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畫家王西京同志
王西京藝術空間開幕式
嘉賓合影
6月27日,在山海相依、人文薈萃的濱海城市青島,由中國文化藝術發展促進會、中國畫學會主辦,青島卓琴國立商貿有限公司、陜西省美術家協會、陜西省中國畫學會承辦的“王西京藝術空間”揭幕儀式隆重舉行。來自藝術界及社會各界數百人共同見證了這一盛大的藝術盛事。
1946年出生于西安的王西京,現任中國畫學會副會長、陜西省文聯副主席、陜西省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陜西省中國畫學會會長等職務,并在西安交通大學、西安美術學院等多所高校兼任教授、博士生導師;是第九屆、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被國務院授予“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曾獲“中國時代先鋒人物”“第四屆中國改革十大最具影響力新銳人物”“法國秋季藝術沙龍終身會員成就獎”“中法杰出文化使者貢獻獎”等諸多榮譽。
著名評論員韓喬生擔任開幕主持人
我是著名評論員韓喬生,也是西京主席多年的好友,很榮幸主持今天這個盛大并具有多重內涵的文化活動。今天可謂群賢畢至高朋云集,大家專程從全國各地、甚至從海外趕來。有來自北京、南京、天津、吉林、陜西、常州、深圳、廣州、河南、青海,還有山東各地以及新加坡、泰國等的各界朋友,可見西京主席的人氣很旺。
現在就讓我們共同見證青島“王西京藝術空間”的盛大啟幕。
著名企業家、卓琴國立商貿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當代名家藝術館館長蒯家治先生致辭
自從有了為中國的藝術大家多建幾個美術館的設想之后,我就在盡最大努力推進此事。王西京老師來了之后,我看了他的作品,覺得他是一個全面的畫家,所以就交流起來。事情也發展的很快,經過協商,藝術空間就建成了。
中國文化藝術促進會會長、著名美術家楊曉陽先生致辭
王西京先生是西安美院優秀畢業生,是中國當代最著名、最有創意、幾十年來不斷革新的一個國畫大家,同時他又是一個杰出的美術活動策劃家。他關心國家政治,隨著黨的各個階段政策的要求,以美術的形式為國家政治建設做出重大貢獻的一個少有的帶頭人。
西京的非洲生活寫生題材,這次是全面的干凈的。首先是主題創作,主題創作在中國解放以后,學習前蘇聯的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畫法,用西方的科學造型體系來加上中國的筆墨,這一點探索,我昨晚跟西京先生在談的過程中,我說最早從徐悲鴻、蔣兆和開始,后來到黃胄、方增先、劉文西、楊之光,然后到王西京先生的這里,算是畫了一個句號。140年來,中國人接受西方科學的繪畫體系,但是又不斷的繼承民族的筆墨傳統,堅持寫意精神。現實主義水墨人物畫,在這個時代是中國歷史上的人物畫的最高峰。西京先生成為了這個階段最著名的畫家,基本上到此為止,我看以后基本上也沒人能超過他。
西安市原副市長朱智生講話
大家知道,王西京是中國畫壇的一面旗幟。今天他的藝術展在青島開展,受到了中國美術界及青島企業界、市民的認可,值得祝賀。在這里,我向王西京先生藝術空間的啟幕表示熱烈的祝賀,向王西京先生致以崇高的敬意。王西京先生近80歲,是新中國誕生以來培養的一位著名美術家,也被授予人民美術家榮譽稱號。他的命運和新中國的發展和各個時代緊密相連。幾十年來,他的藝術思想、藝術作品、藝術手段,始終代表著時代潮流、代表著主體文化,他是中國畫壇的一面旗幟。
世界電影產業協會會長王海歌先生致辭
我曾做為記者身份采訪王西京先生,到如今見證他藝術成就的熠熠光輝,深感榮幸。也由衷的向大家分享他的藝術成就:他深耕中國畫領域,將骨法用筆、氣韻生動等千年的美學精髓融入了血脈,在林則徐、文天祥等經典人物作品中,用剛勁如鐵的線條勾勒英雄們不屈的脊梁;以凝重深邃的墨色,渲染歷史的滄桑。他巧妙融合工筆的細膩和寫意的灑脫,既精準還原歷史人物的風采神韻,又將當代人物刻畫的分外鮮活。這種守正創新的藝術追求,讓中華優秀傳統的文化在新時代煥發出光彩。
