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們講了抖音的第一宗罪:殺死用戶。今天,我們繼續講抖音的第二宗罪 —— 殺死作者。
抖音正在用一套名為“算法” 的枷鎖,將創作者一步步逼入絕境。它讓創作者淪為沒有思想的機械,日復一日生產“符合平臺規則”的內容,如同富士康流水線上的工人,只能按標準模具沖壓零件。創作者的獨立思考被碾碎,原創精神被吞噬,最終只剩下為流量賣命的軀殼。
一、流量牢籠:用賬號權重白嫖創作者
在抖音做內容,有個荒誕卻普遍的現象:卡萬播。當創作者注冊賬號發布內容時,流量往往會卡在“1 萬播放”這個坎上,當然前提是內容已足夠“合規”,若稍顯粗糙,播放量可能只有幾十、幾百。
這個“卡萬播”的階段,是創作者們最煎熬的階段。他們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內容,與那些幾十萬點贊的作品質量不相上下,但流量卻像被一堵無形的高墻擋住,寸步難行。
原因無他,全憑抖音的“流量池”規則,說白了,就是“賬號權重”在作祟:有權重者得流量,無權重者寸步難行。哪怕你的內容與大 V 不相伯仲,沒權重,就只能被埋沒。
這時總會有人勸你:“堅持住,總有一天會爆?!?可這本質上,這就是讓創作者免費為平臺打工,流量何時“結算”,全看平臺心情。
二、流量誘導:創作者被迫用“整活”換曝光
為了能快速起號獲得曝光,創作者們,一方面研究流量漏洞,一方面也在總結出“整活”方案。
首先,他們會在申請賬號上下功夫,起號的時候他們會同時起上三五個賬號,更有甚者同時起十幾個賬號,然后把同一制作水平的內容,分別發布在不同的賬號上,然后看哪個賬號能成為天選之子,而被平臺“選中”。因為,同一條內容發在不同的賬號上,他流量就是不一樣。
其次,他們會在內容形式上整活,比如講歷史的要用說唱形式、講科普的要會調侃搞怪、講社會事件還要學習喊麥,沒人在乎這種形式是否代表高質量,因為抖音的審核機制根本不懂內容。它只看“有沒有活”“夠不夠眼前一亮”,只要有,就給加權推送。
這種“形式大于內容”的導向,讓創作者陷入無意義的內卷:大家拼配音、拼剪輯、拼特效、拼演員,唯獨沒人拼內容深度。你講得再透徹,不整活,就活該沒流量。
三、限流黑盒:將創作者溺死在無形的規則中
“限流” 是所有抖音創作者的噩夢,無論新號還是老號,統統逃不過限流的制裁。最讓人絕望的是,它是一個徹頭徹尾的“黑盒”。沒有征兆,沒有理由,你的賬號前一天還正常運營,第二天流量就斷崖式下跌。粉絲數沒變,內容質量沒變,后臺卻連一條違規通知都沒有。
創作者只能像無頭蒼蠅一樣猜測:是哪里出了問題?還要不要更新?多久才能恢復流量?這本質上是平臺的霸權主義:它要“殺死”你的賬號,根本不需要理由。就像《三體》里那句冰冷的話:“毀滅你,與你何干?”
老賬號被限流,好歹還能看出來,畢竟流量下滑了,可新賬號可就不一樣了,你壓根就沒流量,你都不知道問題到底出在哪里。你以為堅持就行,實則賬號早被打入黑名單,永久限流。
這種煎熬足以摧毀大多數創作者:放棄吧,舍不得積累的心血;堅持吧,又看不到盡頭。問客服?得到的永遠是那句模板化的回復:“建議您繼續創作優質內容哦?!?這話聽多了,便只剩惡心。
四、重復推送:把創作者馴化成“流量復讀機”
抖音用重復推送馴化用戶,更用重復推送馴化創作者。一旦某個事件、某個人、某段音樂或某個舞蹈火了,你必須跟著做,想搞點原創?沒流量。
平臺把流量池集中傾斜給“熱點內容”,潛臺詞很明確:“跟著流水線走,就給你口飯吃。” 于是全網創作者陷入瘋狂的“蹭熱點”循環:一個舞蹈火了,所有網紅都跳一遍;一段音樂火了,所有人都翻拍一遍。
這種循環徹底扼殺了創作思維。創作者不再是內容的主導者,而是流量的復讀機,只能跟著平臺的推送節奏機械復制。長此以往,腦子里的原創火苗早就被“流量正確”澆滅了。
