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瑣碎平凡
卻樁樁件件連著居民的心
沒有錦旗獎狀的榮耀加身
卻用最實在的行動
讓“奉獻”兩個字
在居民心中生根發芽
綻放出絢麗的花朵
他就是山水社區
年近六旬的居民——時玉新
社區老年人活動中心是老人們娛樂和休憩的地方,每天清晨六點半,時玉新大叔便準時出現在社區28號樓老年人活動中心,手持抹布,擦凈窗臺上的每一粒灰塵;用掃帚掃走角落里的垃圾和紙屑。若有老人們前來活動,他總會貼心地燒好熱水,將桌椅擺放得整整齊齊。
“這兒可是大伙兒聊天解悶的歡樂天地,必須讓老哥哥老姐姐們待得舒舒服服。”他樸實而滾燙的話語,如同冬日里的暖陽,溫暖著來此的每一位老人的心。
2025年春天,活動中心的墻面略顯斑駁,時大叔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默默地準備好涂料和刷子,利用周末的閑暇時光,化身“粉刷匠”,將墻面重新粉刷一新。在他的悉心打理下,這個幾十平米的小空間始終干凈亮堂,成為了社區老人們心中最愛的“第二個家”,承載著無盡的歡聲笑語。
2025年的盛夏,時玉新大叔在老年人活動中心發現,許多桌椅磨損嚴重,有的椅子腿甚至搖搖欲墜。他沒有絲毫猶豫,默默聯系了老家一家停業的餐館,并自掏腰包支付運費,將40張結實耐用的木質桌椅送到了社區活動中心。
送貨那天,汗水濕透了他的衣衫,但他顧不上擦一擦,立刻帶著幾個年輕志愿者一起搬卸安裝,忙得不可開交。
“老人們腿腳不便,桌椅必須結實又舒服。”新桌椅整齊地擺進活動中心的那天,老人們紛紛圍攏過來,豎起大拇指,直夸他“心細如發”。而他卻只是憨厚地擺擺手,笑著說:“這事兒不值一提,大家用著得勁就好。”如今,老人們圍坐在新桌椅旁,下棋、讀報、拉家常,溫馨的氛圍彌漫在每一個角落。
作為社區的樓長,時玉新大叔的手機就像一條無形的紐帶,24小時為居民暢通著溝通的橋梁。三樓的年輕夫妻因裝修噪音與樓下老人產生了不愉快,他得知后,當天就匆匆趕上門進行調解。
他耐心地傾聽年輕人解釋裝修進度,理解他們的難處;又親切地陪老人聊天,傾聽老人心中的委屈。經過一番苦口婆心的勸說和協調,他終于想出了一個兩全其美的方案:“上午9點到11點施工,下午讓老人午休。”這個方案得到了雙方的一致認可,一場矛盾就此化解。像這樣的鄰里糾紛,他一年能調解十多起,每一次都用心去傾聽,用愛去化解。
每周四的“樓道周周清”活動,他更是雷打不動地帶頭參加。他認真清理樓道雜物,幫助獨居老人搬走堆在門口的紙殼,用實際行動詮釋著責任與擔當。在他的帶動下,是大叔所在的樓從過去的“雜物樓”搖身一變,成為了社區的“文明示范樓”,成為了鄰里和諧的典范。
從清晨打掃衛生的忙碌身影,到捐贈桌椅時的慷慨解囊;從調解鄰里矛盾時的耐心細致,到清理樓道時的身體力行,他就像一盞明燈,照亮了社區的每一個角落,溫暖著每一個居民的心田。
編輯:張文彬
▍免責聲明:我們尊重原創。此內容整理自“愛章丘”,如有侵犯,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