陜西省美協原黨組書記呂峻濤先生致辭
王西京先生是自長安畫派之后,陜西美術在新時期的又一個標桿,是享譽三秦又走出三秦、蜚聲海內外的藝術大家。在60余年不間斷的藝術創作中,充分體現了一個中國藝術家的藝術追求與歷史使命。
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原陜西省美術博物館館長羅寧代表王西京主席學生致辭
今天,老師把他的作品呈現在美麗的海濱城市青島,對學生也是一次最好的觀賞和學習的機會。我想長安畫派的藝術精神就是創新。老師一路走來,他的一生也寫滿了兩個字——創新。一般老人到他這個年齡,都在安享晚年。而他卻在不停的求索,不管是創作還是展覽,或是文化傳播的行為,以及采取的辦法,都有創新性。所以我們永遠要向老師學習,要做老師的好學生。
中國畫學會副會長、陜西省中國畫學會會長、著名藝術家王西京先生致感謝辭
非常高興和大家相聚在美麗的青島。在此首先感謝大家能抽出寶貴的時間,從全國各地、甚至從海外趕來,參加今天我的這個藝術館的揭幕活動,真是盛情難卻!我想這個活動對我來說固然很重要,但比這個活動更重要的是這份友情,讓我倍感高興的是,今天在這里見到了很多已經多年沒有謀面的老領導、藝術界的老朋友,對我這樣一個已經八十歲的人而言,真是萬千感慨,難以言表。再次衷心地感謝大家的盛情光臨,謝謝大家!
青島“王西京藝術空間”并青島當代名家藝術館,是青島卓琴公司在青島市政府的關懷與支持下,傾力打造的一個高端的藝術展示平臺,這里匯聚著當代眾多藝術精英的優秀作品,已成為這座城市現代文明并開放性傳播的重要窗口,這是一個純公益性的文化善舉,這一善舉也讓我們對這座以經濟和時尚而聞名的濱海城市肅然起敬。
今天在青島我的藝術空間所陳列的160余幅作品,是我各個時期代表性的創作成果,具有較強的學術性,其中包括重大歷史題材、歷史人物、絲路人物、山水、花鳥、書法等十個系列。它所呈現的不只是我的思想、我的感情、我的藝術表達,還有就是一個當代文藝家對我們這個民族未來的憂患與期盼。這里還要特別說明的是,所有展品將會永久留在青島,助力青島的城市文明建設。
這幾天,很多人都在給我提出同樣一個問題:“你為什么會將自己的藝術空間、自己那么多的藝術精品永久放在青島?”我想至少有這三方面的初衷:
其一,我出生在陜西,這里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也是黃河文化的源頭,黃河文化是我們民族靈魂的核心象征,黃河的入海口就在山東。這是一條中華文化的文脈,我曾為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創作過《黃河,母親河》,象征著中華民族不屈的精神和艱難復興的歷程,也象征著中華文化的一脈相承。今天我們已進入到一個開放的、一個文化資源共享的時代,在藝術多元與共融的時代語境下,推動地域藝術的對話與互鑒,進而拓寬傳承創新之路,亦是對國家文化戰略和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最好的踐行。
其二,齊魯大地古往今來人文薈萃,群星燦爛。在我的藝術表現中,有許許多多的齊魯先哲,諸如孔子、孟子、扁鵲、諸葛亮、王羲之、李清照、鄭板橋、蒲松齡等,都是我一直以來非常鐘情并反復錘煉的創作題材。僅李清照、鄭板橋、蒲松齡,我曾畫過數千幅之多。換句話說,我也是受齊魯文化滋養而成長的一位從藝者,所以今天這個藝術陳列空間,亦是我用藝術對山東父老的一個回報,一個充滿感恩之情的文化獻禮。
其三,當今時代,文化的開放性已勢不可擋,我們可以看到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文化正在風靡世界,有人把它稱之為文化帝國主義。它是通過文化殖民來傳播它的價值觀,也可以說我們的意識形態正在面臨著嚴峻的挑戰。文化安全出現了嚴重的危機,加之科技與資本的無情運作,致使人們越來越背離了自己的傳統,可謂人心不古世風日下,我們的生態環境正在日益惡化。所以,國民的素質教育已上升到了一個民族存亡、國運興衰的根本性的基點上。大家知道,繪畫藝術是文化生產力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以藝術的形式,以主流藝術創作詮釋歷史、凈化心靈、淳化世風、正本清源,守護我們民族的優秀傳統,亦是我們這一代文藝家的一項崇高的文化使命。在一個充滿現代活力的濱海城市,更多地融入我們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基因,凝聚中國精神,無疑會使它具有永久而長新的發展活力。