五、意識形態扭曲:引導創作者顛倒黑白,篡改認知
抖音的內容推送,正在悄悄扭曲意識形態。最近推雷軍,你就不能說小米一句壞話;最近推宗慶后,你就得把娃哈哈夸上天,因為只有這樣才有流量。在流量霸權下,太多創作者放棄了思考,無腦跟風吹捧,反之則可能被限流封號。
更可怕的是對歷史人物的篡改:希特勒明明是屠殺猶太人的惡魔,卻有人說他“是真勇士”“猶太人該殺”;劉備的仁義被說成 “假仁假義”,曹操的奸詐被捧為 “真英雄”。創作者為什么要做這種內容?不是社會共識如此,而是抖音就推這類“差異化”內容。
平臺的邏輯很簡單:“和你想的不一樣,才能勾住你的好奇心?!?于是創作者被迫挖空心思找“差異化”:好人的缺點被無限放大,壞人的優點被刻意吹捧。
長此以往,抖音上不會再有說真話、講事實的創作者。為了流量,大家只能撒謊、制造對立。而用戶,也會在一個個謊言里,忘記歷史真相。
六、縱容低俗:用“下三路”誘導創作者突破底線
如今的抖音,太多創作者在“無下限整活”:裝瘋賣傻、妖魔橫行。他們真的愿意這樣嗎?未必。但抖音一邊高調宣傳 “整治網絡亂象”,一邊偷偷給這些內容塞流量。因為低俗內容能抓牢用戶。
就像大衣哥家門口那群直播的人:他們直播大衣哥,真的是因為用戶喜歡大衣哥嗎?不,是抖音天天推這類內容,引導他們去拍。你只要拍這個,就會有流量。
平臺所推送的內容,就是要激發群眾的“極端情緒”:讓你時而開心、時而感動、時而好奇、時而激憤,最好一天24小時都泡在抖音里。
如果抖音天天推講真話、勸人放下手機、客觀解讀歷史的內容,用戶時長不就少了嗎?因為真正好的內容,它總會有些許枯燥。
除了裝瘋賣傻,平臺還瘋狂推送性暗示、“下三路”內容。
誘導創作者不斷地往這個方向發展:醫生賽道里,講正經科普的沒流量,聊“下三路”的才有曝光;彈鋼琴的要穿絲襪露大腿,講財經的要露胸口,真正做內容的人被邊緣化,剩下的全在搞擦邊。
這不是觀眾天生愛看低俗和擦邊,而是平臺刻意引導:只有這樣,用戶停留時長才會長,創作者才會為了流量突破底線。
七、踐踏原創:讓抄襲者狂歡,讓原創者餓死
抖音有還有個詭異的現象,就是那些有思想、有深度的原創內容,原作者往往不火,反倒是后面的抄襲者,靠搬運和二次加工就能走紅。
因為原創者把心思花在內容上,而抄襲者直接拿過來,加幾句“整活”臺詞、搞點夸張特效,就能獲得流量。結果往往是:抄襲者個個爆火,原創者無人問津。
更諷刺的是,大V 抄襲小作者的內容,甚至連標點符號都不改,平臺卻照給流量。這不僅僅是默許,而是在助長抄襲之風。原創者的心血被肆意踐踏,平臺卻裝聾作啞。
在他們的眼里,深度的內容加上“整活”才更符合規則,至于誰是原創,有沒有流量,跟人家沒有關系。你原創作者想有流量,你就得加入“整活”大軍,毫無他法。
八、隨意封號:流量生殺大權在握,創作者淪為順民
在抖音,你可以有自己的觀點,但不能和平臺的“態度”相悖。一旦不符,賬號可能瞬間消失。
一個公共事件發生時,沒有大V 敢先發聲,都在等抖音的“官方態度”。等平臺定了調,大家才一擁而上,順著話術重復。久而久之,創作者的血性被磨平,成了算法的奴隸:為了活下去,只能放棄獨立思考。
最近的各種熱點事件,比如雷軍造車、董宇輝賣貨、甘肅血鉛、杭州自來水、娃哈哈遺產等等,針對這些事情,誰敢說真話?你只要跟主流不一致,輕則下架限流,重則違規封號。
再一個,你積攢了100 萬甚至 1000 萬粉絲又有何用?平臺不給推送,一切都是夢幻泡影。流量的開關握在別人手里,創作者不過是平臺隨時可以丟棄的棋子。你只有當了順民,才能有一口飯吃。
最后總結
抖音正在用一套精密的“流量監獄”,將創作者的思想、尊嚴、原創精神一一絞殺。當創作者都淪為為流量下跪的機械,當內容只剩下低俗、抄襲和謊言,這個平臺最終只會變成吞噬創造力的黑洞,而被殺死的,何止是作者,更是整個內容生態的未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