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的河畔微風拂面,陽光灑在古老的石橋上,也照進了這座千年古城正在發生的全球性對話。7月15日,來自60多個國家、200個可持續發展項目的青年代表匯聚于此,共同參與全球青年發展項目周。
這不僅是一次青年的大交流,更是一場跨越山海、連接理想與行動的全球實踐。山海雖遠,卻擋不住青年同行共進的腳步。
為期一周的項目周,旨在為全球青年搭建一個集項目展示、能力提升與合作拓展于一體的務實平臺,彰顯世界青年團結協作、推動可持續發展的創新力量。聯合國青年事務助理秘書長費利佩·保利埃在2025世界青年發展論壇以視頻方式致辭時說:“全球青年變革者們,把握此次難得機遇,碰撞思維火花,結交新的伙伴,做出實際行動,世界渴望你們迸發能量、展現領導力、帶來新希望。”
在蘇州期間,青年項目骨干圍繞全球發展倡議與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的重點領域,被編入10個項目艙,包括“減貧和糧食安全”“面向未來推進數字技術使用”“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水下生物和陸地生物保護”“綠色發展”“促進包容和公平的優質教育”“青年領導力培養”“促進青年健康與福祉”“促進青年就業創業”和“促進目標實現的伙伴關系”。
“光華·書海工程”“百萬筆共筑和平運動”等項目,通過圖書捐贈、沖突地區教育支持等,推進優質教育與性別平等;“就業技能發展計劃”“新能源技術人才聯合培養計劃”等項目,通過新能源人才培養、就業技能計劃等,促進體面工作與經濟增長;“從手工藝到商業”“張家港5G綠色智慧港”等項目,通過非遺保護、智慧港口建設等,助力全球伙伴關系與可持續城市發展……
為了更好地支持這些項目落地與成長,項目周為每個項目組配備了中方導師、外方導師和國際組織專家,通過導師結對、項目路演、創業沙龍等形式,提供深度培訓與資源對接,助力項目可持續發展。
比如,“綠色發展”項目組內,尼日利亞青年阿卜杜勒巴西特·巴西爾帶來的“雷夫尼克斯能源項目”在現場引發了廣泛關注。該項目致力于解決電子廢棄物污染與能源貧困問題,將廢棄電子元件升級改造為環保儲能系統,提供太陽能替代方案,迄今已處理超過10噸電子廢棄物,為500多個家庭和小企業提供了清潔能源。
“你們是如何進行成本控制的?”“設備是否便于移動?”“具體落地場景有沒有限制?”在項目展示結束后,導師法爾哈娜·賈比爾從項目業務影響、社會影響、創新性、未來前景及可擴展性等多個維度提出問題,并結合回答分享了她的專業反饋。
問答環節中,阿卜杜勒巴西特·巴西爾的應答展現了項目的穩定性與可行性,贏得了導師的高度認可?!霸S多項目令我印象深刻、深受啟發,青年們正以意想不到的創意解決社區實際問題,尤其對環保與社會議題充滿熱情。”法爾哈娜在路演結束后感慨道,“他們的方案成本低廉、易于獲取、便于移動,任何農村社區都能實施?!?/p>
當然,也有部分項目因缺乏清晰的可持續路徑而遭到質疑,一些導師對項目的規?;芰μ岢鰮鷳n。盡管如此,現場的交流與反饋為項目團隊提供了寶貴的改進建議,促使他們不斷優化方案,提升項目的可行性和影響力。
隔壁房間,“水下生物和陸地生物保護”項目組的討論同樣熱烈。來自中國、土耳其、哥斯達黎加、巴基斯坦等國的十幾位青年代表圍坐在圓桌前,專注聆聽臺上來自黎巴嫩的青年卡洛斯·維克恩·艾瓦齊安講述他的“廢棄珍寶”項目。他們時而點頭認同,時而低聲交流,現場既專注又充滿互動。
該項目通過將有機廢棄物轉化為生物質燃料,提供了一種創新的廢物處理與能源解決方案?!拔覀兡壳耙呀洺晒μ幚?50噸有機廢物、生產31.5萬個生物質產品,使取暖成本降低60%,為100多戶家庭提供了經濟實惠的取暖解決方案?!笨逅棺孕诺亟榻B道。
