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理事會主席科斯塔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7月24日就要飛往北京。
可就在這個節骨眼上,中國商務部發言人的一番話,讓整個歐洲都緊張起來了。
這話說得很直白——歐盟必須立即停止那些"錯誤做法",不然中國就要出手反制了。
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歐盟兩位大佬這趟中國行,恐怕不會太輕松!
說起這次訪問,可不是中國邀請他們來的,而是雙方商量好的。
用外交辭令來說就是"雙方商定",說白了就是歐盟主動要求來訪。為啥這么著急?因為歐盟現在的日子不好過啊!
美國那邊,特朗普已經放話了,要對歐盟征收15%以上的關稅。
這可把歐盟給急壞了,他們心里的底線是最多能接受10%,再高就真扛不住了。
8月1日就是美歐貿易談判的最后期限,時間緊迫得很。
歐盟領導人心里清楚,要是跟美國談崩了,再跟中國關系搞僵,那日子就真沒法過了。
大半個月前,王毅外長剛去過歐洲。按理說,雙方應該已經溝通過不少問題了。
可現在看來,有些事情還是沒談攏。
中國這邊的態度很明確,歡迎你們來,咱們可以坐下來好好談。第25次中歐領導人會晤,該開還是要開的。
可問題是,歐盟最近干的一些事,讓中國很不高興。
歐盟搞的第18輪對俄制裁,把中國的一些金融機構和企業也給牽扯進去了。
這還不算,歐盟還對中國的小額包裹征稅,對中國的電動汽車也下手了。這些做法,在中國看來就是明擺著找茬。
中國商務部發言人的話說得很重,用了"不容商量"這樣的措辭。這在外交語言里,已經算是相當嚴厲的警告了。
意思很明白,歐盟必須馬上停止這些“錯誤”做法,不然中國就要采取反制措施了。
什么是反制措施?說白了就是以牙還牙,你對我不好,我也讓你不好過。
科斯塔和馮德萊恩這次來華,時間安排得特別緊。只有一天時間,掐頭去尾,真正能坐下來談的時間更少。
這么短的時間里,要談的事情卻不少。經貿問題是重頭戲,但背后還有更深層的考量。
歐盟現在的處境確實尷尬。一邊是美國的關稅大棒,一邊是中國的嚴正警告。
兩邊都得罪不起,可兩邊的要求又都很難滿足。
美國要歐盟跟著一起遏制中國,中國要歐盟停止那些不友好的做法。歐盟夾在中間,左右為難。
這次訪問,歐盟肯定是帶著誠意來的。畢竟主動要求訪華,就說明他們認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
中國市場對歐盟太重要了,失去中國市場,歐盟經濟會雪上加霜。
歐盟的汽車、奢侈品、機械設備,很大一部分都銷往中國。要是中國真的反制,這些產業都會受到沖擊。
中國這邊的態度也很明確。對話的大門始終敞開,但原則問題不能讓步。
那些針對中國企業的不合理制裁必須取消,這是底線。中國不是在威脅誰,而是在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
歐盟領導人這次來,壓力也不小。國內有人希望他們對中國強硬,但現實告訴他們,強硬的代價可能承受不起。
美國那邊的壓力也在,特朗普政府一直在游說歐盟跟中國脫鉤。可歐盟心里明白,完全脫鉤是不可能的,那樣只會兩敗俱傷。
7月24日越來越近。科斯塔和馮德萊恩的團隊需要找到一個平衡點,既要顧及美國的壓力,又要修復與中國的關系。這個平衡點不好找,但必須找到。
中國的警告已經發出,態度已經表明。球現在在歐盟這邊,就看他們怎么接了。
是繼續一意孤行,還是調整政策,展現誠意?這個選擇不僅關系到這次訪問的成敗,更關系到未來中歐關系的走向。
說到底,國際關系就是利益的博弈。歐盟需要中國市場,中國也需要歐洲的技術和投資。
雙方本來可以互利共贏,何必搞得劍拔弩張?歐盟應該想清楚,在中美之間搞平衡可以,但不能損害中國的核心利益。
這次訪華是個機會,就看歐盟能不能把握住了。
要我說,歐盟這次最好帶著實實在在的誠意來,別光說不練,那樣只會讓事情變得更糟!
信息來源:
《歐洲理事會主席、歐盟委員會主席將訪華》2025-07-21 11:36·中國新聞網
《歐洲理事會主席、歐盟委員會主席將訪華并舉行第二十五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2025-07-22 14:18·外交部
《將舉行中歐領導人會晤,談論多個高敏感議題,歐盟兩位主席本周四訪華》2025-07-22 06:53·環球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