這里還要特別感謝的是青島卓琴國立商貿有限公司蒯家治總裁,這是一位有情懷、有前瞻性思維的企業家。這里匯聚的眾多藝術界精英的作品,無疑是他對這座城市文化品質的提升和邁向現代文明所作出的具有非凡意義的貢獻。感謝蒯總為這個當代名家藝術館、為這個藝術空間、為家鄉的文化建設所付出的諸多心血和努力。
今天,我從長安走來,帶著三秦人民和陜西文藝界對山東人民和山東文藝界的親切問候與美好祝愿來到青島,向青島人民匯報,向青島人民學習,進而推動東西部文化的互動與交流,繁榮藝術創作,增強城市活力,助力文化強市、文化強國戰略,為中華民族的文化覺醒和全面復興以盡自己的綿薄之力。
衷心地感謝青島市委、市政府、市委宣傳部、市文聯,感謝中國文化藝術發展促進會、中國畫學會、陜西省美術家協會、陜西省中國畫學會,感謝青島卓琴國立商貿有限公司、青島金石博物館等機構對此次活動的大力支持與厚愛。
感謝所有的來賓朋友,讓我們共同為青島的明天祝福。我想這一藝術空間的空間盡管有限,但它帶給人們的啟示是無限的,當然這種啟示不只是學術層面的,更多的是精神層面。倘若如此,我會感到由衷的欣慰!謝謝大家!
王西京先生捐畫作兩幅
原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黨組書記胡振民部長(左2)宣布“王西京藝術空間”開幕
開幕儀式現場
在當代中國畫壇,王西京是一位做出了杰出貢獻的藝術家;一位具有家國意識、時代使命、人民情懷、國際視野的知識分子;一位用藝術書寫民族史詩,弘揚民族文化精神的先行者;一位高尚人格與優秀藝術完美結合的典范。
他出生在新舊中國交替的風云年代,伴隨著共和國七十多年的風風雨雨,見證了民族復興的艱難歷程,受到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文藝思想的熏陶,形成了與時代同步、為人民作畫的價值觀和創作思想。六十年的社會實踐與創作實踐使他成為新中國培養的最具代表性的藝術家之一。
此次青島王西京藝術空間陳列的160幅作品,是王西京從藝六十年來各個時期的主要創作成果,涵蓋重大題材、歷史人物、山水、花鳥、絲路、舞韻、梨苑、武林、速寫、書法等十個系列,是其藝術生涯的一次全面回顧。這些作品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他深厚的文化底蘊、堅實的藝術功底以及獨樹一幟的藝術視角。尤為引人注目的是,青島“王西京藝術空間”的王西京藝術文獻展區宛如一條時光長廊,系統且全面地鋪陳出這位藝術家藝術生命的歷程及其創作脈絡。
六十年來,王西京胸懷家國,勇擔使命,飽含人民情懷,秉持國際視野,在藝術實踐中始終堅守主流創作方向,守正創新;作品高揚著中國精神,為民族留存了寶貴的精神元氣,彰顯出非凡的歷史責任與使命擔當。
“王西京藝術空間”的盛大揭幕,為青島現代文化注入了人文內涵與創新活力。它不僅極大地提升了青島文化的開放與包容,更為這座城市的文化建設增添了強勁動力,顯著增強了青島對外的文化影響力。“王西京藝術空間”已然成為展示王西京藝術成就的重要窗口,同時也是開展審美教育、傳播中國傳統文化、高揚中國精神的重要平臺。
王西京用實實在在的業績,彰顯了一位中國知識分子的良心與責任,詮釋了一位杰出的人民美術家、一位成功的文化事業從業者、一位社會公益事業的踐行者應當具備的人格境界。
參加揭幕活動的領導、藝術家及各界嘉賓有:
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原黨組書記胡振民
湖北省原副省長韓忠學
北京衛戍區原政治委員孫本勝
中國鐵路建設股份有限公司原總裁趙廣發
國務院三峽辦原副主任張寶欣
國務院三峽辦原副主任胡寶林
西安市人民政府原副市長朱智生
中國文化藝術發展促進會會長楊曉陽
世界電影產業協會會長王海歌