臺下,黑龍江大學本科生錢其棟飛快地記錄著要點。“這是一個提升自我的寶貴機會,我想記錄這些優秀做法,回去多思考、多學習?!彼麕淼摹暗蜏孛摰表椖烤劢怪袊涞貐^農村污水處理的技術難題,成功研發出適應低溫、低碳環境的脫氮菌顆粒劑,實現了高效脫氮與低成本運行。目前,該項目已在黑龍江、山東等地應用,顯著改善了農村污水處理效果,減少了氮污染,助力了美麗鄉村建設。
當錢其棟登臺介紹項目時,現場氣氛達到高潮。幾位外國青年代表接連拋出犀利問題,他一一回應,并坦言這些提問讓他意識到自己在項目模式上仍有不足?!斑@些反饋促使我重新審視并改進項目?!彼€透露,與多位外國青年初步交流后,彼此留下了良好印象,未來有望展開合作。
此次全球青年發展項目周由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蘇州市政府、中國青年報社共同主辦,江蘇省青聯、上海市青聯、湖南省青聯和陜西省青聯承辦,蘇州市青聯具體執行。除蘇州外,青年代表們還分赴上海、長沙和西安,分組開展實地考察與項目對接。
在上海,他們走進長白新村街道228街坊,昔日雜亂無章的空間如今煥然一新,成為承載集體記憶的街角風景,他們在這里感受城市更新的溫度,體驗“15分鐘生活圈”的便捷;在楊樹浦水廠,從斑駁鐵銹到智能監測,他們見證了工業遺產如何從歷史守護者轉型為生態文化地標;在上海人民城市實踐展示館,他們漫步濱江步道,讀懂了中國城市在“工業銹帶”向“生活秀帶”轉變中的中國答案。
在長沙,他們走進湖南省博物院,感受沉睡千年的文物煥發時代光彩;漫步岳麓書院,從古代學府的莊嚴肅穆中,體會中華文脈在新時代的傳承與新生;在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他們置身于科技與藝術交融的前沿陣地,見證了中國文化創新發展的青春力量。
在西安,他們在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驚嘆于地下軍團的栩栩如生,感受古代工匠的智慧與匠心;在涇河新城茯茶鎮,他們見證了傳統制茶技藝如何轉化為文化產業,成為鄉村振興的新引擎;在回民街,他們在巷弄間品味美食、感受多元文化的交融與包容,讀懂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包容與和諧。
“在共同的餐桌上,在深夜的笑聲中,在漫長的巴士旅程中,我們建立了真摯的情誼?!痹陧椖恐艿目偨Y交流會上,來自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的青年代表薩拉·簡·瓦德爾深情地說。她表示,中國的悠久歷史與文化自信令她深受啟發,仿佛是在挖掘一座寶藏?!拔蚁M馨阉娝剮Щ刈鎳?,并將這些交流成果與共識持續傳承下去。”
與薩拉不同,庫姆比萊·奇姆庫佩特是世界青年發展論壇的“老朋友”?!拔覀冋幱谕卣闺A段,非常需要這樣的國際平臺來建立聯系、尋找合作、吸收靈感?!彼谝患覍W⒂跀底只D型與軟件開發的非洲公司工作,認為論壇及其配套活動不僅為非洲企業提供了重要合作平臺,也為非洲技術力量對接全球資源打開了窗口。
回顧以往的參會經歷,他表示收獲頗豐:“從主旨演講到項目展示,再到與各國政府官員、企業領袖和社會組織的交流,每一次都帶來新的啟發和機遇。”他期待未來能繼續參與中國發起的青年合作機制,推動數字技術與可持續農業在非洲的深度融合。
以此為起點,面對全球命運交織的時代命題,世界青年正用行動書寫答案,攜手共創一個充滿希望與合作的美好未來。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