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多個品牌,已經宣布要推出增程式車型了。
智己這邊,馬上要推出增程版本的智己LS6(參數丨圖片),另外,還有下半年發布的LS9,別克這邊,至境品牌首款車型“至境 L7”外觀首發,定位 30 萬級新能源智能豪華轎車,基于“百萬級逍遙架構”打造。這款車也將搭載增程式技術,同級首發 252KW 電機,配 1.5T 中國心十佳發動機。
據官方披露,該車車長 5.03 米,軸距 3 米,車寬 1.95 米,搭載 Momenta 高階智能輔助駕駛,全球首發 R6 飛輪大模型。
這也宣告著,又一家車企加入了增程式的隊列,除了上汽之外,傳統車企這邊,廣汽、比亞迪、吉利、奇瑞、東風、北汽,還有豐田、大眾、通用等合資車企,造車新勢力這邊,理想、小鵬、零跑、小米,都已經推出,或者即將推出增程式車型。算下來,沒有加入增程式行列的傳統車企只剩長城汽車一家了,沒有加入增程式行列的造車新勢力,只剩蔚來汽車一家了。
要知道,在前幾年,增程式技術還是人人喊打,車企噴,網友也噴,大眾汽車的高管、長城汽車的高管、蔚來汽車的高管等等,都曾經吐槽過增程式技術,網友更狠,直接說這項技術是“脫褲子放屁”,是落后技術,但是現在你看,情況是不是反轉了?
不僅車企在轉型,消費者也在用腳投票選擇增程式,2021年至2023年,增程式車型增長率分別為206%、116%及173%,2024年增程式車型銷量暴漲78.7%,市占率從3.6%猛增至9.1% 。
對于車企而言,利益驅動是根本的,消費者愿意買,那車企自然會妥協,這么內卷的情況下,增程式的增長率這么高,車企跟進增程式成為了必然的選擇。但是除了這一點之外,還有什么原因呢?
第一個,增程式和純電車型,可以共平臺生產,而插混車型不可以,車企只需要一個平臺就能同步打造純電和增程式車型,增程器的選型和具體車型研發解耦,不同車型配件和生產高度共享,研發標定流程大幅度簡化。就比如說智己的LS6純電版本和增程版本。
第二個,增程式車型的動力布局更靈活,插混車型,只能做前驅,而增程式車型,因為發動機不需要參與驅動,完全可以橫置發動機,然后后輪驅動,機艙里沒有了驅動電機和主減速齒輪組,因此可以做短前懸的設計,賦予乘員艙更多的乘坐空間,也因為布置更靈活,可以放下更大的電池,今年,會有純電續航超過400千米的增程式車型上市。
第三個,動力調教更簡單,插混車型因為有串聯并聯還有直連,調教更為復雜,特別是多檔DHT車型,就更復雜了,發動機的扭矩控制標定難度大,而增程式車型全程電機驅動,因此沒有造過插混車型的車企,造增程式車型會更容易。
很多人一直覺得增程式技術只是過渡方案,這是沒錯的,固態電池如果真的落地之后,像宣傳那樣優秀,那所有的插混車型,不管是增程式還是多檔DHT,都沒有用武之地了(增程式是插混的一種)。但是,固態電池的低成本大規模量產還是遙遙無期的。
而在此之前,增程式相比多檔插混,反而是更穩定,更適合普通消費者的方案,因為電驅的優勢太過于明顯,比亞迪的易四方,已經向人們展示了什么是未來的驅動方式,但電驅的上限遠不至于此。換句話說,如果想實現四個車輪的電機單獨控制,那必須上增程式的方案。
市區用電長途用油,沒有續航焦慮,也能兼顧純電車型的駕駛感受和低成本,特別是大電池的增程式車型問世之后,這種優勢會更明顯,到時候或許會有更多的車企和更多的消費者,投身增程式的懷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