中泰友好協會副會長曾春潮
青島文聯主席王紹波
青島中國當代名家藝術館館長等
出席本次活動的書畫界朋友有:
陜西省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郭線廬
陜西省美協原黨組書記呂峻濤
陜西省美術博物館原館長羅寧
陜西國畫院黨總支部書記胡冰
陜西省美協副主席劉奇偉
西安中國畫院院長王犇
西安美術學院教授李玉田
陜西國畫院原副院長王志平
吉林省美協原副主席孫維國
吉林省龍寶齋藝術館館長龍野
還有著名畫家王西洲、石旭、舒棟、王偉、谷煜、嚴智輝、 蔡春禮等;
出席本次活動的知名專家、學者、企業界的朋友有:
中鐵一局原黨委書記馬海民
中鐵一局原副局長王力
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副秘書長蔡軍
西安交通醫院原院長王健強
非遺傳承與發展(大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法人孫韻波
青島金石美術館館長劉駐昌
文化學者焦維明
和各界朋友高培杰、王琨、 楊建忠、李建新、楊懷安、楊韶生、李維平、 陳福華、李任杰等;
今天很多未能到場的朋友也發來賀電:
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生導師 、中國國家畫院院委姜寶林先生發來賀詞:
欣聞王西京先生藝術空間在青島中國當代名家藝術館開幕,謹致熱烈祝賀!王西京先生秉承長安畫派精神,融通傳統與現代,扎根生活,形成獨特風格。同時悉心培育畫壇新生力量,助力藝術薪火相傳。祝愿此次畫展圓滿成功,藝術之路長青!
首都師范大學美術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中國美協理事劉進安發來賀詞:
衷心祝愿王西京藝術空間開館大吉,未來蓬勃發展,成為藝術界的璀璨明珠,也祝愿王西京先生 藝術之樹長青,創作出更多震撼人心的佳作,為中國美術的發展再添華彩!
發來賀電的還有:
中國藝術研究院 國畫院名譽院長、博士生導師,中國美協藝委會主任 中國畫學會會長田黎明先生,
中國美術家協會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屈建、原中國美協副主席徐里、許欽松
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 趙建成、陜西省美術家協會主席 朱盡暉、著名畫家何水法、江文湛、詹忠效、楊季等。
王西京先生的青島藝術空間開幕,也引起了媒體的廣泛關注,
出席活動的媒體有:
光明日報、人民網、光明網、鳳凰網、人民日報海外版、中國日報、工人日報、中國文化報、中國藝術報、中國書畫報、中國美術報、中國文化網、雅昌藝術網、藝術中國網、新浪網、書畫頻道、在藝、芭莎藝術、張雄藝術網、HI藝術、絕對藝術、藝術商業、前線藝術、墻藝術、搜狐、網易、騰訊新聞、百度百家、天天快報、今日頭條、陜西日報、陜西電視臺、西安晚報、西安電視臺、華商報、全球華人頻道等。
青島王西京藝術空間陳列館
青島王西京藝術空間陳列館
青島王西京藝術空間陳列館
青島王西京藝術空間陳列館
據悉,這批珍貴作品將長期陳列在青島王西京藝術空間,成為青島現代文化的一個亮點,并持續作為青島文化建設的重要資源。這一公益性舉措,將服務于社會,免費向市民和游客開放。屆時,更多人將有機會近距離領略王西京藝術作品的獨特魅力,感受一位人民美術家的國際視野與家國情懷。
在當代中國美術的壯闊天地中,王西京宛如一顆璀璨奪目的星辰,以其卓越的繪畫造詣和敏銳的時代洞察力,鐫刻出獨樹一幟的藝術軌跡。他六十多年來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藝術社會實踐,匯聚成備受矚目的“王西京現象”。這一現象折射出社會的滄桑巨變、文化的賡續傳承,以及銳意創新的光芒;唱響了為人民立言、為人民立德、復興中國傳統文化、促進中西文化交流互鑒、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的時代主旋律,為民族保留了元氣,展現出獨特的面貌和影響力,具有超乎尋常的時代意義。
