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銀行7月22日研究報告指出,印度城市化進程面臨嚴峻的氣候適應挑戰。根據該機構發布的《印度城市韌性發展報告》預測,為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極端天氣威脅,印度需在2050年前完成2.4萬億美元的氣候適應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資。
研究數據顯示,印度城市人口預計將從2020年的4.8億激增至2050年的9.51億。然而,日益頻發的異常降水、極端高溫及海平面上升等氣候風險,正在顯著削弱該國城市系統的穩定性。報告特別強調,若不能及時升級住房、交通、供水和廢物處理等核心市政系統,氣候相關經濟損失將持續擴大。
世界銀行印度事務主管奧古斯特·塔諾·庫阿梅指出,當前城市洪水已造成年均40億美元的直接經濟損失。模型預測顯示,若不采取干預措施,該數字將在2030年攀升至50億美元,2070年更可能達到300億美元規模。報告采用兩種情景測算:基準情景下2050年投資需求為2.4萬億美元,2070年達10.9萬億美元;若城市化加速,相應投資規模將擴大至2.8萬億美元和13.4萬億美元。
研究揭示,印度當前城市基建投資僅占GDP的0.7%,顯著低于國際標準。其中私營部門參與度尤為不足,僅貢獻5%的城市基建投資。報告建議建立三級政府協同融資機制,實施氣候導向的財政轉移支付,并重點推動節水技術、智慧環衛、固廢處理及綠色建筑等領域的公私合作模式創新。通過系統性投資氣候韌性基礎設施,預計可有效規避每年因極端氣候事件導致的經濟損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