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晨 通訊員:秦夢龍
7月15日的江漢路站,午后的陽光透過梧桐葉隙灑在電車2路2454號車的窗沿上。車廂前方的正座上,一位拄著拐杖的殘疾人正緩緩挪動身體,準備在下一站下車。14點35分,車輛穩穩停靠的瞬間,這個尋常的下車動作,被駕駛員魯勝看在了眼里。“就在前門下吧,前門近一點!”
魯勝的聲音突然在車廂里響起,打破了“前門上、后門下”的常規指引。他緊接著轉向車外,對著正準備上車的乘客輕聲解釋:“別人不方便,讓別人先下吧!”沒有絲毫猶豫,也沒有多余的鋪墊,兩句話像兩顆投入湖面的石子,漾開一圈圈溫柔的漣漪。
誰都知道公交的規矩如同行車路線般清晰,前門負責迎接每一份期待,后門承載每一次告別。但魯勝心里裝著比規矩更重的秤,那是對行動不便者的體諒。他看得見拐杖與地面接觸時的遲緩,算得出從后門到站臺那幾步路里藏著的艱難,所以寧愿多費一句口舌,也要為特殊乘客省下幾分力。
車外的乘客們默契地往后退了半步,為下車的殘疾人讓出一條通暢的路。當拐杖的金屬頭輕輕觸碰到站臺地面時,那句“謝謝”混著引擎的低鳴,成了這個午后最動人的和聲。魯勝回到駕駛座,后視鏡里還映著殘疾人遠去的背影,他知道,自己剛才打破的是刻板的條文,守護的卻是服務最本真的模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