《人民領袖》180cm×98cm 1991
《周恩來同志》 180cm×98cm 1991
王西京不僅以中國畫發揚傳統文化,更認識到藝術家促進文化傳播的責任。多年來,他帶領團隊40多次前往美國、法國、德國、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日本、印度、斯里蘭卡、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韓國及非洲各國采風寫生交流,創作了近百幅關注當地生活和生態的異域風情人物畫,并于2016年至2018年連續三年在巴黎秋季沙龍藝術展上展出。中國傳統藝術在世界舞臺上精彩亮相,引起了西方藝術界的高度關注和認同。
同時,王西京還邀請國外知名藝術家到中國交流訪問。2019年,在他的多方努力下,入選法國秋季沙龍的175件作品抵達西安,“對話秋季沙龍·中國畫作品展”在西安舉辦,法國秋季藝術沙龍中國館正式進入西安國際美術城,這也是法國秋季藝術沙龍這一國際藝術平臺首次在中國落戶。
王西京是一位不知疲倦的文化使者,他穿梭于國際藝術舞臺,以丹青妙筆講述中國故事。在歐美頂級藝術場館,觀眾無不為他畫作中神秘的東方魅力所吸引,中國形象在他的筆下逐漸清晰、立體豐滿,增進了國際社會對中國文化的全方位認知。他的行動促進了中西藝術對話,為中西文化互鑒架起了橋梁。王西京的藝術與人類各民族的命運相結合,真實踐行著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時代先聲的丹青華章
王西京的藝術旅程與中國當代波瀾壯闊的發展進程緊密相連。他手中的畫筆恰似一臺精準的時代記錄儀,從回溯歷史的幽深感傷,到聚焦蓬勃的變革浪潮,再到新時代的國際化視野,始終精準地捕捉著時代的律動。
王西京出生于上世紀40年代末,幾乎與新中國同齡。他的藝術生涯沐浴著共和國70多年的風雨,作品展現了諸多方面的時代脈動。
《遠去的足音》 200cm×200cm 1984
改革開放初期,他的《創業史話》喚醒了人們迎接黎明的曙光,開啟了新生活、新事業的憧憬;《遠去的足音》宛如黃鐘大呂,敲響了改革開放風云激蕩的大門。畫面雖透著幾分悲壯與決絕,卻難掩破釜沉舟、開天辟地的磅礴氣勢,穿越歷史迷霧,向著曙光初綻的彼岸邁進。王西京憑借鬼斧神工般的筆觸,將舊有觀念的土崩瓦解與新興思潮的洶涌澎湃封印于畫布之上。這些畫作并非歷史場景的簡單復原,而是對改革開放偉大征程的深情關注與崇高敬意,激勵著后來人銘記先輩們的熱血,在新時代奮勇前行。
在社會發展的關鍵節點,當主旋律被淹沒時,王西京創作的《李大釗》《人民領袖》(毛澤東)、《周恩來》《知音》(彭德懷)等十四幅革命領袖系列畫作,宛如一部部雄渾激昂的主旋律史詩。每一幅作品都飽含著對領袖們的赤誠敬仰。從領袖們高瞻遠矚、運籌帷幄的豪邁風姿,到與百姓同甘共苦的溫馨畫面,他筆下的領袖們褪去了神秘光環,變得可親可敬。這些畫作如磁石般深深吸引觀眾,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令主旋律在藝術殿堂久久回蕩。
王西京時刻關注著國家的發展和人民的心聲。他的目光停留在每一個重大的歷史關口:《人民的重托》聚焦領袖擔當使命、不負人民期望的莊重瞬間,傳遞出人民的信任與期望;《守望生命》展現出領袖對生命和人民的尊重;巨作《春潮》以澎湃的海浪為背景,描繪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信步向前,洶涌的海浪似春潮破冰,滾滾向前,讓觀者感受到改革奮進的磅礴力量,必將迎來萬象更新的新畫卷。
《兵諫一九三六》 250cm×330cm
在建國60周年之際,王西京完成了重大歷史題材作品《兵諫一九三六》,重現那段驚心動魄的歷史風云。畫作通過對事變前場面的細膩描繪,重現了那個扭轉乾坤的關鍵時刻,展現了張學良、楊虎城將軍為了民族舍生取義的崇高精神,警醒后人銘記歷史。
唐人詩意 136x68cm 2016
醉花蔭 136X68CM 1993
埃塞印象 145x122cm 2020年
秋山行吟68X68CM 1991
遠山 219cmX145cm 2020年
印象非洲 164x192cm 2020年
伽羅婦144x138cm 2020年
