一,更像“被綁在一起的駱駝”,駱駝能走多遠,不取決于它多強壯,而取決于繩子綁得有多緊。
莫迪說“印度是文明國家”,可只要種姓制度還在、貧富差距還在、地方矛盾還在,這根“繩子”遲早會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