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這次不忍了,直接掀桌,“如果他們想要戰爭,他們會得償所愿,”7月18日,一位德國官員撂下這句狠話。
起因是特朗普發出威脅函,要將歐盟輸美商品關稅提高到30%,作為歐洲最大經濟體德國首當其沖,面臨巨大損失。
諷刺的是歐盟貿易專員謝夫喬維奇曾多次飛往華盛頓,發過無數短信和電話,甚至承諾購買數百億美元的美國能源和芯片,一再妥協,只希望特朗普在關稅上放歐盟一馬。
然而換來的卻是美國在最后一刻將關稅要求從10%提升到15%以上,且拒絕對德國命脈汽車產業給予豁免。
美國加碼,德國震怒
7月12日,特朗普一紙信函送到歐盟總部,稱8月1日起,歐盟輸美商品關稅將從20%飆升至30%,鋼鐵和鋁制品面臨50%關稅,汽車關稅則鎖定在25%。
此時,距離美國設定的談判截止日期僅剩三周,這記重錘讓歐盟措手不及。此前,歐盟內部經過艱難協調,好不容易就接受10%的基準關稅達成共識。
部分成員國雖視這一讓步已屬屈辱,但為保住美國市場不得不吞下苦果,更讓歐盟憤怒的是美國談判代表的臨時變卦。
7月中旬,當謝夫喬維奇再次赴美協商時,美方突然將要求提高,15%或更高的基準關稅成為新要價,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甚至放風稱汽車關稅不會減免,藥品關稅可能高達100%。
德國總理默茨最初以為30%的關稅威脅只是特朗普慣用的“最后通牒式討價還價”,但當確認美國真實意圖后,柏林徹底震怒。
德國轉向
實際上德國一直是歐盟內部的對美“鴿派”,作為歐洲最大出口國,德國經濟對美國市場依賴極深,而默茨曾公開警告歐美關稅爭端將嚴重打擊德國出口業。
就在本月初,德國還被批評“急于不惜一切代價迅速達成協議”,此時看出德國還是抱有妥協換合作的幻想的,但美國得寸進尺的要求迫使德國態度轉向強硬。
到了7月18日,德國政府釋放關鍵信號,稱可能支持歐盟動用 “反脅迫工具” 即ACI,這個從未啟用的法律武器允許歐盟通過貿易投資限制反擊經濟霸凌。
德國外長瓦德富爾7月20日在《圖片報》上強硬表態“歐盟并非毫無還手之力”,默茨也在內閣會議后向美國喊話“美國政府不應低估我們采取類似措施應對過高關稅負擔的意愿”。
而德國的轉向算是在歐盟帶了一個頭,此前只有法國等少數國家主張強硬對抗,現在歐盟最大經濟體站到反制前線,隨著德國立場轉變,更多成員國開始支持讓ACI工具進入準備狀態。
歐盟的反擊
歐盟委員會已悄然備好反擊彈藥,兩輪關稅反制清單合計覆蓋價值超1000億美元的美國商品,除了日常生活用品外,甚至包括波音飛機,這些措施可在必要時迅速激活。
但真正的“核選項”是反脅迫工具,歐盟委員會正在擬定具體方案,對美國數字服務征稅、限制谷歌亞馬遜等美企進入歐盟公共采購市場。
這些措施直擊美國科技巨頭命脈,遠超傳統關稅戰范疇,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曾表示ACI是“為緊急情況而制定,而我們還沒有達到這一目標”,但隨著德國態度轉變,歐盟內部評估正在改變。
7月20日,歐盟委員會發表聲明仍稱希望“達成互利協議”,但緊接著強調“所有選項都擺在桌子上”,外交辭令的變化,是態度的轉向。
特朗普的關稅大棒揮舞實際上是單邊霸權主義在作祟,而這種無差別攻擊已讓盟友給美國貼上 “不可靠伙伴”標簽。
德國這次被迫放棄長期堅持的貿易溫和立場,直接掀桌并不是個例,日本也是如此,在遭到美國的加關稅后,也是強硬態度反抗。
特朗普的關稅威脅,讓這些傳統盟友看清了美國利益優先的真面目,這場肆意發起的關稅戰,意外加速了全球格局的重建。
參考資料
《特朗普在關稅上步步緊逼,德國態度轉變:如果美國想打仗,他們會得償所愿》觀察者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