70年代創作的宣傳畫《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大千觀荷圖1996年 190cmX498cm
書法137X37cm 2016
春到草原365x143cm 2020年
觀云 68x136cm 2011年
書法小品 45x35cm 2011年
書法小品 45x37cm 2011年
夢巴黎 181cmX131cm 2021年
書法小品 136x34cm 2011年
圖爾卡納的婦女們 188cmx175cm 2021年
在非洲采風
在非洲采風
醉八仙 600cmx200cm 1994年
竹林七賢 240cmx120cm 1987年
3702(山水小品系列之一)界山云起扇面2016
3702(山水小品系列之二)界山云起扇面2016
3702(山水小品系列之三)界山云起扇面2016
3702(山水小品系列之四)界山云起扇面2016
3702(山水小品系列之五)界山云起扇面2016
韻系列之十二50X50cm 2016
舞女 50X50CM 2016
長恨歌詩意 136cmx68cm 2016
2013年,王西京為人民大會堂創作的《黃河母親河》成為巨幅繪畫的里程碑。他以“艱難抗爭、萬流奔騰、未來暢想”三部曲,運用中西合璧的山水畫大寫意手法,描繪了中華民族母親河的精神氣概,弘揚了中華民族不畏艱險、勇創輝煌的正大氣象。
在建黨100周年之際,王西京創作了《延安記憶》,一幅飽含深情的紅色記憶長卷。延安是中國革命的搖籃,王西京用畫筆勾勒出寶塔山下官兵同甘共苦的場面,再現了那段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崢嶸歲月,為傳承延安精神提供了鮮活的藝術樣本。
何以為家 144cmx104cm 2019
《家園》192cm×116cm 2019
《盼歸》143 cm×102cm 2019
《取水之路》 242cm×121cm 2020
“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如浩蕩東風,吹綠了沿線各國的希望田野。王西京再次展現出他超人的時代敏銳度,帶領團隊多次走進非洲、印度、希臘、意大利、伊朗、哈薩克斯坦、土耳其、丹麥、敘利亞等國家,關注人類共同命運,創作了一系列跨越東西方藝術的絲路風情人物畫。如《土耳其之父》《和平世界》《非洲勞工》等作品贏得了當地民眾的深情贊譽;《盼歸》《何以為家》《家園》等作品表現了難民對和平的渴望和重建家園的愿景;《水屋》《童年》《取水之路》等作品反映了沿線貧困地區人們的生存狀態。
透過這些匠心獨運的作品,我們看到了沿線各國攜手并肩、同筑繁榮的藍圖,世界大同的曙光正穿透云層灑向人間,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藝術天地煥發出蓬勃活力。
《蒲松齡》136cm×68cm 2006
傳統文化的現代表達與國際使者
王西京是一位虔誠的文化守護者,深深扎根于華夏博大精深的文化厚土之中,同時創新藝術表達。他的新文人畫和歷史人物畫是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以書為骨,以詩為魂,闡釋著儒家、道家思想,代表著中國文化的主流。例如,他創作的《文天祥》《岳飛》《天問》(屈原)等愛國人物畫,以及《司馬遷》《竹林七賢》《蘇東坡》《曹雪芹》《鄭板橋》《蒲松齡》《魯迅》《巴金》等文化人物畫,還有《陶潛詩意》《貴妃醉酒》《玉樓醉春圖》《唐人詩意》《天閑云淡》等雍容華貴或清新空寂的水墨寫意人物畫,這些作品包含著家國情懷、人生態度和宇宙意識,將他的藝術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
一、舞韻系列
舞韻系列 110cm×71cm 2023年
王西京的舞蹈人物畫堅守民族繪畫的本質特點,發揮中國傳統藝術的寫意精神,用明朗爽快的線條和墨色混融表現人們的陽光與激情,同時借鑒西方繪畫的造型手法,再鑄了中國舞蹈人物畫的新高度。從古典舞的輕盈優雅、敦煌飛天的超凡脫俗,到民族舞蹈的熱情奔放,他筆下的舞者仿若被注入靈魂,隨時可能躍入現實世界,極富現代感和當代審美觀,將舞蹈人物畫研究推進到一個新的領域。
