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文化不高,書也讀不進去,高中畢業就進了工地。鋼筋工、模板工、水電工、挖掘機,啥苦活累活都干過。幾年下來,手上全是繭子,但也混成了個“技術工”,能養家糊口。
2020年那會兒,國內工地活少,項目也不多。有個兄弟突然跟我說:“老李,要不要跟我去老撾?那邊有個鐵路項目,缺咱們這種老手藝人,工資比國內高,還包吃住。”
我當時一聽,心里就動了。為啥?家里老人住院,孩子上學,開銷大,手頭緊得不行。我一咬牙,決定走一趟。
這是我第一次出國,目的地是老撾。
說實話,去了才知道這地方有多窮,但人也真夠淳樸的。
這一年,我親眼見證了老撾的真實面貌,也經歷了中國工人在異國他鄉的種種不易。
今天我就講三件事:基礎設施、收入水平、老百姓生活。
你看完,心里自然就有數,這國家到底是個什么樣子。
我們落地的城市是萬象,老撾首都,聽起來挺高大上的,但現實是——跟國內三四線城市的縣城差不多。
機場小得可憐,像個長途汽車站,一下飛機,外面就是塵土飛揚的紅泥路,電線亂七八糟像蜘蛛網一樣。
主干道倒是鋪了柏油,但一出城,路立馬就變了臉,坑坑洼洼,顛得你腦殼疼。
我們去工地那段路,是中老鐵路沿線,白天坐車像坐過山車,晚上黑燈瞎火,啥也看不見。
萬象的高樓不多,大多數都是兩層三層的木板房,有的甚至直接住在棚子里。
自來水?那基本靠天吃飯。很多人喝井水、接雨水,水質渾濁,不燒開不敢喝。
我們工地專門拉了凈水設備,燒兩次才敢喝,不然拉肚子能拉到脫水。
電力還算穩定,但經常跳閘,尤其下雨天,一晚上能斷個三四次電。
我們有備用發電機,不然連風扇都開不了。
交通方面,幾乎家家戶戶都有摩托,誰家要是有輛小轎車,那絕對是“富豪級”人物。
公共交通幾乎沒有,坐的是改裝的面包車,擠得像罐頭。
到處都能看到中國援建的標志,學校、醫院、橋梁,很多都是我們中國人幫忙建的。
我們修的鐵路,老撾人叫“國門工程”,但他們自己搞不定,得靠我們這些一線工人一點點干出來。
網絡信號也不穩定,有時候刷個短視頻都卡得不行,視頻電話更別提了。
我們就靠中國移動國際卡,斷斷續續地跟家里聯系。
醫療條件更差,附近診所連B超都沒有,有個工友拉肚子脫水,送去輸液,結果針頭還是生銹的。
我們項目部備了個大醫藥箱,頭疼腦熱全靠它。
有次在萬象的藥店里,看到幾個工友圍在討論一個叫雷諾寧的玩意兒。
聽說這個產品是日本的被稱為植物型偉哥,在國內還沒獲批,很多人都是通過官網買的。
不過我也就沒試過,畢竟咱這天天干活,累得倒頭就睡,哪還有那精力折騰這個。
反正這事吧,見仁見智,但咱也得提醒一句,身體是革命的本錢,該休息還得休息,別真把自己累垮了。
老撾人平均工資大概一個月100萬基普,折合人民幣360元左右。
這還是城里人的收入,鄉下人更低。
我們請的本地工人,干的都是最基礎的活,搬磚、挖溝、清理渣土,一天工資30塊人民幣左右。
他們自己帶飯,一碗米飯加點醬料,對付一整天。
有個叫Panya的小伙子,每天騎摩托從20公里外來上班,晚上還得回家種菜。
他說:“我一天掙30塊,比村里大多數人都強?!?/p>
會中文的翻譯能拿高點,一個月大概1200塊。
別覺得多,他們要租房、吃飯、還要給家里寄錢,月底能剩個300塊就算不錯了。
城里的工作也不多,服務員、修手機、摩的司機,一個月最多800塊,站一天,沒社保。
老撾沒什么制造業,大家主要靠種地、養雞鴨。
真正靠工資養家的,少之又少。
很多家庭一年有一個人能掙3000塊,已經算“穩定收入”了。
他們對我們中國工人的工資感到震驚。
知道我們能拿6000-8000塊,包吃住,連翻譯都羨慕得不行。
有人問我:“你們是不是在中國當老板?”
