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改變城市版圖的空間革命,正式拉開帷幕
打開衛星地圖俯瞰蒙城,一條條新路正刺破田野的邊界,塔吊在渦河兩岸次第林立——這座皖北縣城擴張的軌跡清晰可見。而當蒙城縣2025年度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劃正式公布,2676.67畝的土地投放量(約178個標準足球場),預示著新一輪城市生長周期已然啟動。
NO.1|壹
工業打頭陣,商住壓艙石
翻開2025年供地計劃表,一組結構性數據極具沖擊力:工業用地1156畝,占比43.2%;商住用地1347.67畝,占比50.3%。(數據來源:蒙城縣2025年度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劃表)工業與住宅雙輪驅動的格局異常鮮明。
在《蒙城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中,“構建集約緊湊的城鎮空間”被列為重要目標。2025年供地結構正是這一戰略的落地——工業用地重點向兩大增長極傾斜:
開發區南區成為最大贏家:莊子大道東側、紅旗河北的146畝地塊,以及莊子大道西、緯三南路南的51畝地塊,直指總規中“開發區南區積極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布局。
雙澗鎮產業功能區擴容:工業四路東側、省道307南的28畝地塊,與中心街南、工業六路東的50畝地塊形成呼應,為“打造縣域綜合副中心”夯實產業根基。
工業重倉押注之余,商住用地則承擔起城市更新的重任。總計1347.67畝的供應量中,多宗地塊指向城南新區:永興路南、濮水路北的179畝地塊;商城東路南、雪楓大道西的114畝地塊;三義路南、民健路北的71.3畝地塊……這些區域正是總規劃定的“城南中心片區”和“西南片區”。
NO.2|貳
產城融合樣本:莊子大道182畝超級地塊
在所有商住用地中,鯤鵬路北、莊子大道東的182畝巨幅地塊(體育路南、東光路西)堪稱年度“地王”。這塊地的戰略價值,在總規中有清晰定位——它恰好位于規劃中的“商貿產業活力發展軸”(鯤鵬路軸)與“公共服務設施軸”(嵇康路軸)交匯地帶。
從衛星圖可見,地塊周邊已建成體育中心、文化公園及多個住宅小區。此次182畝土地入市,無異于在成熟片區嵌入一塊“超級拼圖”,將徹底激活莊子大道沿線的城市界面。
NO.3|叁
商業新支點:永興路138畝綜合體猜想
當業界目光聚焦住宅時,永興路南、濮水路北的138畝純商業用地悄然現身。這塊地位于城南新區核心,與多宗商住地塊相鄰。
總規中明確提出“加快新老城區商圈改造提升”,而該地塊恰處于規劃的“城鎮聚合環”與“渦河發展帶”交匯區域。業內人士推測,此處極可能誕生集購物中心、星級酒店、商務辦公于一體的區域級商業綜合體。
NO.4|肆
鄉鎮突圍:樂土鎮教育用地的深意
在工業與商住的光環下,樂土鎮李大寨村35畝教育用地看似不起眼,卻是總規“城鄉15分鐘宜居生活圈”戰略的關鍵落子。
該地塊將通過劃撥方式供應,用于建設鄉鎮教育設施。總規明確要求:“每個鄉鎮配置1所公辦初中、1所公辦中心小學”。隨著蒙城推進“1+2+12”城鎮體系,此類配套正是破除城鄉壁壘的核心抓手。
第一房研究院觀點:一場空間效率的革命
蒙城此次供地計劃,可視為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的“年度執行手冊”。其背后邏輯清晰可見:
工業先行筑牢底盤——1156畝工業用地精準投放開發區南區和雙澗鎮,直指總規“保障汽車及裝備制造、新型建材家居等產業發展空間”的要求,為承接長三角產業轉移備足彈藥。
商住聯動激活新區——超過50%的商住用地傾注城南,與總規“優化中心城區空間結構”形成閉環,以人口導入反哺產業增長,構建“產城人”融合新范式。
基礎配套穿透城鄉——從樂土鎮教育用地到商業地塊的社區級配置,呼應了總規“聚焦民生,保障設施建設”的核心策略,使城市發展紅利穿透至最基層。
在長三角一體化加速推進的今天,蒙城以2677畝土地為支點,正撬動一場空間資源配置的效率革命。當產業園區與居住社區在圖紙上精準咬合,當商業脈搏與教育網絡同步延伸,皖北大地上的這座縣城,已為未來十年寫下最硬核的注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