二、梨園系列
《“梨園”系列之八》(122厘米×70厘米,2023年)
《“梨園”系列之九》(129厘米×70厘米,2023年)
《“梨園”系列之六》(113厘米×70厘米,2023年)
《“梨園”系列之十三》(121厘米×67厘米,2023年)
《貴妃醉酒》(105厘米×77厘米,2023年)
《“梨園”系列之十一》(108厘米×66厘米,2023年)
《武家坡》(121厘米×67厘米,2023年)
王西京的戲曲人物畫開啟了通往古典藝術殿堂的通道。承載數百年歷史記憶和人文情愫的中國戲曲在他的筆下重獲新生。他將京劇、越劇、秦腔等劇種的經典角色定格于宣紙之上,不僅是戲曲美學的再現,更蘊含著忠孝節義、含蓄婉約的東方美學。例如,《貴妃醉酒》中的婀娜多姿,《鍘美案》中包拯的正義無私,《盜御馬》中竇爾敦的俠肝義膽,這些作品為戲曲的傳承與發展開辟了新的道路。
三、武術系列
《無題》 78cm×70cm 2024
《無題》 93cm×64cm 2024
《無題》 97cm×64cm 2024
《無題》 100cm×70cm 2024
《無題》 103cm×66cm 2024
《無題》 106cm×66cm 2024
《無題》 107cm×70cm 2024
《無題》97cm×70cm 2024
《無題》100cm×67cm 2024
王西京的武林人物畫將中華武魂揮灑得氣吞山河。他用中國畫詮釋了武術精要,展現了岳飛、武松、穆桂英等英雄的身影,以及崆峒派、武當派、少林派、峨眉派、詠春派、太極拳等武術流派的精彩瞬間。太極拳的圓轉如意、以柔克剛,少林拳的剛猛勁道、威震八方,在他的畫筆下幻化為極具沖擊力的線條與墨韻組合。他運用沒骨畫法,讓人們在水墨營造的氤氳光影中體會武術的動靜、剛柔之美。這不僅是對武術美學的再提升,更重要的是提振了匡扶正義的民族血性,重振了“精忠報國”的家國情懷。這些畫作仿若攜帶著中華武術精神的文化信鴿,漂洋過海,飛遍全球,成為世界認識中國文化的亮麗名片。
社會擔當的赤誠踐行
“王西京現象”的出現絕非偶然,其背后是他永不停歇的跋涉。對于成績,他多次表明,自己成長于新中國,是吃助學金長大的一代人,見證了共和國70多年的風風雨雨,永遠不忘黨的培育之恩。他始終懷抱一顆回饋國家和人民的赤子之心。
王西京不僅在藝術領域碩果累累,更是一位胸懷天下、勇于擔當社會責任的社會活動家。憑借在藝術領域的廣泛影響力,他為西安和陜西美術事業的奠基發展,乃至為國家美術的繁榮昌盛、文化交流互鑒等進行了開創性的努力,樹立了里程碑。
38歲時,他因《遠去的足音》在全國美展上一舉成名,成為當代畫壇的新銳力量。他舍棄了事業發展的大好機會,以藝術家的社會責任感,肩負起為古城西安創建一個畫院的重任。39歲開始,他自籌資金、選址、籌建,往返北京40多次,憑借西北漢子的執著,經過5年磨礪,創辦了西安歷史上第一個美術機構——西安中國畫院,并當選為第九屆、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畫院成立以來,開門辦院、廣納人才,30多年來,王西京帶領畫家們開展繪畫創作,行程數十萬公里,進行國內外采風、寫生、交流和慰問活動,匯聚畫家200多名,入選全國各類展覽的優秀作品上千件,榮獲獎項上百件,組織各類畫展600多場,出版各類畫集、文集近萬本,創作出一大批內涵豐富的藝術精品。
西安中國畫院的創建和發展模式是全國獨有的。在經費自籌的情況下,畫院不斷壯大,并最終交還給國家,成為國家事業和國有資產。王西京作為院長,35年來從未報銷過一筆差旅費,他以無私的奉獻精神帶領畫院,培養了一支優秀隊伍,用人文情懷提升了古城的文化地位。
《藥王孫思邈》
2010年,王西京當選為第四任陜西省美協主席。此前,陜西美術界經歷了20多年的無核心運轉,人才流失,資源匱乏,長安畫派曾打下的基礎和影響力也逐漸消退,在第十一屆全國美展中,竟然無一幅作品獲獎。面對這種局面,王西京提出了“長安精神”的發展理念,帶領團隊勵精圖治,二次創業,開始了基礎設施建設、人才資源開發、學術創作工程和美術產業化發展等一系列舉措。他創立陜西美術事業發展基金會,籌措資金2300萬元,個人率先向基金會捐款100萬元,為美術事業發展提供堅實后盾;舉辦“長安精神”老中青名家國內國際系列巡回展覽,16位陜西畫壇元老的130余幅精品震撼中國畫壇;首次設立“陜西美術獎”,造就德藝雙馨的人才隊伍;開展“陜西人文千年重大題材創作工程”,探索陜西美術產業化發展,加快美術精品創作,確立陜西美術的全國學術地位,使陜西美術再度進入百花齊放的春天。
