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里
除了西瓜與空調
和浙BA的激情之外
在北侖的山野間
還有這群“小精靈”……
今天
就讓我們跟隨
“大山雀”老師的鏡頭
一起看看吧↓
北侖山中尋蝶記
— 大山雀 —
炎炎夏日,在野外可以見到的鳥兒很少,因此我最近拍鳥比較少,主要拍攝昆蟲,特別是蝴蝶、蜻蜓之類。前些天,我在《寧波晚報》副刊“博物”欄目中發表了一篇題為《夏日奇蝶》的文章,詳細介紹了兩種在北侖拍到的本地不常見蝴蝶,即枯葉蛺蝶與網絲蛺蝶。這里再為大家介紹幾種我最近在北侖柴橋與太白山拍到的有趣的蝴蝶。
枯葉蛺蝶
當然,第一個亮相的,還是大名鼎鼎的枯葉蛺蝶。
這種蝴蝶是2019年的寧波蝴蝶新分布記錄,當年是由林海倫老師在奉化發現的。而最近幾年,枯葉蛺蝶在寧波日漸增多,至少在奉化、鄞州、北侖等地都有發現。
枯葉蛺蝶
當枯葉蛺蝶合攏雙翅時,其前后翅“無縫對接”在一起,宛然是一枚黃褐色的落葉,不僅葉柄、葉脈一應俱全,就連葉面上的霉斑、蟲洞都惟妙惟肖。不過,當它張開翅膀時,即可看到,其翅膀背面有著明顯的黃、藍、黑色塊,十分艷麗。
其實,不管哪種情況,都體現了枯葉蛺蝶的“小心機”:收攏翅膀時,它擬態落葉,隱身于枝葉之中,足以騙過小鳥之類的捕食者;而當它突然張開翅膀,那鮮艷的色彩猛然一閃,估計也能把準備偷襲的天敵嚇一跳。
枯葉蛺蝶
2025年6月,寧波蝴蝶新分布記錄又產生了。網絲蛺蝶,寧波已知的第226種蝴蝶。前段時間,有人在寧波不同的地方,都拍到了網絲蛺蝶。
網絲蛺蝶
網絲蛺蝶的翅膀底色多為白色(或很淺的黃色),上面有網絡狀的黑色線紋,故名“網絲”。又因為這些線紋如古老的街道一般縱橫交錯,因此網絲蛺蝶還有“地圖蝶”“石墻蝶”等俗稱。
網絲蛺蝶
接下來亮相的,是一種很常見的蝴蝶,即被人戲稱為“樹皮蝶”的琉璃蛺蝶。這種蝴蝶的翅膀反面斑紋雜亂,以黑褐色為主,很像一片皺巴巴的樹皮——這可能跟它喜歡停在樹干上吸食滲出的樹液有關,可起到偽裝作用。
琉璃蛺蝶
不過,琉璃蛺蝶的翅膀正面的顏色就不一樣了:盡管在較陰暗的環境里,其底色看上去并不起眼,但在陽光下卻會閃現靚麗的藍色,近似琉璃光澤。當然,最顯眼的,自然還是那條貫穿前后翅的V形藍色寬帶。
琉璃蛺蝶
在山路邊拍蟲的時候,我還遇到了有“雙頭蝴蝶”之稱的銀線灰蝶。
這是一種小型蝴蝶,其臀角有較大面積的橙紅色斑,以及黑色的眼斑;同時還有4條較長的尾突,酷似觸角,因此看上去很像頭部。特別是當它在覓食的時候,一對后翅的臀角不停地交叉晃動,帶動4條尾突也像觸角一樣亂晃,讓天敵搞不清楚到底哪一端是頭部,一時不敢發動襲擊。
銀線灰蝶
最后再介紹一對“孿生”蝴蝶,即碧鳳蝶與穹翠鳳蝶。它們都是大型鳳蝶,翅展寬度可達12厘米左右。前者很常見,后者較少見,但長得高度相似。尤其是當它們都合攏翅膀,只觀察其側面的話,那么在多數情況下真的難以分辨彼此。
碧鳳蝶
穹翠鳳蝶
不過,在它們翅膀平展的時候,要分辨這兩種蝴蝶就不難了。
首先看后翅的兩條“尾巴”(即尾突)的特征:在尾突上,碧鳳蝶的藍綠色亮鱗主要分布在中央,沒有擴散到外緣;而穹翠鳳蝶的藍綠色亮鱗的分布已抵達尾突邊緣。
其次,再看后翅的紅色斑紋的數量:碧鳳蝶的后翅正面的外緣有多對紅色弦月紋;而在同一位置,穹翠鳳蝶通常只有一對紅色弦月紋。
碧鳳蝶
穹翠鳳蝶
張海華,網名“大山雀”,畢業于中山大學哲學系、復旦大學中文系,獲哲學學士、文學碩士學位,現為媒體人、自然攝影師、博物作家。有20年野外攝影經驗,業余主要致力于野生鳥類、兩棲爬行動物、野花、昆蟲等方面的拍攝及自然文學創作,已著有11本自然博物類圖書,分別為《云中的風鈴:寧波野鳥傳奇》《夜遇記》《東錢湖自然筆記》《詩經飛鳥》《神奇鳥類在哪里》《神奇鳥類在身邊》《龍觀自然漫步》《勐海觀鳥筆記》《夜探大自然》《野花有約:寧波四季賞花之旅》《棘螈和它的朋友們》。
來源 | 大山雀、甬派客戶端
一審丨郭梓謙 二審丨王昱嘯 三審丨陳旻茗
責編丨沈焰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