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2日,烏克蘭總統(tǒng)澤連斯基正式簽署12414號法案,使該國反腐體系的兩大核心機構——國家反腐敗局(NABU)和特別反腐檢察官辦公室(SAPO)徹底失去獨立性。這一法案迅速引發(fā)國際社會關注。歐盟、G7多國紛紛表達“嚴重關切”,烏克蘭境內(nèi)反腐專家更是直言:“這標志著烏克蘭10年反腐努力的終結。”
馬斯克曾警告:“烏克蘭最大敵人是自己的體制腐爛”
早在去年,馬斯克就曾在社交平臺上直言:“烏克蘭真正的敵人不是俄羅斯,而是他們自己體制內(nèi)的腐爛。”如今看來,這番話一語成讖。
12414號法案賦予總檢察長前所未有的權力:可以干預、指揮甚至接管NABU的調(diào)查案件,有權隨意調(diào)走案件、指派檢察人員,甚至可以在沒有法院審判的情況下直接撤銷對高級官員的指控。這意味著,未來再無任何獨立機構能調(diào)查政府高層的腐敗。
烏克蘭反腐機構負責人、NABU局長克雷沃諾斯公開表示:“這項法案等于宣判NABU與SAPO的死刑。”SAPO負責人克利緬科也憤怒指出:“這不是改革,是摧毀。”
審議過程堪稱“政治閃電戰(zhàn)”
更令人擔憂的是,這項關鍵法案是在一天之內(nèi)火速完成所有立法程序的:提交委員會、議會表決、議長簽署、總統(tǒng)簽署,一氣呵成——甚至許多議員都沒來得及充分審閱法案內(nèi)容。烏克蘭議會263票贊成,僅13票反對,另有13票棄權。
唯一公開反對的執(zhí)政黨議員、烏克蘭反腐委員會主席拉迪娜當場質(zhì)問:“這不是在加強檢察權力,而是在拆解烏克蘭最重要的反腐機構。”
在法案通過的前一天,烏克蘭國家安全局(SBU)突擊搜查了NABU和SAPO辦公室,并指控多名反腐工作人員涉嫌“通敵”與“濫用職權”。一名員工甚至被指控與俄羅斯情報部門有聯(lián)系。然而許多觀察人士認為,這一連串指控恰恰是為新法案“鋪路”,制造借口。
NABU和SAPO辦公室負責人在新聞發(fā)布會上
戰(zhàn)火中的“吃相”,令人失望
長期以來,國際社會對烏克蘭的支持,不僅是出于對其抵抗俄羅斯入侵的同情,更是基于對其“走向歐洲”、追求民主與法治的希望。然而,如今在戰(zhàn)爭尚未結束之時,澤連斯基政府卻做出破壞反腐機制的舉動,無異于自毀長城。
這不禁讓人擔憂:一個在戰(zhàn)火中就敢肆意干預法治、打壓獨立機構的政權,戰(zhàn)后重建時又會變本加厲到什么程度?
坦率說,澤連斯基的這一做法令人極度失望。他曾以改革者、戰(zhàn)時領袖的姿態(tài)贏得世界尊敬,如今卻親手簽下壓制反腐的法案,仿佛再次印證了烏克蘭“換屆不換系統(tǒng)”的老毛病。那些援助,還有戰(zhàn)后重建的資金,如果沒有反腐機構有力的監(jiān)管,會怎么樣。
歐盟敲響警鐘,烏克蘭入歐再添變數(shù)
歐洲聯(lián)盟對此事的反應極為嚴肅。歐盟擴大事務專員瑪爾塔·科斯表示:“破壞NABU獨立性的行為,是烏克蘭加入歐盟道路上的重大倒退。”歐盟明確警告,反腐能力和制度獨立性將直接影響烏克蘭的入歐談判。
畢竟,歐盟向烏克蘭提供的大量援助、投資和重建資金,都是建立在信任和法治基礎之上的。如今基礎被動搖,誰還敢放心掏錢?
寫在最后:馬斯克是“冷酷”,還是“預見”?
當初馬斯克直言烏克蘭體制“腐爛”,不少人批評他“冷酷無情”。然而今天再看,也許他只是看得更透。一個國家是否能成功,不只是取決于是否贏得戰(zhàn)爭,而是能否贏得改革。如果一個體制無法自我修復,它終將拖垮自己。
對烏克蘭來說,這不是某個法案的終點,而可能是信任體系的崩塌起點。真正的敵人,從未在邊境之外,而是在制度之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