為了夯實基礎、發掘人才,王西京倡導創建了驪山創作培訓中心。8年來,免費為全省十一個地市開展培訓班60期,培訓美術骨干1200余名。培訓中心不靠國家財政,不收學費,王西京個人承擔了每年150萬元的開支,還帶領學員赴馬來西亞開展國際文化交流。中國美協領導對此給予了高度評價:“驪山培訓中心是全國美術界唯一的創舉,驪山經驗不可復制。”
為了提升整體創作水平,王西京主導“陜西人文千年重大題材美術創作工程”,擬定選題120個,歷時四年,以國畫、油畫、版畫、雕塑等藝術形式,推出了《鳩摩羅什》(國畫)、《咸陽古渡》(國畫)、《埃德加·斯諾》(版畫)、《直羅鎮大捷》(油畫)、《延安大生產運動》(油畫)等160幅人文千年重大題材美術精品,填補了陜西美術重大歷史題材創作的空白。
與此同時,王西京關注著下一代的美術教育。在他的倡導下,舉辦了三屆“中國西安國際少兒美術節”活動,確立了西安國際少兒美術中心的地位。建立了蘭臺少兒美術教育中心和西安國際少兒美術館,舉辦美術教育成果展、全國少兒美術精品巡回展、少兒美術教育高峰論壇等活動,為完善我國少兒美術教育理論體系和管理體系提供了范例,受到國家教育部、文化部的贊譽。
經過努力,在2014年第十二屆全國美展中,全省十一個地市的上千名作者參與創作,推出上千幅優秀作品。陜西美術作品入選總數超過歷屆入選數,沉寂多年的陜西美術再現中國畫金獎提名,獲得金獎、銅獎及優秀獎共五項獎牌。其中,設計項目《為西部民生土窯改造設計》和人物畫作品《榜樣》分別獲得藝術設計金獎和中國畫三等獎。陜西藝術家向全國展示了“長安精神”的新形象,重新證明了畫壇陜軍的雄厚實力。
王西京力行慈善公益事業。上世紀90年代,他出資20萬元在青海玉樹貧困山區建起希望小學。汶川地震、玉樹地震、甘肅舟曲泥石流等災情發生后,他向災區捐款累計200余萬元,以及大量賑災物資。在美協擔任領導期間,他自行承擔了中國第一部系統梳理書法藝術的巨著《中國書法大典》120萬元的編纂出版費用。王西京作為藝術家不忘人民,樂于承擔社會責任的事跡不勝枚舉。
藝者仁心,王西京正如他的作品那樣,體現出一種行穩致遠、胸懷天下的正大氣象。決定藝術高度的是藝術家的思想境界。王西京在學術和社會擔當兩方面的杰出表現,深深影響著中國美術界。
王西京現象的未來回響
回首過往歲月,“王西京現象”已然成為當代中國美術史上一座巍峨聳立的不朽豐碑;展望未來征途,其所蘊含的能量將如源頭活水,持續奔涌,為藝術發展和社會進步不斷注入動力。
王西京所開辟的中國畫創作創新之路將如燈塔,啟發更多懷揣藝術夢想的后來者投身時代浪潮。從藝術創作源頭、文化傳播路徑到社會美育末梢,“王西京現象”仿若一顆熾熱燃燒的火種,點燃大眾對藝術的熾熱激情,對文化傳承創新的殷切期盼,為推動中國文化精神向前邁進貢獻著力量。
《塔吉克新娘》 131cmx99cm 2020年
《聽海》 206cm×192cm 2020
《敘利亞少女》 143X138cm 2018
《伊朗老人》 145cmx129cm 2018年
《老屋》 193cmX155cm 2018
新一代藝術家必將沿著他的足跡,用飽含激情與智慧的畫筆反映科技變革的驚世奇跡、社會發展的嶄新篇章,為時代鐫刻下清晰而深刻的影像。在傳統文化創新領域,更多新秀藝術家將借鑒王西京融會貫通之道,讓古籍經典、非遺技藝等沉睡的文化瑰寶在當代語境中重放異彩。在國際交流舞臺上,新一代藝術家將以更加自信從容、開放包容的姿態傳播中華優秀文化,借藝術之力穩步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
在王西京身上,我們目睹了一位藝術家的智慧、使命擔當與家國情懷。“王西京現象”為我們中華民族保留了元氣。它不僅屬于過去的輝煌,更將一路高歌,奔向未來,推動中國文化藝術在世界舞臺綻放奪目光華,書寫人類文明交流互鑒、攜手共進的嶄新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