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抗戰勝利八十周年)
1937年7月7日,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隨著上海,南京等城市淪陷,國民政府遷都重慶,國內的兵工企業,后方軍醫院,大學和研究機構等也隨之遷往長江上游沿線城市,重慶,合江,滬洲,宜賓等地。在飛機、汽車運輸還很落后的年代,輪船成為當時的主要運輸工具,長江變成了中國抗戰運輸的大通道,是抗戰時期軍運的生命線。 大量軍用物資,槍支彈藥,兵工器材,軍隊,傷員等通過長江輪船轉運,川江輪船十分忙碌。由于川江輪船在抗戰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政府為保證抗戰軍運,1938年7月,軍事委員會船舶總隊下達了征集川江所有輪船統一管理調配的文件,輪船首先滿足軍用。國民政府還出臺了航業工人免服兵役辦法。輪船公司高級職員,也需每年向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侍從室三處報備,接受監督管理,政府對川江輪船實行戰時高度管控,輪船公司和船員,成了抗戰時期,戰斗在抗戰軍運前線,一支不穿軍裝的運輸隊伍。這些輪船,不僅軍運任務十分繁重,還時常受到日本飛機的轟炸威脅,他們仍然冒著危險為中國抗戰提供了堅強有力的后勤保障,為中國抗戰立下了汗馬功勞。
四川合眾輪船公司,是抗戰前夕,由宜賓工商界人士曹九齡和寶元通總經理熊郁村等人發起組建,輪船以航行宜賓至重慶航線為主,成立的目的是發展長江第一城的航運。合眾輪船公司成立不久,即遇抗日戰爭爆發,合眾公司的輪船奉命接受政府調遣,服務抗戰軍運,在服務抗戰軍運的同時,合眾公司也并逐步發展成為川江上游的主要運輸力量。1938年11月合眾輪船公司長虹,協慶兩艘輪船被軍事委員會船舶大隊派往宜昌,參加宜昌大搶運。1938年12月底,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行營根據蔣介石指示,對合眾輪船公司參與宜昌大搶運的輪船給予獎勵,電文(圖1)稱:本年以來川江軍運,十分繁忙,參與宜昌搶運,擔任運輸政府機關公物,遷建器材及危險物的各輪員工,仰體艱危,克勤厥職,效能曾進,利賴良多,勇于報國盡忠實施獎勵。
1940年,隨著抗戰的進行,船用柴油,燃煤等船用物資極度緊缺,價格大幅度上漲,航運公司虧損嚴重,當時在川江上航行的輪船公司,紛紛要求政府增加運費,否則不再續簽軍運合同。在這種情況下,合眾公司于1940年1月1號,與軍政部兵工署簽訂了行業規定運費打8折的獨家包運宜賓,瀘州,重慶間的全部軍用器材獨家包運合同(見圖2,3,4)。
圖2合眾公司川江軍運承包合同
圖3合眾公司川江軍運承包合同
圖4合眾公司川江軍運承包合同
合同約定:茲因軍政部兵工署有軍用器材需由敘府運至瀘縣、重慶,及瀘縣運至重慶,以及由重慶運至瀘縣,茲委托合眾公司接轉包運,雙方同意自二十九年一月一日起,敘、瀘、渝,所有器材係由甲方駐川南辦事處交由乙方裝運,乙方至少應以該航線行駛輪船受載量百分之五十優先承裝, 運費照航業同業公會公訂運率八折計算。
由于日本飛機時常對重慶和長江輪船進行轟炸,1940年,合眾輪船公司德康輪在重慶江北三洞橋江面,被日本飛機投擲的燃燒彈擊中,燒毀沉沒。面對日本飛機的轟炸,船員的生命隨時受到威脅,為激勵員工英勇抗戰,保證抗戰軍運順利進行,董事會針對戰時特別環境,制定了“戰時撫恤條例”和“一次性撫恤條例”。
1940年5月23日,合眾輪船公司董事會將“一次撫恤條例”及“戰時撫恤條例”發文通知公司全體同仁(見圖5)正式實行,通知內容為:
查本公司擬定一次撫恤條例及戰時撫恤條例,經提交第三界第二次董事會審核通過在案,除分函外,相應抄附原條例函達,即希!
查照,并轉全體同事體知為荷?此致,分公司及各輪、囤船。
附: 一次性撫恤條例及戰時撫恤條例各一份。
合眾輪船公司董事會
民國三十年五月二十三日
圖5 合眾公司董事會實行戰時撫恤的通知
四川合眾輪船公司在戰時撫恤條例和一次性撫恤條例總則中,專門對本條例的制定和享受范圍作了說明:
第一條:本條例為適應戰時環境擬定之。
第二條:凡本公司職工遭受空襲損害或其他同樣損害者均應享受本條例之撫恤。
第三條:公司及船上職工因公司事務受空襲損害者皆屬之。
戰時撫恤規定:
船上職工因行船躲避不及,及上岸避難遭受損害,或經指定在船留守而受損害者,公司分別情況給予撫恤,相關條款如下:
第六條: 職工身體受傷者,原有薪金照常發給,所需醫藥費該由公司擔任。
第七條:如受傷經醫治痊愈后,仍給假一月或兩月休養。
第八條:職工衣物損失,仍斟酌情形津貼之。
第九條: 職工身受重傷,經醫治痊愈已成殘廢,終身不能工作者,照死亡撫恤。
第十條:職工受傷經醫治死亡或當時死亡者,其撫恤如下:
一、常年撫恤:從死亡之日起,照原有薪金發給10年,由死亡人家屬按月具領。
二,一次性撫恤及喪葬費
根據員工職級,給予400元~1000元的一次性補貼。
圖6 四川合眾輪船公司戰時撫恤條例
圖7 四川合眾輪船公司一次性撫恤條例
抗戰時期,民營企業制定戰時撫恤條例,是比較少見的,在抗戰特殊環境下,面對敵機轟炸,合眾輪船公司為保證抗戰軍運順利進行,對戰斗在抗戰軍運前線的船員給予特殊保障,是民營企業對社會,對抗戰的強烈責任感,這份戰時撫恤條例,體現了民族資本對抗戰的支持和擔當,是中國全民抗戰的縮影之一。
合眾輪船公司作為抗戰時期川江上的主要運輸力量,為中國抗戰立下了汗馬功勞。1942年,合眾輪船公司總經理曹九齡六十壽辰,在重慶舉行六十壽慶,國民政府軍政大員,社會各界人士于佑任,何應欽,張群,吳敬恒,朱家驊,周鐘缶,陳其采,張嘉璈,唐生智,劉文輝,潘文華,何鍵,賀國光,張鎮,劉峙等多名軍政要員為曹九齡賀壽,還有文化界名人馮友蘭,錢穆,胡風及宗教領袖太虛大師等上百人為曹九齡祝壽,以感謝合輪船公司為中國抗戰做出的貢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