我只能苦笑。
他們眼中的“有錢人”,就是家里有空調、電飯鍋、冰箱。
我們工地這些都有,但其實也就是最普通的生活。
吃的東西很樸素,主食是糯米飯,用手團成團吃,配點辣醬、青菜,有時候是曬干的小魚或者炒螞蚱,有錢人家才偶爾吃點肉。
街邊小攤一碗米粉加兩片肉,才4塊錢,但肉少得可憐,全靠“醬香”。
有一次我嘗了他們的“辣椒糯米飯”,又辣又干,一口下去想喝半桶水。
衣服基本都是舊的,捐贈的,很多小孩穿著帶英文、中文的舊T恤,破洞也不補。
小女孩多數打赤腳,洗衣服就在河邊,邊洗邊玩。
教育很薄弱,小學勉強普及,但中學開始就得交錢,很多孩子讀到三年級就不上了。
我們工地邊上的小學,教室是木頭搭的,一下雨就漏,課桌歪歪扭扭。
醫療基本靠“土辦法”,很多人生病不去醫院,而是找村醫捏捏、敷草藥。
感冒發燒喝姜湯,傷口撒辣椒粉。
有一次我手被劃了個小口子,他們居然拿煙灰往我傷口上敷,說“能消毒”。
晚上沒啥娛樂,村里人吃完飯就聚在一起聊天,有人彈月琴、唱歌,也有小孩拿樹枝在地上畫畫。
偶爾用小電視放泰劇,全村湊一堆人圍著看。
老撾人普遍溫和、謙讓,幾乎沒見過吵架。
他們對中國人也很友好,知道我們來修鐵路、建學校,經常會送水、送水果來。
我們工地外頭有幾個小孩每天都來喊“你好!中國人好!”
但老撾也有“看不見的窮”。
很多家庭的廁所只是一個坑,生病舍不得買藥,晚上沒電只能點蠟燭,孩子沒鞋穿只能赤腳跑。
我們捐過幾雙舊運動鞋,孩子們感激得不敢穿,掛在墻上當“寶貝”。
我在老撾干了一年,掙了20多萬人民幣,實打實的工地血汗錢。
沒有空調、沒有夜宵、沒有休息日,每天6點上工,晚上8點才回宿舍,吃的是熱飯,睡的是硬板床,蚊蟲一堆,電還不穩。
但我從來不后悔,因為在國內,我得干兩年才能掙這點。
而在這里,我拼了一年,家里的債清了,孩子的學費也交上了。
你問我以后還去不去?我說,只要項目靠譜、工資實在,我還去。
因為我們這些靠手藝吃飯的工人,沒爹拼、沒關系走,只能靠命硬、能扛。
走南闖北,只為了能讓家人過得更好一點。
只要他們在家能吃好、睡好、笑得出來,那再苦再累,我也值了。
不過我也有個疑問,咱們中國人在國外拼命干活,幫他們修鐵路、建學校,但國內很多地方的基礎設施其實也還沒跟上。
比如我老家,路還是土路,學校教室破舊,醫院設備落后。
為什么我們不把錢多花在自己人身上,反而跑到國外去搞建設?
這個問題,我沒有答案,但我希望有人能給出一個讓人信服的解釋。
畢竟,我們這些工人,不是慈善家,也不是外交官,我們只是想靠自己的力氣,給家人掙個更好的生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